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從語言上看出一個人是無知的還是高深莫測?

WUZHIGUANG1030825713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

魯迅先生說的好,馬克思主義是最明快的哲學,共產黨人就是最明快的人!共產黨裡沒有無知和高深莫測的蠢人,只有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的明快的人。

有知識的明快的人,可以在複雜紛紜的社會環境中,一眼就看到問題的實質,一句話就說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吳玉寧好


語言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不同素質、不同思想傾向的人使用的語言是有偏差的。語言本身有特性,不同類型的人使用的語言有差異。一個人只要一開口說話,其知識層次和修養程度便一覽無遺。

語言本身有其內在特性,不同的人使用的語言大不一樣。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說,沒有語言也就不可能有文化,只有通過語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傳下去。

語言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為了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所以特定的環境必然會在語言上打上特定的烙印。語言是保持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手段,幾乎每個文化集團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會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科技,乃至文化本身產生影響。

語言具有指向性。語言的指向性使語言的含義描述可以指向對應的事、物。如:樹、人、上等。

語言具有描述性。語言具備描述性是語言能夠交流的重要體現。語言的描述性受語言的指向性變化。如:人/大人/小大人,人/人民/人民的等。

語言具有邏輯性。語言是一種有結構、有規則的指令系統。語言的邏輯受語言的指向描述而變化。如:我是一箇中國人/我像一箇中國人。

語言具有民族性(物種性)。國家、地域的不同,交際行為會有所差異。即使是同一種語言,還有不同的方言,其差別程度也不相同。同一地區,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年齡的人之間都會有特殊的詞彙來表達其獨特的感情。

語言具有褒貶性。有的語言是用來讚揚它人它物它事的,有的是用來貶低它人它物的,還存在中性語言。

語言具有雅俗性。有的語言聽起來很文雅,有的語言聽起來有些粗俗。

不同的人其語言不一樣,從其語言可以看出其文化層次和修養程度。

看其是否沉默寡言,少說多聽。越有文化的人越注重傾聽別人意見,往往沉默寡言,與人在一起注重少說多聽。而無知的人常常自以為高明,往往道聽途說而誇誇其談。再說,愛說話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寧靜的美。而且,言多必失。有句話是,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言。即使是網絡這個靠語言交流的平臺,多言也會讓人討厭的。

看其是否少說多做,言行一致。有句訓誡是,訥於言而敏於行。有些人說得天花亂墜,表現得無所不能,但真正做起來卻是一事無成。這種人其實是很無知的,經過一二件事情人們就會認清其本質和能力。相反,有的人口裡說得不多,到做起事來雷厲風行,既效率高又質量好。

看其是否冷靜沉著,語氣平緩。有文化有修養的人往往寵辱不驚,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能冷靜沉著,妥善應對。面對不公,不宣洩不滿,而是冷眼旁觀,拭目以待。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有勇氣去改變那些可能改變的事。無知的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往往表現得非常激進,狂妄自大,口出狂言,甚至汙言穢語。

看其是否文明禮貌,說話文雅。高深莫測之人,舉止風度翩翩,說話文雅得體,與其交談輕鬆愉快,體現出智慧光芒。相反,無知之人往往滿口髒話,滿口怨氣,讓人聽而生厭。

看其表達內容的思想性和用意。有文化有修養的人往往傳遞正能量,說出的話催人奮進,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而無知之人往往自以為高明,發出的常常是愚昧的觀點,很容易誤導聽者,如果沒有鑑別力,也許誤入歧途。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交流工具,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層次語言狀況大不一樣。人生在世,既要努力學習,不斷提高文化水平和修養程度,更要學會聽人家說話。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說的是聽有檔次的人說話是一種享受一種收穫。相反常聽無知者言將相應降低自己的品位。


風雨無懼


熟話說的好,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最有智慧。

我的另一位閨蜜,老公走了三年,她一人帶著十五歲女兒,生活的真辛苦,於是她就想找個老公,可是她都黃十多個,最後出名,只好領著女兒,礪煉人生了。

她的問題,全出在她的嘴上,比如有一回,她到男方家吃飯,飯桌上,她就嘮起,某個渣男,強姦繼女,,要是碰到她,非得拿剪刀,把他眼睛扎瞎,結果人家嚇得不敢和她處了。

還有一次,也是在男方家,她貶低前婆婆,說婆婆讓她治的,見著她,直達哆嗦,結果和前次一樣,又是錯過美好姻緣。

反正這個閨蜜,一般人,都煩她,我也沒辦法,說她幾回她生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