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不是別人比你優秀,而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可怕的不是別人比你優秀,而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我在一個寫作訓練營感受到的人生真相


01浪費時間的人配不上成功


一年有多少個21天?

一不小心,2020年已經過去了1/3。


可怕的不是別人比你優秀,而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粥左羅老師在一開課時就說:“時間在自然的流逝,但誰也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自動變厲害。”

一場疫情打亂了多少人的生活?

這期間有人昏昏度日,用30歲的身體,裝著80歲的靈魂。殊不知:你混日子,日子也在混你。

相反的,更多的人沒有放棄奔跑,無論他們處於什麼環境下,都努力抓住人生的每一個著力點,奮力生長。

“如果不是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又怎能知道要往對的地方走呢?”

就像電影《徒手攀巖》表達的主旨一樣:人生的過程不是克服困難,而是習慣困難。不斷地在攀巖過程中尋找抓手,走一步,踩實一步,再尋覓下一個抓手。一步一步地往上走。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天一天的過去、流逝。但這個過程中人和人的成長是不一樣的。所以呢,誰都不會自然的成長,我們只能刻意讓自己去成長。”

100%的事情都是行動才能帶來結果的。

就像我們當初來到寫作訓練營一樣,都是為了更好地成長。


02不會選擇的人配不上成功

經濟學中有個非常著名的概念叫:機會成本。

簡單來說,當你做了一個選擇,往往要為這個選擇放棄一些東西。這些放棄的東西,就成了你的機會成本。


可怕的不是別人比你優秀,而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假如:在固定時間下,你選擇學寫作就不能選擇跑步,那麼,學寫作的成本就是你放棄跑步的收穫。

就像我們課程開始時老師講的:“我希望你這21天,把手頭別的事情放一放,專注地來做好寫作這一件事情。”想好機會成本,你就想明白了應該丟掉什麼,需要專心去做好什麼。


那麼,選擇哪個去做自己的機會成本去往更好的方向努力呢?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說:“你興趣所在的地方,也許就是你的能力所在的地方。”


假如給你兩項選擇:讓你連續寫作100天和讓你連續跑步100天,如果你覺得寫作對你來說更有吸引力的話,足以證明你對寫作這件事情呈現出了積極的情緒反應。人們總是會貪戀美好的感受,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更容易堅持下去。


我們這個時代,真的是屬於信息氾濫成災,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懂得做好自己的選擇,制定屬於自己的成長戰略,然後以終為始,絕對都可以有所回報。


03只玩戰術的人配不上成功

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當然,比起不努力,瞎努力更可怕。

因為瞎努力類似於明明很努力往前走,但越走路越窄,到了絕境。“越努力,越幸運”,就成了一句謊言。不努力的人,早就放棄了自己,在安逸中一天天墮落。瞎努力的人,不管他們有多拼命,遺憾的是,一直都在做無用功。


小米科技的創始人雷軍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方法不對,再努力也是白費。明天的成就,取決於今天的選擇。不找方法的人配不上成功。

我見過一些人,報了很多種課程,但是幾乎有一半的人都沒有堅持下去,那是因為,很多人,從一起跑就輸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有一部分人沒有考慮清楚自己想要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為了報名而報名,失去了學習的初衷。


做不到的人一直在找藉口,積極上進的人永遠在找原因。

在知識付費的今天,很多人為了成長,願意報各種課程去提高自己,如果單考慮思想進步這一條,這的確是成長型思維的人都具備的思維。但是,成長本身,單靠報名是不夠的。


比如我A類同學,他們報完名後,幾乎就沒有聽過課,每天都需要別人催著打卡,很多時候回覆我都說是忙,各種忙,後來乾脆不回覆了。於是,做為統計考勤的班長,我也漸漸和A失去了聯繫。A想通過寫作鍛鍊自己、改變自己的這條路明顯也被自己丟掉了。


04沒有功勞的人配不上成功


我們都知道,勵志不難,難的是給勵志配上正確的姿勢。


喬布斯說:“我們沒機會做那麼多事兒,所以人應該精彩。因為這是我們的生命啊。生命短暫,很快人就掛了,知道嗎?我們大家都選擇了用我們的生命來做這事兒。所以,最好特麼做得好點兒,最好讓我們覺得值。”


我接下來要說的是B類同學,他們是一群很認真的人,也很勤奮,每天都按時聽課、寫作業,寫完了就默默地提交,作業寫得其實也還不差。微信中也不會回覆我說忙還是不忙,也不會和大多數同學一樣,把完成的作業分享到群裡和同學們互動。


就像是職場中的邊緣人,悄悄地來,默默地走,不帶走一點改變。所以,當那些活躍的同學,在其他人的各種評論中不斷迭代自己的作業,調整自己的寫作方法,改進自己的寫作技巧時,我的邊緣同學B的21天,和沒來過真的沒什麼兩樣。


只是一味地去做,而不刻意練習,不但完全沒有進步,還浪費了自己的不少時間。收穫當然少之又少。


職場裡同樣如此:沒有苦勞,只有功勞。

所以往往有些職場邊緣人,感嘆自己“命運悲苦”,其實在他們身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堵堅實的牆,看似他們和外界距離不遠,似乎伸手可觸,但是卻無法跨越。他們不溝通,不交流,不主動分享,久而久之,自己讓自己活成“透明人”,一個人孤獨地學習,就變成收穫不大的苦勞式學習。


任正非說:“什麼叫苦勞?苦勞就是無效勞動,就是浪費。”

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浪費熱情。他們會覺得,寫作嘛,也不過如此。


05抓住苟且紅利的人必然成功


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提到:“苟且紅利是永不過時的紅利。”


可怕的不是別人比你優秀,而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苟且紅利聽起來比較奇怪,意思卻很簡單。就是說,雖然看起來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有大量的苟且者。也就是那些混日子,湊合和將就的人。你只要稍微比苟且者做得好一點點,就能享受到這個紅利,就是苟且紅利。苟且紅利確切地說,應該是不苟且紅利。


像我的同學們,都是初級訓練營的,大家底子雖不相同,但水平基本相差不大。如果說去努力追求100分,基本上每個人都做不到。但是,如果平均分是80分,你只要做到81分,就比很多人優秀了。只要你比其他人努力多一點點,你就可以享受這個苟且紅利。


接下來出場的是我的C類同學,和A類同學、B類同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C類同學他們是一群年輕的創業者、國外的留學生、甚至還有不少大學老師,這一部分同學可以說是社會精英,本身已經非常優秀,但他們卻給我一種感覺,就是求知若渴,瘋了般地成長,每個人都像和生命去賽跑。


他們每天認真寫作業,打磨每一部分的文字和技巧,不斷分享到學習群裡尋求評論求刀追精選,每天多次迭代作業,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他們在自我成長道路上的如痴如狂令我常常想起里爾克的詩“我因看見了風暴而激動如大海。”


短短的21天結束,我的C類同學裡面,有的人靠著寫作能力加薪了;有的人,變成收入不錯的自由職業者;有的人已經利用學到的技巧,開啟了自己的社群運營。


06終身成長的重要性


我的ABC同學,就是三種完全不同的同學群體。也讓我深刻感受了人與人最大的不同,是成長思維的不同。

楊瀾說:一個人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成功講的是運氣與火候,但在運氣與火候未達成的時候,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成長。

何不花費足夠的心血,去磨練這一技之長。

狄更斯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時代日新月異,你永遠難猜到下一個風口是什麼。

有些人按自己的規劃堅持向上攀巖,到最後,無論什麼樣的姿勢,都能夠到達終點。就像非典那年的阿里巴巴、京東、新東方等,當傳統行業一片哀嚎時,他們能夠快速嗅到商機,抓住機遇,死而後生。


我們要做的,就是跟上這個時代,跟上這群人。

當下一場巨浪來襲,你必須知道,自己可以憑什麼絕地生存?

“唯有夢想,才配得上你的焦慮;唯有行動,才能解除你的焦慮。”——《時間的格局》


可怕的不是別人比你優秀,而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