“天眼”助力垃圾分類,不遵守要曝光

“天眼”助力垃圾分類,不遵守要曝光


“天眼”助力垃圾分類,不遵守要曝光

今天上午,在義烏廿三里街道的一個智慧垃圾分類投遞亭,一居民拎著幾包垃圾走進垃圾分類投遞亭,投遞亭立即響起了“非投遞時間,禁止投放垃圾”的語音提醒播報。可該居民並未理睬語音提醒繼續違規投放了垃圾。然而,這一幕,早已被廿三里街道的垃圾分類“天眼”系統記錄了下來。

“天眼”助力垃圾分類,不遵守要曝光

“天眼”助力垃圾分類,不遵守要曝光

正所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原來,廿三里街道為了長期有效的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早已建立了“以法定則,長效機制”的兩定四分管理模式。

“天眼”助力垃圾分類,不遵守要曝光

據悉,在廿三里街道“以法定則,長效機制”的管理模式當中,只要居民在非投遞時間投遞垃圾或是沒有對垃圾進行正確分類後投遞,都會被智慧垃圾亭的人工智能系統拍攝記錄下來,並且將違規投遞的證據同步上傳到垃圾分類的管理雲平臺。隨後,行政執法隊員就會拿著“天眼”記錄下來的違規證據鏈,對有違規投遞行為的居民進行上門勸導教育,拒不改正的,則採取行政處罰並公示。

“天眼”助力垃圾分類,不遵守要曝光

“過去,我們都是採用傳統方式管理垃圾分類,要麼採用點位人盯人方式,要麼靠人工緊盯實時監控,不僅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果不理想。而24小時不間斷運轉的‘天眼’系統不僅為行政執法提供了助力,還能幫助點位的監督員實施監控點位情況,逐漸取代傳統的人盯人方式。”廿三里街道城管辦負責人介紹,“以法定則,長效機制”管理模式有序進行的背後,自然離不開默默辛勤工作的“天眼”系統。“它是一個由互聯網結合人工智能以及小牛尋寶雲平臺的智慧管理系統,AI能自動識別居民的違規投遞行為。”

“天眼”助力垃圾分類,不遵守要曝光

“以法定則,長效機制”的管理模式在義烏市推行的垃圾分類•兩定四分模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也讓垃圾分類工作變得更加長效可持續。廿三里街道垃圾分類負責人表示,通過“以法定責,長效機制”實現無人值守,形成更加科學的長效管理機制,廿三里街道垃圾分類工作一定會越做越好。

關注“金報義烏”,

獲取更多“讀佳”消息

記者 王志堅

編輯 喵喵

民生視角 用心傾聽

義烏新聞 盡在掌握

微信:金報義烏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