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柳林县“三交”镇,便爱上了这里

初识柳林县“三交”镇,便爱上了这里


简述

三交镇位于山西吕梁柳林县城西南37公里处的黄河东岸,西临黄河,与陕西隔河相望,占地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三百余人。由下三交、前街、沙坪则三个自然村组成。因地处中阳、石楼及陕西清涧三县之间,故名三交。

三交全镇有30个自然村,27个行政村,3389户,12115人,耕地面积24466亩,其中枣林面积10000余亩。红枣个大核小肉厚味甘,是柳林县红枣的主要产区之一。

初识柳林县“三交”镇,便爱上了这里


三交镇名的来历


“三交”作为地名、使用较为普遍,仅山西就有五个“三交”.特别吕梁山西侧就有两个著名的“三交镇”,一个为临县湫水河中游之重镇“三交”,一个为柳林县沿黄重镇“三交”。 地曰“三交”,取义不一,有路道取者,为三路相关之地;有以河水取者,为三水汇流之地;有以地界取者,为三县或三省临接之地。 柳林“三交”,其说法不一。 一说为三水之交,即因其西有黄河南下,南有屈产河入黄,北有留誉间河(俗称大黄沟)入黄,而三交位于屈、留二水入黄之中间,为三交相交之中心,故曰“三交”。 二说为三县之交,即因三交有隔屈产河为石楼县,西跨黄河为陕西省的绥德县,三交本身属于柳林县(历史上曾为中阳县),故取名为“三交”。 三说为三道之交,即三交此地沿黄有碛(临县碛口)三(柳林三交)古驮运道,东有三(柳林三交)石(石楼县)古驮运道,西渡黄河有通往西安的古秦道,故名“三交”。 四说三村之交(本地传说),即因三交本身由沙坪则、坡上、前街三村共同组成,故成“三交”。 柳林三交本身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此,细细考证,它不仅具备上述诸说中的优势和特点,可称谓“三交”,而且它还有取名三交的更久远的历史原因。即在战国时期,它曾是三国之交。在韩、赵、魏三分晋国后,三交为魏国之边境,北与赵国之边邑蔺(今柳林孟门)为界,西隔黄河与秦国为界。蔺作为赵之边邑,曾引发秦、赵、魏三家争蔺的百奇战事。《战国策》卷二十、赵三、四篇汇载,公元前269年,周郝王46年,秦昭王38年,赵惠文王30年,“秦攻赵、蔺、离石、祁子秦。在这一时期,三交作为古渡,也成为秦、赵、魏必争之地,成为三国之争、三国之战、三国之连、三国三交之地。故此,柳林三交实为历史上秦、赵、魏三国三交之地。

初识柳林县“三交”镇,便爱上了这里


三交镇的黄河渡口


三交镇是一个黄河渡口,自古就是方圆百里的商业文化交流中心,每逢集会,就有陕、甘、宁、蒙等地的客商摆渡而来,进行骡马、粮食、红枣、皮毛等交易,古镇繁华,明清古街,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作为古老的秦晋商业重镇,清光绪元年,被黄河大水将三交镇的一条商业大街连同铺店一扫而光,300多亩水地变为河床。大水过后,集市重建逐步移向山腰,形成现有的古店铺。

初识柳林县“三交”镇,便爱上了这里

冯福昌摄


三交镇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交古镇曾为兵家必争之地。李自成当年曾于此地东渡黄河北上,留下了吞吐历史烟云的闯王寨。1936年2月红军东征在此地强渡黄河,拉开了北上抗日的序幕。周恩来莅临此地,亲自指导建立了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刘志丹将军在三交战役中血洒疆场,英魂长眠于此。这里的红军东征坪上渡口纪念碑、红军东征浮雕,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与三交红军东征纪念馆等红色景点连成一线,共同见证了那段峥嵘的光辉岁月。

初识柳林县“三交”镇,便爱上了这里


三交镇的黄河母亲峰

黄河母亲峰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黄河三峡景区内,如慈祥母亲半躺,眼鼻耳发均栩栩如生。游人俱对此鬼斧神工的天然奇景兴趣浓厚,问此渊源者良多。


初识柳林县“三交”镇,便爱上了这里


三交镇的黄河九曲阵

九曲黄河阵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每年正月十五摆的由九个万字组成的循环灯阵,古为姜子牙所传,有平安灯、发财灯、送子灯、前程灯、求婚灯、长寿灯、步步高升灯等十八灯,为民间祈福求财、祛邪去病的游乐灯阵。


初识柳林县“三交”镇,便爱上了这里

免责申明:

1、图片来源于网络。作品权及观点归原作者所有,向所有原作者致敬。

2、所有转载均表明原始出处与原作者,如尽力核查未能发现原始出处和原作者,则默认“来源网络”。若有疏漏欢迎原作者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