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助力垃圾分类,不遵守要曝光

“天眼”助力垃圾分类,不遵守要曝光


“天眼”助力垃圾分类,不遵守要曝光

今天上午,在义乌廿三里街道的一个智慧垃圾分类投递亭,一居民拎着几包垃圾走进垃圾分类投递亭,投递亭立即响起了“非投递时间,禁止投放垃圾”的语音提醒播报。可该居民并未理睬语音提醒继续违规投放了垃圾。然而,这一幕,早已被廿三里街道的垃圾分类“天眼”系统记录了下来。

“天眼”助力垃圾分类,不遵守要曝光

“天眼”助力垃圾分类,不遵守要曝光

正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原来,廿三里街道为了长期有效的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早已建立了“以法定则,长效机制”的两定四分管理模式。

“天眼”助力垃圾分类,不遵守要曝光

据悉,在廿三里街道“以法定则,长效机制”的管理模式当中,只要居民在非投递时间投递垃圾或是没有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后投递,都会被智慧垃圾亭的人工智能系统拍摄记录下来,并且将违规投递的证据同步上传到垃圾分类的管理云平台。随后,行政执法队员就会拿着“天眼”记录下来的违规证据链,对有违规投递行为的居民进行上门劝导教育,拒不改正的,则采取行政处罚并公示。

“天眼”助力垃圾分类,不遵守要曝光

“过去,我们都是采用传统方式管理垃圾分类,要么采用点位人盯人方式,要么靠人工紧盯实时监控,不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果不理想。而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天眼’系统不仅为行政执法提供了助力,还能帮助点位的监督员实施监控点位情况,逐渐取代传统的人盯人方式。”廿三里街道城管办负责人介绍,“以法定则,长效机制”管理模式有序进行的背后,自然离不开默默辛勤工作的“天眼”系统。“它是一个由互联网结合人工智能以及小牛寻宝云平台的智慧管理系统,AI能自动识别居民的违规投递行为。”

“天眼”助力垃圾分类,不遵守要曝光

“以法定则,长效机制”的管理模式在义乌市推行的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也让垃圾分类工作变得更加长效可持续。廿三里街道垃圾分类负责人表示,通过“以法定责,长效机制”实现无人值守,形成更加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廿三里街道垃圾分类工作一定会越做越好。

关注“金报义乌”,

获取更多“读佳”消息

记者 王志坚

编辑 喵喵

民生视角 用心倾听

义乌新闻 尽在掌握

微信:金报义乌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