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景区被挤爆?古代人的踏青之路

我是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的原气菌,喜欢的加关注哦!

近期,疫情不断减缓,全国解封,撒欢的的群众再次冲向街头,景区,开始报复性消费。五一长假,全国很多景区更是直接被挤爆,其实踏春旅游的习俗,中国自古有之。

今天原气菌为大家讲讲古代的踏青之路。


五一长假景区被挤爆?古代人的踏青之路

今天出行游客探春又名踏春,也是今日的春游,这个民间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已有。《晋书》中记载着,每年春天,古人都要结伴春游,唐宋已经普及,到了宋代更是踏青之风盛行。

先秦时期,人大多热情奔放,直抒胸臆,就连孔子也很推崇“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郊游生活。春天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可以算的上是一个解禁的季节,春暖花开,温度逐渐上升,在生产力不那么发达的时期,冬天就像是过关。当时国家还为此特意设定了一个春游节日“巳日”,春游期间可以暂时把礼教抛之脑后,男女之间可以加加好友,以后好联络,为自己结婚做打算。《诗经》中记载的大量爱情诗篇都发生在春游,两情相悦,私定终生的故事时有发生。比如“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说的就是郑国人喜春游,出了城东门,满眼都是婀娜多姿,令人目不暇接的小姐姐,春游的男小哥哥,更是各出奇招,展示才华吸引佳人。

西汉时期,古人在清明时节春游途中会有“设乐踏舞”(就是大家听听音乐跳跳广场舞),“顶杆娱乐”(一种杂技)和“攀树摘花”(这个太明白了就不解释了,现在不提倡这种行为)等内容。已经大致形成了今天的娱乐模式。


五一长假景区被挤爆?古代人的踏青之路

到了魏晋时期浮华之风盛行,人们开始把郊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尤其是文人,开始把理想与情怀寄托在郊游的山水中,游历四方,文人们“返乎自然”,在山河间品茶,饮酒,作诗。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在此时诞生的。

要说郊游界德带头大哥,还是算山水诗人,旅行家谢灵运了,他不仅写诗饮酒,他还专门研发了一套户外装备,相传他每次出行时都会头戴曲柄笠,脚蹬木屐。曲柄笠,就是遮阳帽加雨衣还能防虫而这种木屐被当时的人称之为“谢公屐”,它前后都有齿钉,“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这就是妥妥的登山鞋啊,而且前后齿可拆卸,这设计水准直逼现代。

唐代白居易的《春游》“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可见在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全民的郊游热。人人逗了春天都要去玩,你不去玩大家都不和你玩,把你当傻子。当时的女子春游时候如果遇到好花就会“铺席藉草,围坐一圈”一起赏花,据说这种赏花方式至今在日本还很流行,想想这种方式真是“想看两不厌”。


五一长假景区被挤爆?古代人的踏青之路

到了宋元时期,踏青活动大多集中在清明节,人们可以一边祭祀一边春游。张佚名的《春游晚归图》中一个老者策骑缓行,随行侍从拿着自备的食物等就记录了当时春游自昼及幕的习俗,另传,富家人带着厨师随行出游的也大有人在。宋代春游内容开始变得多元化,开展一些体育活动,踢踢宋朝国球,打打马球都是踏春的必备款。

到了现代,踏青时节由于南北方气温不同,分别会选择在清明节和五一节,相比古人的流觞曲水,蹴鞠捶丸,吟诗题字,现在的我们可能只有在人群中快速的按下快门,又或许快门还没按下就已经被挤走,确认过眼神,都是戴口罩的人。

五一长假景区被挤爆?古代人的踏青之路

最后呢小编还是要在这里提醒大家:踏春旅游,量力而行,所到之处,注意言行。游山玩水,小饮怡情,带上口罩,注意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