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你還好嗎

4月,你還好嗎?

2020年4月4日,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清明。

上午10點至10點零三分,全國降半旗默哀,為每一位犧牲在一線的英雄默哀,為每一位在這場疫情中逝去的生命默哀,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響起,舉國同悲。3分鐘,180秒,哀思充滿心間。

疫情過後,你還好嗎

在三個月前,他們也曾是如我們一樣鮮活的生命,會哭,會笑,會生活,會鬧。比如我們熟悉的李文亮,他就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普通眼科大夫,為人父為人夫為人子,甚至從他之前的微博朋友圈看,他還是個吃貨、數碼迷,一份雞蛋灌餅也能讓他想到人生價值。比如90後年輕媽媽夏思思,等等。截至4月14日上午9點官方數據,國內死亡3351人,國際死亡115955人。

疫情過後,你還好嗎

英雄李文亮


疫情過後,你還好嗎

英雄夏思思

相比死去的人,其實活著的人更痛苦:

在社會慢慢恢復正常以後,活著的人的心裡是不是還會有一些地方覺得不舒服,甚至自己都沒有察覺到是疫情留下的影響呢?我想從兩方面負面情緒來分析:

一、哀傷:

看到妻子追著靈車送別劉智明院長的視頻,看那個撕心裂肺追著運送母親遺體的車輛,痛苦地喊著媽媽的視頻,我們依舊會淚目。在這場疫情中,有太多這樣的場面了,有太多人失去父母、妻子、兒女了,失去摯愛的那種感覺,這怕是人世間最大的痛吧。

疫情過後,你還好嗎

二、焦慮

對於所有人來說,被疫情打破的生活都需要恢復正常,但是由於這場疫情的原因,各類人群都或多或少地產生了各種焦慮:

健康焦慮

國家提倡大家有發熱等症狀立即就醫檢測,大家一出現感冒的相似症狀,都會害怕自己是不是患上新冠肺炎了,出門看到別人咳嗽,同樣會立即隔遠一點,害怕自己沾染上這種病,所以,人們都處於這種焦慮中,只是由於人的閱歷和性格不同,焦慮的程度有很大的區別,應對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


事業焦慮

走在街道上,會發現有很多店鋪門口都貼著門面轉租的廣告,太多的線下商鋪都堅持不下去了,有的酒吧在房租到期後,也選擇不再做了。我有一個朋友,原來是舞蹈機構的舞蹈老師,現在做的事是在網上售賣衣服。一場疫情把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把一些生存的門路給斷了,所以在這類人的心中,也是充滿焦慮的,他需要現金流,他需要生活資金來源。


生活習慣焦慮

生活習慣的變化也會給人帶來焦慮,有的人會發出這樣一種感嘆:我們還能不能回到過去那樣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全國封城的那段時間,這種情緒和焦慮更是普遍存在。


對未來的焦慮

當國內的各種病例都控制住了之後,我們發現,輸入性病例開始增加,海外華人華僑,以及留學生回國,又會帶來很多輸入性病例。在我們過去病例已經清零的一些地方,確證病例又開始有了一些增長。有的關注時事的人,還會對國際社會發展產生焦慮,如國外確診、死亡人數都非常多,國際社會如美國的輿論對我國又如此的咄咄逼人,所以人的內心深處一定是很多焦慮的。

針對以上兩種情緒,希文老師給大家一些心理調適的意見:

親人的離去肯定會給活著的人帶來哀傷,甚至這種情緒久久不能平靜和擺脫,首先,我們要承認自己的現狀,因為離去的哀痛,允許自己悲傷,這是療愈的自然過程。其次,寄託哀思不要用有害的辦法,如酗酒等,第三,我們要注意護兒童,用簡潔的詞彙語句告知兒童親人離去的消息,多陪陪孩子,一起做開心的事,家長情緒不好時不要去對著孩子發火,以免發生更大的悲劇。同時,自己也不要憋著,要善於利用外部資源,向親友或專業人員尋求幫助。

疫情過後,你還好嗎

放鬆自己,看天地遼闊


而針對焦慮呢,我們要認識到,人類之所以能從數億年的物競天擇中生存下來並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可以說主要原因之一是焦慮情緒在起作用。對巨型猛獸的恐懼、對疾病的恐懼等都是人類自我保護的生理本能。我們不可能消除焦慮,但我們可以儘可能地調試自己的焦慮情緒,調適情緒希文老師推薦以下的方法:

一是保持生活規律,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在睡前看疫情信息,避免觸發更多的焦慮。

疫情過後,你還好嗎

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


二是充實生活內容,現在大多數地方已經復工復產了,生活也可以充實一些了,但依舊要注意避免人員扎堆

三是保持與親友聯絡,可以通過視頻、微信等方式,多與親友聯絡。

疫情過後,你還好嗎


四是關注疫情要適度,要知道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做好個人防護,不要去擔心太遠的未來。

五是當自己沒有辦法完成對焦慮的調試,可以尋求專業幫助。所以,你也可以來諮詢希文老師,希文老師可以帶著你一起做放鬆練習。

疫情過後,你還好嗎

心理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