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漢字啟蒙而苦惱?試試用故事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吧

還在為漢字啟蒙而苦惱?試試用故事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吧

“媽媽,竹子為什麼是君子的代稱?”

如果家裡的寶貝突然問您這個問題,親愛的爸爸媽媽,您會怎麼回答呢?

“在文學中,竹子被比喻為四君子之一,因為它全年常綠,十分耐寒,虛心有節,挺拔向上。正是竹子的這些特質,深受人們的喜愛。

我們的鼎鼎大名的東坡居士,曾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而我們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也是有名的書法家,他非常愛竹:“何可一日無此君邪?“意思是怎麼可以一天沒有竹子呢?可見竹子在我們古代文人中的崇高的地位,所以愛竹不僅僅是熊貓的專利哦。“

以上這篇有趣的回答就來自於陳嘉琳老師所著的《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培養孩子們的漢字思維。

最近,湖南電視臺的《漢語橋》又開播了,隨著中華民族的屹立崛起,各國人民對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充滿了好奇。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想要了解中國的文化,必須要了解中國的漢字。於是,在這片神州大地上掀起了“漢語熱”學習風潮。

然而,反觀當下的社會,街頭巷尾,各種錯別字現象層出不窮。雜貨店的“菸酒”寫成了“煙灑”,“摩托”寫成“麼託”,買和賣分不清的現象依然存在。

在國外紛紛開始重視學習漢語的同時,我們作為炎黃子孫,中華文化的傳承人,本應該是漢字的代言人,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文字打臉的現象呢?追本溯源,我認為還是不夠重視。

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坦言在國文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學生往往只注重思想的獲得而忽略語彙的擴展,字句的修飾,篇章的組織,聲調的變化等。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訓練,所獲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為思想也就存在語彙、字句、篇章、聲調裡。

因此,學習漢字是讀書的前提,沒有紮實的漢字基礎,文學功底無從談起,猶如水中月鏡中花,華而不實,是經不起推敲的。

那麼,如何系統學習漢字知識?對於年輕一代來說,最好是從小培養孩子對漢語的興趣,這就不得不提到漢字啟蒙了。

關於漢字啟蒙有不少爭議,有些家長認為過早識字,會讓孩子喪失學習興趣;有些家長認為閱讀習慣要從小培養,讓孩子學會閱讀的前提是有適當的詞彙量,因此孩子認字,應該在學齡前就開始培養了。

其實,爭議的主要根源在於學習方法。漢字啟蒙的重要意義是讓孩子感受到漢字之美,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激發學習興趣。

賓夕法尼亞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挑選48位3-3.5歲的孩子,讓孩子認識指定的新物體單詞。在看到不熟悉物體時,老師會教孩子這些物體的名字,但是教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告訴孩子名字,另外一種是引導孩子通過推理的方法去發現名字。

實驗結束後,測試結果發現通過引導方式學習單詞的,比通過死記硬背學習單詞的效果要好得多!

因此,在孩子學習認字的過程中,我們不要求死記硬背,不以認字的數量為標準,應該注重培養孩子對漢字的興趣,讓他從漢字啟蒙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感悟到文字之美,這才是最好的傳統文化啟蒙教育。

如此說來,爸爸媽媽又要頭疼了。去哪裡找既可以讓孩子學會認字,又讀來朗朗上口,饒有趣味的啟蒙書籍呢?彆著急,答案就在《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中!

還在為漢字啟蒙而苦惱?試試用故事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吧

這本豆瓣評分高達9.4的漢字啟蒙書是來自臺灣師範大學的陳嘉凌博士的代表作。

有一次,陳老師在萬華長青學苑教授“古典詩文”,下課後一位白髮蒼蒼的長者跑到老師的跟前,對陳老師說:“老師,你那麼會講故事以後一定要寫本書把它們記下來!”長者充滿感激和期待的眼神讓陳老師久久不能忘懷,這件事也因此刻在了陳老師的心中。

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這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就是老師十多年的教學內容、課堂故事和生活感悟彙編而成。

本書共分為四個章節,每個章節下若干個單元。這些單元的名字十分有趣,比如“美女漢字”“動漫漢字”“大叔漢字”等等,不管成人還是孩子都有閱讀的興趣,從這些名字中可以窺見作者的用心和幽默。

每單元由四個字組成,共收錄152個漢字。作者先介紹漢字的形體由來、演變規律,然後再聯繫生活,讓讀者明白古老的漢字是如何適應當代生活的。此外,作者還為每個漢字拓展了小故事,名曰“你知道嗎”,通過故事讓讀者對漢字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用故事培養孩子的漢語思維是本書最大的亮點。

這樣的漢字啟蒙書,讀來令人欣喜不已。接下來我們一起把這個記錄文字的時光寶盒打開,一起學習漢字的前世今生吧!

一、 圖文並茂,語言活潑

本書每個字的講解共分為左右兩頁。

還在為漢字啟蒙而苦惱?試試用故事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吧

如圖所示,左頁有一個文字演變過程,以表格的形式呈現。比如牙字,從甲骨文開始到楷書的寫法躍然紙上,讓孩子有一個文字的初步印象。

表格下方是三段式解說,適合爸爸媽媽和孩子共同閱讀的部分。

還在為漢字啟蒙而苦惱?試試用故事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吧

右頁由一副顏色鮮明的精美繪圖和“你知道嗎”小故事組成。

01書籍編排合理有趣,充分考慮幼兒的專注力

眾所周知,幼兒的專注力十分有限,而閱讀本身又是一個需要專注力才能完成的事情。

而小故事的部分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短小的篇幅也呼應了幼兒在本階段的學習規律。故事太長,孩子中途就走神了。

幼兒的視覺尚在發育中,對圖片的敏感度決定了孩子會被五顏六色的圖畫吸引住,這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抽象的漢字孩子難以記住,通過配圖讓孩子在大腦構建一個場景相關的模式,以後他看到這個圖就會想起這個字,這符合幼兒的學習模式。

其次,書中雖然有單元之分,但字與字之間是沒有聯繫的,這也是考慮到幼兒的專注力有限,家長可以在寶寶想讀書、有興趣的時候就翻開任何一頁給寶寶學習。

可見,本書的設計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同時又能吸引住孩子的眼球,這本書在編排方面兩者兼顧。

02裝幀精美,培養孩子的愛書意識。

這本書到手的第一感覺:這本書精美如畫。

每頁的插圖都由作者精心挑選,對孩子而言,那是打開世界的窗口。

除了學習漢字,爸爸媽媽可以通過圖片和孩子進行情景對話,看圖說話的遊戲不僅能鍛鍊孩子的想象力,對於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拿到書籍後,我自己在翻頁的過程中都忍不住輕一點,這本書的紙張輕如蟬翼,由此想到了孩子經常讀的又厚又重的繪本。

市面上許多繪本是由硬紙板製成,目的是防止孩子撕毀,這些繪本拿在手裡就像一塊磚頭,十分不方便。

有親子閱讀經驗的爸爸媽媽都知道,孩子特別喜歡互動的過程。比如,在閱讀過程中,讀完一頁後由寶寶負責翻頁,這個遊戲深受寶寶歡迎。

這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當然也可以玩寶寶翻頁的遊戲,讓寶寶在輕輕撥起紙張,又輕輕放下的過程中學會愛護書籍。同時,也增加了讀書的趣味性,讓親子互動高效進行。

二、追本溯源,合乎學理

漢字不僅傳承著中華文化,它的形體及其變化本身也是一種文化,而且還是可以映射出中華古代文化諸多信息的文化“化石”。說到漢字的由來,民間流傳最廣的是倉頡造字。

據史料記載,“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

倉頡是黃帝時期的一名史官,有四隻眼睛,到處觀察,根據天上星宿的分佈情況、地上山川的脈絡、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進行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倉頡把這種符號叫作"字"。雖然這是民間傳說,真實性有待考究,不過倉頡很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倉頡造字的傳說側面說明了漢字作為一種象形文字,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然而,今天我們所接觸和應用的漢字,跟原來的“象形”文字已經有一定距離,孩子難以理解,作者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讀者進行詳細的講解,幫助讀者理清脈絡,更容易理解記憶。

每個漢字的講解都分為三步:

01追本溯源,講述形體演變。

還在為漢字啟蒙而苦惱?試試用故事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吧

比如,“父”字歷史悠久,從甲骨文始。“父”字是手持儀仗的形狀,金文、戰國文字、篆文均繼承甲骨文,直到隸書,字體才開始變形,楷書承接隸書,就是現在我們所用的“父”字。

02化字為形,寫出本義。

儀仗是權力的象徵,因此,“父”字本義是代表家中權威,一家之主,是統率家人,教育子女的人,即父親。

同時,也引申為宗室中有威望的族親,比如伯父、祖父等。

03拓展補充,聯繫生活。

父,也讀“甫”,在古代是對男子的尊稱。如“仲父”,即管仲;如“尼父”,即孔子的尊稱(孔子字仲尼),也作為對老年男子的尊稱,如大雨的老人,即“漁父”。

隨著大語文時代的到來,市面上關於學習語文的書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有不少乍看有趣,其實是信口開河的書籍。

例如講解漢字的書籍,有些書上寫“餓”就是“我要食”,“皇”就是“皇帝不好當,頭髮都白了”。這些都是謬解,幼兒啟蒙注重趣味性是理所應當,但是所學知識必須是經過考究的,如此才合乎學理。

而這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是作者精心鑽研的作品,每個漢字的講解都有據可循,不會誤人子弟,幫助讀者走上漢字學習的正途。

三、一字一故事,如同文化大觀園

陳寅恪先生說:“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一個漢字就是一部文化史,古人的智慧、古代的文化盡存其間。

這本書以認識漢字為主題,配圖精美,符合孩子的形象思維。此外,為了讓孩子感受到漢語的大美,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作者給每個漢字都搭配了小故事,這些故事有些是歷史典故,有些是文化常識,還有名人趣聞等,短小精悍,娓娓道來,儼然是一座文化大觀園。

我挑選幾個小故事和大家分享:

還在為漢字啟蒙而苦惱?試試用故事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吧

01“胡說”到底是誰在說?

東晉之後,生活在北方和西部的少數民族被稱為胡人,他們說的話與中原人不同,於是,中原人就統一把他們說的話叫做“胡說”。該詞由來,本無他意,只是把聽不懂的話叫做“胡說”。

02小蠻腰是誰的腰?

這個小蠻腰可不是廣州塔,爸爸媽媽別誤會。

小蠻腰源於白居易的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據說,當時在白居易家裡有兩位歌姬。一位的小嘴長得豔若櫻桃,另一位擁有纖纖細腰,白居易為此題詩讚美她們。

於是,小蠻腰變成了女孩們夢寐以求的身材。

03四大美女是誰?

這個問題難不倒爸爸媽媽,我們知道古代把“貂蟬、西施、王昭君、楊貴妃”統稱為四大美女。然而,關於四大美女的比喻,爸爸媽媽清楚嗎?

人們常用“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形容外表好看的女子,這兩個成語的典故就出自四大美女。“閉月”指的是貂蟬之美,月亮都自愧不如;“羞花”指楊貴妃的容顏讓花兒都低下頭;“沉魚”是形容西施的美貌讓魚兒自甘沉入水底;“落雁”是大雁看到昭君後降落在沙洲。

這幾個比喻未免誇張,不過也能看出古人的想象力和文采十分卓越呢。

“你知道嗎”是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小故事是啟發孩子的想象力,通過一字一故事既滿足了漢字的認字需求,也拓展了文化常識。

爸爸媽媽給孩子講過一遍後,可以嘗試讓孩子進行復述,或者在適當的場合讓孩子講故事。當孩子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一個故事的時候,他對漢字的理解一定會更深入,同時,他的成就感也是不一樣的。

還在為漢字啟蒙而苦惱?試試用故事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吧

我們都知道,認字是閱讀的基礎。2018年最新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裡,明確規定在第一學段(1~2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左右,其中800個會寫。僅僅是這個數據,就讓不少家長感到壓力。

然而,孩子的學習不是揠苗助長,而是從培養興趣-愛上語文-掌握正確的方法-有效堅持-達到目標,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才能真正學好一門課。

《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符合孩子的學習規律,運用好此書能幫助家長培養孩子對漢語的興趣,同時,作者提倡的用故事培養漢語思維的方法獨樹一幟,讓孩子在瞭解漢字的本義外,有其他的收穫。

正如作者期望的那樣,除了學業必備,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就像是一艘小船,可以把我們的孩子駛向知識的汪洋大海,不僅讓他們有了自主閱讀,主動學習的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審美觀,藝術感。

清華大學教授李學勤說,你看甲骨文或者金文,看起來變幻莫測,一個字的偏旁可以寫在這邊,也可以寫在那邊,可以寫在上邊或者下邊,可以變化很多,可是寫出來。你看,都有很強的藝術感。所以這方面說起來的話,它本身就有一種藝術的教養。

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的散文十分優美。他在對比英文、法文後,深情地描述道:

太初有字,於是漢族的心靈,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託,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謗謗沱沱,淅淅瀝瀝,一切雲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一代文豪把自己的作品歸功於中國漢字,這是漢字之光,也是中國之光。因此,長遠來看,漢字啟蒙對孩子一生的知識涵養有莫大的幫助。

而這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我認為是漢字啟蒙的最佳起點,強烈推薦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