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表腫物系列案例-惡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膚癌,全球發病率估計約0.22‰,近十幾年來已上升了10倍以上。在美國,黑色素瘤是男性和女性群體中第6大最常見的癌症。

高轉移性是黑色素瘤最重要的特徵。

35歲的X先生從小嘴角邊就有一顆黑痣,某天發現突然這顆痣突然長大了不少,同時顏色加深,伴有瘙癢感。患者擔心其惡變,另一方面也覺得這顆痣挺影響美觀,遂就診於我科。我們通過仔細判斷“黑痣”特點以及詳細詢問病史,考慮黑色素瘤可能性較大。對於此種皮膚腫瘤,首要的治療方案就是擴大切除術。手術既需要保證擴大切除、切緣乾淨,同時又要保證面部的美觀。在完整切除腫瘤、切緣乾淨之後,我們設計“雙葉瓣”修復腫瘤切除後的缺損,避免了直接縫合影響雙側口角的對稱性,同時避免了植皮影響面部美觀。


體表腫物系列案例-惡性黑色素瘤


對於黑色素瘤來說,早期診斷、早期切除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有學者統計,每個黑色素痣出現惡變的概率約為1/100萬。如何鑑別黑痣和惡性黑色素瘤,請參見“體表腫物系列-色素痣”。

  大多數惡性黑素瘤開始表現為表淺惰性腫瘤,可持續數年侷限於表皮。在這個階段,即水平或“徑向”生長期,黑素瘤僅通過手術切除幾乎都能治癒。浸潤深達真皮的黑素瘤則處於“垂直”生長期並具有轉移潛能。侷限於表皮的黑素瘤(例如,原位黑素瘤)通常在手術治療後治癒。浸潤性黑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平均超過90%。生存率取決於診斷時的疾病分期,隨著腫瘤厚度的增加和疾病分期進展,生存率平穩下降。早期腫瘤厚度≤0.8mm者10年、20年黑色素瘤特異性生存率為93.4%、85.7%,而腫瘤厚度0.9-1.0mm者的生存率為81.1%、71.4%。

黏膜黑素瘤通常比起於皮膚的黑素瘤的預後更差。由於黏膜黑素瘤的罕見性,也由於起自各解剖部位的黏膜黑素瘤均具有獨特的生物學和臨床挑戰,我們對這些惡性腫瘤及其最佳治療的認識仍然非常有限。黏膜黑素瘤通常在頭頸部(口腔、鼻腔)、外陰陰道區和肛門直腸區。

在所有惡性黑色素瘤的亞洲人中,發生於較少日照部位的肢端部位佔72%,手掌、足底、指/趾甲下等少數部位的黑痣在成年期仍存在交界活性,因此相對於其他部位的皮膚黑色素瘤,肢端黑色素瘤預後較差。

初始活檢對疑似黑素瘤的病灶進行切除活檢時,最好包含至少1-2mm看上去正常的皮膚邊緣,且附帶袖狀切除皮下脂肪。如果要確認黑素瘤的診斷,應進行切除活檢並考慮根治性手術。對於巨大病灶,大多數病例採用局部鑽孔活檢或切取活檢即可做出黑素瘤的診斷。然而,如果取樣沒有取到病灶最厚的部分,則切取活檢可能不能準確評估腫瘤的厚度。淺表削刮活檢絕對不合適,原因如下:1、病灶可能切除不充分,在徑向和縱深邊界上均有腫瘤的殘留。2、由於只去除了腫瘤的淺表部分,所以削刮活檢結果會低估腫瘤的厚度,而腫瘤厚度是關鍵的預後因素和治療決定因素。3、活檢部位基底的纖維化和瘢痕形成可能掩蓋殘留的黑素瘤,使病理學家無法識別腫瘤並準確測量其厚度。

總結一下,高危患者:50歲及以上的白人男性;黑素瘤家族史;痣的總數量超過25(儘管黑素瘤也見於痣較少的患者);一個或多個非典型痣;兒童期的輻射暴露;兒童期/青春期/年輕成人期有嚴重的日光暴露,包括30歲以下至少一次起水皰或疼痛的曬傷、長期戶外活動且沒有充分防曬,或者使用室內日光浴床;免疫功能低下,特別是長期使用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紅髮表型——膚色淺、紅色或金色頭髮、高密度雀斑和眼睛顏色淺(綠色、淡褐色、藍色)。極高危患者:非常明顯的黑素瘤家族史(父母有一方的家族中至少有3例黑色素瘤病例);多發性非典型痣的個人史。

總之,早期篩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於惡性黑色素瘤來說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