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非暴力沟通》分享给你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也被称作爱的语言,是借用圣雄甘地所指暴力消退后自然的爱——即“非暴力”。


重点就是:没有评判地讲出对方的感受,讲出自己的需求,对方的需求。自己的感受,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要去寻找自己与对方的需求。


四个步骤

一,说出事实

二,说出感受

三,说出原因

四,说出一个清晰明确的要求(要具体,因为对方并非知道自己要什么)


了解造成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道德评判:同一件事情对于不熟悉与不了解的人我们经常会给出道德评判,但对于自己熟悉的人就不会。

进行比较:“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最常见的例子。要关注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回避责任:一但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是主人时,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这样会淡化自己的责任。总在说“不得不”等,可以改成“我选择”。

强人所难:父母经常威胁孩子:我不要你了。很多时候是孩子的能力根本还没达到父母的要求。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一,观察:看事实,区分观察(事实)和评论(观点)。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看到的事实,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不要随便定义别人是什么人,因为“君子不器”。

二,感受:体会和表达感受。“我感受很难过”这是感受。

三,需要:找到感受的根源。

责备自己、指责他人

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四,请求帮助:清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人要做什么,而不是只告诉对方不要做什么。


学会倾听:

听(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去体会)然后说出对方的情绪、感受,表示理解,给出反馈。

而不是自己就开始说“我觉得你应该……”,“拿另外更惨的事来比较”,“你可以这样……” 等。


表达自己的愤怒四步走:

1,停下来,深呼吸,什么都别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自己生气;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并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


表达自己的感激三步走: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生活得到改善;

2,我们哪些需求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简单总结一下:

个人长成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义务使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对自己负责,包括意愿、感受、行动,而不是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都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就是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然后再到与人互助。也就是在说“我爱你”的时候,我们清楚地知道其中的“我”是独立的人,有独立的自我。


而当一个人生气时,那一定是需求没得到满足,我们的方向就是去找自己或者别人的需求。当与别人沟通时可以用上本书的这个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到……是因为……我请求……


在解读育儿书籍时,也会经常看到作者建议父母们要倾听孩子,找到孩子的需求或者行为被后的原因,一个被父母满足的孩子一定是个安全感很高的孩子,当自己得到满满爱时,也就自然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也许你会问如果自己从小不是这么被对待的怎么办?那就从学着原谅自己的原生家庭开始,试着去找可以感谢的点,慢慢地与过去和解,生活还是得一路向前的。


你还有什么需要吗?其实我之前写更多是家庭育儿类的,现在还是,只是觉得父母自身的成长也是很关键的,所以就加了听书分享,关于育儿书我们号是一章一章解读的,这个听书分享主要是提纲、重点式的。如果有兴趣可以点击扩展链接看一章一章的育儿类书籍解读,谢谢你的鼓励与支持!


文 | 三一冰


今天听了《非暴力沟通》分享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