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女金種子抗疫故事八▏一個農村女人是如何帶富一群人的

現年54歲的王翠林不愧為一名農家女金種子,她不但自己成長為一棵茁壯的大樹,還帶動了當地姐妹們,在張北壩上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崛起了一片片繁茂的森林。

“幫助農家女也幫助農家男,夫妻和睦才能把家還。”王翠林在首屆農家女金種子頒獎會上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引起了來自全國各地農家姐妹的共鳴。

帶頭種蔬菜成為壩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提起王翠林的名字,在張北壩上高寒地區,那是眾所周知的。王翠林所在的張北縣李森林村,是壩上貧困村之一。1996年,王翠林擔任了村裡的婦女主任,那個時候村民們依然過著“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的日子,許多人家勉強解決溫飽問題。怎樣才能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呢?

1998年,縣政府給村裡打了幾眼機井,鼓勵村民發展蔬菜種植。但是,村裡祖祖輩輩都沒有大面積種過蔬菜。怎麼種?缺少本錢、沒有技術的村民,誰也不敢幹這不保底的事兒,誰也不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無奈之下,作為村婦聯主任的王翠林,只能先自己帶頭幹。雖然剛開始對種菜一竅不通,但憑著認真好學,她嘗試著在自家的幾畝地裡種紙筒甜菜,到了秋天,畝產4噸多,是普通蔬菜種植收益的3~4倍。

第二年,王翠林又種上了圓白菜、娃娃菜,村民們站在她家地頭議論紛紛,其中不乏有人等著看笑話。王翠林白天忙地裡,晚上鑽研種菜技術,到了秋天,王翠林的蔬菜又豐收了,菜商上門搶著購買。這一下子引起了村民們的興趣,他們前來討教種植經驗。

從最初的幾戶種植蔬菜到現在的大面積種植,村民的經濟收入直線提高,已經領跑全鄉。現在,王翠林所在的村子的蔬菜種植基地遠近聞名,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還出口到了國外。


農家女金種子抗疫故事八▏一個農村女人是如何帶富一群人的

辦書社讓婦女們有學習提升的平臺

老百姓收入提高,生活富裕了,有了閒錢。但大半年的農閒時間裡,女人們聚眾賭牌,男人們酗酒鬧事,王翠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有一次王翠林到縣城學習,得知縣城近郊東梁村,成立了一個農家女書社,專門組織婦女們看書學習娛樂。王翠林覺得村裡太需要一個這樣的書社了。她迫不及待地找到縣婦聯,請求婦聯主席給村裡也建個書社。2009年,在北京農家女的支持下,王翠林終於如願以償,李森林村農家女書社在村裡掛牌了。

農家女金種子抗疫故事八▏一個農村女人是如何帶富一群人的

書社是成立了,困難也來了。怎麼讓村民從牌桌上走下來,走進書社,拿起書本學習呢?

通過到北京農家女學習,王翠林找到了一些方法。她先找村裡能說會道、說話辦事有影響力、家庭和睦、有專業愛好的姐妹成立領導小組,去做村民宣傳動員工作。先把各自身邊的親朋好友拉著走進書社。人來了,活動怎麼搞呢?

王翠林就帶著姐妹們一塊商量,大家一致認為先組織文藝活動,文藝活動能吸引到更多的姐妹, 於是王翠林就先組織文藝活動。在她的指導下姐妹們“你一句,我一句,就編個三句半;然後編快板;再編一些地方小戲”。就這樣,書社的第一個活動就有了。

已經做了20多年村婦聯主席的王翠林,在農家女的培訓中,聽到了很多新名詞,社會性別、女性價值等等。儘管農村打破傳統束縛已有很多年了,但是讓女人拋頭露面,幹自己想幹的事,這在一年有半年冬閒的壩上,還是少見的。自從有了農家女書社,村裡那些足不出戶、互相叫不上大名的姐妹成了文藝活動的積極分子,原來她的歌唱得這麼好,她的小品演得這麼棒!

書社骨幹王小林原來是個足不出戶、人一多說話就臉紅的純粹的農村婦女,通過參加書社的各種活動得到歷練,王小林現在不僅能組織活動,寫策劃,寫文章,還會和姐妹們交流、教大家演節目,她真的改變了很多。原來看不起她的丈夫,現在越來越對她刮目相看了。

農家女金種子抗疫故事八▏一個農村女人是如何帶富一群人的

農家女金種子抗疫故事八▏一個農村女人是如何帶富一群人的

村裡這麼多年種白菜,老有外地商人來地頭買菜,村裡沒有一個人會說普通話,因此鬧了不少笑話。書社成立後,農家女中心老師來書社做培訓,沒人會用普通話和老師交流,很多姐妹帶著濃濃的張北口音的普通話還未出口,先把自己羞了個大紅臉。王翠林想,一定要帶動姐妹們一起學習,解決跟外界正常交流的問題。為此,王翠林組織姐妹們每天晚上在家對著鏡子練習,一遍又一遍地用“張普”朗讀《農家女》雜誌扉頁的“主編心語”,在村裡組織策劃普通話比賽。

看到村裡婆媳關係不融洽,王翠林就和姐妹們搞婆媳大換位活動;看到有的丈夫不支持妻子參加活動,她們就搞好丈夫評選活動;為了讓大家多看書學習,就搞知識競賽;農家女中心創辦《書女》簡報,王翠林就模仿著搞李森林專刊,鼓勵村裡的姐妹拿起筆頭,參與徵稿比賽。一系列的活動,使這個閉塞的村莊裡婦女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幾年,在村委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李森林書社還擁有了一個專門的活動室,添置了各類音樂器材等。

農家男女齊進步,社區改變有力量

農家女金種子抗疫故事八▏一個農村女人是如何帶富一群人的

王小林的丈夫一開始很支持小林去參加書社的活動,看到小林的變化太大,丈夫突然就不樂意小林去參加活動了。王翠林瞭解到,原來丈夫是怕妻子比自己有能耐,以後該管不了了。

由此,王翠林意識到單一提高婦女能力還不夠,男女共同提高才更好。農家女書社應該向村裡的男性開放,社會性別不僅固化了女人,也影響了男人的發展。

於是,王翠林就勸王小林夫妻雙雙加入書社,小林的丈夫還寫了地方戲的二人臺“夫妻雙雙到書社”,並且夫妻自編自唱自演自演。村裡的人都感到很奇怪,尤其是男性村民,小林丈夫一個大男子主義這麼嚴重的人,都能去參加活動,說明書社的吸引力真是挺大的。這也帶動了一大部分的男性村民的參加。

趙宏芳看到書社的姐妹們參加活動多了,又會跳又會唱還會寫,回到家和老公關係好了,跟婆婆關係也好了。參與書社活動的姐妹們的變化太大,他就想讓媳婦去參與。可媳婦不去,他又說不動,於是他就想了個辦法,讓王翠林帶著姐妹們到他們家搞活動,帶動他媳婦參加。去了幾次之後,媳婦也喜歡參與了,趙宏芳高興的不得了。以後,每次書社組織活動,他都第一個站出來給書社做宣傳,還召集村民們都來參與,書社的成員都親切地稱呼他為最好的宣傳員。

一說搞活動,村裡的農家男們會主動把後勤工作搞好,再和自己的另一半共同參加。她(他)們在村裡經常組織宣傳反家暴、宣傳性別平等活動,還開展種植養殖技術、法律知識、兒童安全等形式多樣的講座。還成立了“巾幗志願服務隊”,伸出援手幫助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給他們送去溫暖。

農家女金種子抗疫故事八▏一個農村女人是如何帶富一群人的

在王翠林的帶動下,書社的名氣越來越大,不但本村村民參與的多了,還有外村、周邊村的,也參與到了書社的活動中來。2019年的“三八”大聯歡,周邊三個鄉九個村的姐妹都參與進來,尤其是男性。村裡有七八對夫妻搭檔參與表演,這些節目都是有關男女平等的、反對家庭暴力的,而且女的演男的,男的演女的,反串的角色讓更多家庭成員學會換位思考,村裡的家庭鄰里關係越來越和睦!

“現在的李森林村,村風村貌煥然一新,老百姓經濟富足、精神富有。” 農忙時,帶著姐妹們一起種菜發展經濟;農閒時,帶著姐妹們一起群策群力組織活動,活躍文化生活。這就是王翠林一年到頭的生活。不管走到哪裡,王翠林都為身邊的人做好榜樣,幫助身邊的人一起進步。

首屆農家女金種子頒獎會結束後,王翠林一刻也沒閒著就趕到廣州綠芽學習培訓,回來之後組織骨幹分享會,擬定了關愛空巢老人寒冬行動計劃、落實婦女識字提升班、開展了有機蔬菜種植培訓和法律問答培訓等等。張北大地上這粒農家女培育的金種子,引領著無數顆種子,傳遞著農家女精神,溫暖著壩上的寒冬和無數人的心,為建設和諧鄉村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王翠林給自己寫了一個座右銘: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春天,

百花齊放才能春色滿園。

一人先進總是單槍匹馬,

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


農家女金種子抗疫故事八▏一個農村女人是如何帶富一群人的

2017年三八婦女節,農家女謝麗華老師到張北和村裡姐妹們座談,看到王翠林組織的“慶三八聯歡會”,光演員陣容就有100多人,觀眾席上人頭攢動,每一個人都是笑容滿面。謝老師由衷的感慨農家女種子的力量,她很欣慰看到了農家女閃亮的光環,看到農家女活出了價值,並且為社會創造著價值。

農家女金種子抗疫故事八▏一個農村女人是如何帶富一群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