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性格有點內向,臉皮薄的人,實際工作中怎麼改善和領導的關係?


性格這種東西,大概是最沒有辦法勉強的。但是你要想改變,也不是沒有辦法,只是要找一個能推動你改變的職業,我的朋友從前跟我一樣,甚至比我還孤僻,但自從他做了銷售,幾年下來已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了。可是你過了說話這關,內向的性格還是會時不時地跳出來干擾你,你費盡全身力氣排演的為人處事也比不上那些天生會交際的人隨口的一句笑話。 我本身也是一個內向慢熱的人,表達能力弱,不會來事,我一直在努力修正自己,讓自己更加活潑熱情一些,但我自己心裡知道,我真的討厭這樣。也許是我演技太差了,周圍人一眼就能看出我的言不由衷,所以也不會多麼喜歡我,職業也一直受到限制。所以我的觀點是一定要努力改變,但是如果真的改不了,那就別費勁了,找個不那麼需要交際的職業,比如技術人員、檔案管理什麼的。


職場微講堂


好文敏求認為:性格內向,臉皮薄的人要改善與領導關係,要懂得職場重要的4條潛規則:1、能為領導解決問題,成為領導可以託付的人;2、積極配合領導工作,成為執行力強的人;3、對領導忠誠,成為領導可以信賴的人;4、尊敬領導,成為懂規矩恩的人。

美國當代蘭妮博士指出:內向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它也是一種在內心深處不喜歡待在人多、嘈雜等外界刺激過多的環境中的性格特徵。

同事小李,性格內向,平時不愛說話,這次居然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提拔為部門負責人。許多同事感到不可理解,我知道,這次機會就是小李的。因為曾經聽總經理說過:小李很不錯,做事讓人放心,又懂規矩。平時多鍛鍊他在大庭廣眾講話,下次的機會就是他的。

我認真分析小李平時工作,發現他有幾個特點:1、總經理交給他的工作,都能認真完成,所以平時比較重要的事情都分配給他做,因為領導放心,不會出問題;2、安排工作給他、不管是分內分外的事情,從來不抱怨,都能向領導交出滿意的答案;3、小李平時會獻點小殷勤,有機會,主動端茶、送水,為總經理提包、開車,很是尊敬領導。

性格有點內向,臉皮薄的人,在工作中,一般喜歡獨處,不喜歡主動接近同事,更不願意主動靠近領導。開會坐不被注意到的地方,看見領導繞道走。這樣容易被領導忽略,結果就是升職加薪的機會比別人少些。這些性格特徵在平時工作中要注意克服。

內向性格的有12點優勢,其中包含: 內向性格的人熱愛學習; 內向性格的人情商高;內向性格的人擁有可喜的謙虛態度; 內向性格的人是好公民;內向性格的人是良友。

性格內向,臉皮薄的人要克服性格不足,善於利用自己的優點,改善與領導關係,做好職場的4條潛規則:

1、能為領導解決問題,成為領導可以託付的人

性格內向的人,一般能靜下心來,認真工作。“工作就是為單位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在職場我們都是解決單位問題而存在,領導是解決整個公司的問題,員工是解決本崗位的問題,公司的問題是由各崗位的小問題組成的,所以我們認真、高質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就是幫單位、幫領導解決問題。


在規定的時效內,保質保量的完成工作,也體現了你工作能力強。你做得好,相當於領導的工作也做得好。誰都不會排斥幫自己解決問題,做事讓自己放心的人。這樣也能讓領導看到:你是可以託付工作的人。

2、積極配合領導工作,成為執行力強的人

平時工作中,與領導站在一條線上,積極配合領導工作。領導的決策,安排的工作,要堅決的擁護、認真的執行。當領導有錯誤時,不要在眾人面前指出,要私下提建議,維護領導的權威


積極配合領導工作,是作為一個員工的基本素質,因為你配合工作,及時有效把事情都做好,領導認可你的執行力,他就會把重要的事情交給你,當你經常幫他做很多重要的事情,你就成了領導的心腹。

3、對領導忠誠,成為領導可以信賴的人

人前人後都要對領導忠誠,維護領導權威。有人說領導壞話的時候,要保持沉默。領導犯錯時,要敢於承擔責任。從領導那裡看到的,聽到的一些沒公開的事情,千萬不要隨便說出去。讓領導看到,你是可以信賴的人。

4、尊敬領導,成為懂規矩的人。

不管是言語,還是行動上都要有分寸,尊敬領導。像上例的小李一樣,適時獻點小殷勤,端茶、送水。節假日、外出旅遊、回老家帶點小禮物、土特產送給領導。或者要麼時候與領導聚聚餐。現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誰還在乎這些禮物,但是領導看到的是你對他的尊敬,你的誠意。讓領導看到你是懂規矩的人。

結語:

性格內向,臉皮薄的人不擅長能言善道、口齒伶俐的討好別人,也不會左右逢源、八面來風。但可以用較好業務能力、踏實工作、忠誠、尊敬領導等等來取得信任,讓領導感覺用起來順手。

“人都有惰性,都願意用那些用起來順手的人。”即使性格內向、臉皮薄的人只要能讓領導感覺用起來順手,放心。領導就會用你,這樣就改善了與領導的關係。


好文敏求


我就是一個“性格有點內向,臉皮薄”的人,小時候的我當眾講話臉必紅,記得小學時曾被老師喊去當著全校師生朗讀,我愣是躲在人群中不敢站出來,老師不得已臨時換成其他同學救場,我當時羞得恨不得鑽進地縫兒,那個尷尬的場景我今天都記得。但是,也正是那一刻起,我決心要改變。

後來讀初中、高中,我做了不少小嚐試,在一點點的積攢膽量和自信。上大學後,我刻意對抗自己的內向性格,去競聘學生會幹部、參加社團活動、報名演出,沒出什麼耀眼成績,但能感覺到自己在各種嘗試中逐步變化著,至少沒讓“內向”絆住進步的腳步。

再後來,參加工作了,作為職場新人,在極不情願中被行政部拉去雙語主持了一場千人規模的公司晚會,反響居然還挺OK,隨後後面的四屆主持工作就都歸我了。後來因為工作崗位的性質,我還主持過項目啟動會、傳譯政府會議、擔任兩屆劇場年會導演、做培訓,鍛鍊的場合更多了,自己的表達也不再受困於內向性格了,而且好像已經慢慢忘卻了自己內向這件事了。

我的經歷不算精彩,但至少說明了一點:內向性格不是成長的絆腳石。對我來說,自我察覺和認知是關鍵。如果在自我認知中,我們覺得自己困擾於因內向造成的某個問題,比如我,我內心裡希望我可以自如的當眾講話,那我就去做各種嘗試,最終也獲得了改善。內向性格本身無所謂好壞,內向性格的人擅長自省、有韌勁、喜歡研究、往往也很聰明,刻意專注於優勢的發揮即可,不必和外向的人死磕人家的優勢。何況,內向的性格並非一成不變,是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得到改善的。

對於題目中提到困擾內向的人的人際關係問題,比如“實際工作中怎麼改善和領導的關係”,就我的經驗來說,重點關注以下三點:

第一,不用巴結,但是必須積極彙報。

內向的人不像外向的人那樣善於營造人際關係,也不擅長去說一些漂亮話去“取悅”他人,心中還會覺得不屑於去“巴結”領導。在職場中保留自己的風格是OK的,沒必要非拗著自己的心,那樣也很擰巴。我其實在職場中就屬於“不善巴結”這一類的,但是我會注意一點,就是在工作彙報上,絕不馬虎。沒我事兒的時候我會獨處一隅,保持低調,但是但凡是我領的任務或做的項目,我一定與上級保持高度和諧的彙報溝通,常跑上司辦公室,讓他知道事情進展、瞭解我的進度、獲悉我需要的資源支持等等。這個過程的好處是,上司會認為你相當靠譜。沒有一個上司不喜歡主動彙報工作的人。

第二,悶頭做事外,記得讓你的工作“出彩兒”、“驚豔”。

職場裡凡事以結果為導向,“出活兒”是衡量一切的金標準。悶頭做事是美德,只要你持續交出“高質量答卷”。不管你風格是高調兒還是低調兒,你的上司最需要的是能幫他解決問題的人,只要你把這個核心抓住,即使你嘴巴不是那麼甜,不是那麼會說話,你不必非做領導最喜歡的人,可也不用擔心你在他心目中的“分量”,但畢竟活兒總是要有人去幹的,都玩兒嘴皮子,事兒誰做啊,你的上司眼睛雪亮著呢。持續高質量輸出,時不時再給他個驚豔,你拿“真功夫”彌補“嘴巴不甜”,他會逐漸記住你的“不可或缺”。

第三,把領導當“人”看。

拋開職場的身份,領導也是個活生生的人,也有他的喜怒哀樂。內向的人不是天生敏感、擅長察言觀色嘛,那就發揮咱們的優勢。當你看到普通同事需要幫助,你也會主動做的行為,那麼也不要對自己的領導吝嗇了。就比如,遞送文件時看到領導杯子空了,隨手幫她去飲水機泡杯茶。或隨口問一下等下午餐是不是需要幫助帶份外賣,等等。只要用心觀察,這樣的時機都可以體現你的細心與善意。將心比心,反正在我做上管理崗位以後,每每有這樣細心的下屬,我都會心裡一暖。人和人之間也都是靠著這些小事兒去構建情誼的。

總之,我的建議就是:內向這個事兒,去察覺並刻意練習,肯定可以在工作中逐漸改善。當然也不必死磕,只要它不是你成長的絆腳石即可。對於上下級關係,試試這三個方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