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2020年3月,時任美國海軍代理部長的托馬斯·莫德利公開表示:在完成第四艘福特級航母“里斯·米勒”號的建造以後,美軍就會停止航母的建造工作。也就是說,原本計劃建造10艘的福特級航母,直接被砍掉了剩餘6艘的建造計劃。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美國海軍削減6艘福特級航母的消息確實讓人大跌眼鏡。眾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上航母數量最多的國家,其航母噸位、性能、綜合戰鬥力量都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而美國這些超級航母的設計建造,正是基於美國海軍對航母在海權中霸主地位的深刻理解。二戰期間的中途島戰役,美國航母一舉扭轉了美日在太平洋戰場的攻防態勢。二戰結束後的50年代,儘管核武器的出現讓美國一度對航母發展產生了迷茫,但在核武器打擊水面艦艇的試驗中,美國海軍發現了航母強大的生存能力和由此帶來的戰略價值,馬漢的制海論在核武器時代依然沒有過時,而是繼續主導了著美國海軍的發展方向。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此後,美國開工建造了4艘8萬噸級的福萊斯特級航母,並逐步發展了小鷹級、企業號、尼米茲級,直至最新型的福特級超級航母。美國海軍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形成了以航母航空兵、宙斯盾水面艦艇和核潛艇三大作戰體系支撐的美國海洋霸權格局,至今依然獨步全球。

二戰結束後,同樣經歷二戰洗禮崛起的蘇聯軍事力量發展迅猛,開始與美國爭奪全球主導權。1959年,美國開始在核潛艇上部署北極星戰略潛射核導彈,核戰略對抗優勢向美國傾斜。蘇聯為扭轉不利態勢,在古巴部署了中程戰略核導彈,卻引發了古巴導彈危機,並遭到美國海軍封鎖檢查的極大羞辱。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隨著蘇聯海軍實力的進一步壯大,雙方的爭奪由西歐為主的大陸延伸到海洋。由於蘇聯地理位置的制約,海軍水面艦艇難以順利進入廣袤的大洋,蘇聯水面艦艇的主要任務演化為掩護戰略核潛艇出海到達發射陣位。由於岸基戰鬥機難以長時間持續掩護戰略核潛艇安全,蘇聯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制定了平衡海軍的戰略構想,由此誕生了建造載機巡洋艦掩護戰略核潛艇的設想,並計劃建造4艘具備強大攻擊能力又能搭載制空戰鬥機對抗北約反潛機的1143型航空母艦。但蘇聯航母的發展卻也從此走向了歧途。

此時,美國海軍為了把蘇聯航母發展進一步引向絕路,拋出了針對航母的戰略忽悠計劃。西方媒體開始大肆宣傳蘇聯4萬噸航母火力大大超越了美國8萬噸航母,美國航母在蘇聯航母面前不堪一擊,因此美國航母已經過時,應該向蘇聯學習,甚至要在前甲板加裝重型武器系統。蘇聯當時的決策者為此樂不可支,自以為引領了航母發展方向,在此後的十餘年間持續不斷推進載機巡洋艦計劃。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後來的十幾年時間,蘇聯在雅克-38垂直起降戰鬥機項目上耗費時日,其載機巡洋艦計劃依然進展緩慢,但美國海軍的尼米茲級核航母隊伍卻迅速壯大。形勢的演化終於令蘇聯海軍看到了危機,雖然痛定思痛後準備發展大型航母,但僵硬的載機巡洋艦思維依舊根深蒂固,由此而來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依然保留著強大的反艦防空作戰系統,只是增加了噸位,優化了起飛降落方式,對航母的理解總體上還是沒有擺脫載機巡洋艦的窠臼。

美國海軍繼續將航母戰略忽悠策略引向深入,退役海軍專家撰寫美國航母過時論,繼續鼓吹蘇聯航母先進的滑躍起飛方式將引領航母發展方向,並得到美國海軍高層的讚賞推崇。即便在蘇聯解體後,美國也念念不忘對俄羅斯航母的扼殺,用盡各種手段威逼利誘最終徹底拆解了還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的烏里揚羅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我們現有的遼寧號航母前身瓦良格號,由於已經完工69%才有幸逃過一劫,但是美國卻仍然迫使烏克蘭炸掉了瓦良格號的動力艙室等關鍵部位,使之徹底成為一個空殼。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如今,俄羅斯的航母發展似乎已陷入絕境。普京十幾年前放出豪言壯語:到2020年擁有5-6艘10萬噸核動力航母,結果卻只造出了各種航母模型,畫餅充飢的滿足俄羅斯海軍對航母的渴望。作為繼承蘇聯海軍衣缽的俄羅斯海軍,相信經過幾十年的波折之後,對航母發展的理解早已脫胎換骨,但現實卻令人無奈和絕望。由於能源價格低迷,俄羅斯經濟增長緩慢,能夠用於發展航母的經費杯水車薪,航母配套的研發、建造、艦載機、技術人員,以及航母配套產業鏈斷裂等問題難以解決,如今的俄羅斯即便獲得充足資金,也未必能在短期內恢復航母設計製造的整個產業鏈!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在這一切的背後,美國海軍則掩嘴偷笑。遏制蘇聯航母發展的戰略欺騙計劃,在美國軍方、智庫、媒體們歷經數十載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獲得徹底勝利。如今,俄羅斯海軍只能抱緊年邁多病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這棵獨苗,維持大國海軍僅存的一點尊嚴。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俄羅斯造船廠面臨的經濟和產業環境將更加惡化。未來,或許只有向中國購買航母才是俄羅斯海軍航母計劃的唯一出路,這不僅需要充足的硬通貨,還需要有放下身段和驕傲的勇氣。

非常有趣的是,就在幾年前,中國的遼寧號航母服役之時,美國海軍退役上將就發表長文,語重心長的表達對中國海軍發展的支持和理解,並“熱情”闡述了對中國海軍航母發展方向的建議,大意是勸說中國不要重蹈美國覆轍。這位上將認為,自己在美國海軍服役40年,深刻體會了超級核動力航母對美國海軍發展的制約,從戰略需求、經濟性、生存力、核動力損害風險等各個方面分析,能夠發現超級核動力航母已近黃昏,即將被新的需求和戰爭形態所淘汰。這位上將得出結論:中國航母最佳選擇是常規動力的4-5萬噸級航母,艦載機40-45架左右;同時,中國應該放棄彈射器,而滑躍起飛攔阻降落航母具備巨大優越性,甚至印度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才是未來航母的發展方向。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這篇文章不出意料的得到不少美國軍事專家的大力吹捧,也有西方媒體進一步做出分析:4萬噸級常規滑躍起飛航母需要艦員1000多人,遠低於尼米茲級的5000人和福特級的4500人,可以節省大量人員支出;造價和全壽命成本不到現役10萬噸航母的三分之一,同樣的經費可以建造更多的航母,不僅可以分散靈活配置,還能讓海軍獲得更多的艦載機,戰鬥力非但不會下降,反而會大幅度提升。美國戰爭學院的“中國海上力量研究所”也發表《中國航母的困局》,詳細分析中國發展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面臨的巨大風險,包括資金不足、技術障礙、操作經驗匱乏,而發展大型直通甲板的直升機航母,才是中國走出航母困局的唯一出路。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美國海軍經過數十年的航母使用經驗和戰火洗禮,逐漸積累和發展了“全甲板攻擊”理論。這個理論要求一艘航母的飛行甲板儘可能大,以搭載儘可能多的飛機,並能在最短時間裡放飛儘可能多的攻擊機群,從而最大限度發揮航母的打擊力。“全甲板攻擊”是美國海軍航空兵最重要的作戰理論,這個理論必然要求航母更大、更強、更具進攻性。

自從這套理論誕生以來,很快就成為美國海軍航母發展的重要指導,美國海軍甚至對之後出現的所謂“制海艦”等概念也不屑一顧,寧願選擇造價高昂的企業號航母,也不要同等造價下的16艘2萬噸級制海艦。美國二戰後服役的“中途島”級航母排量6萬噸,福萊斯特級航母8萬噸,小鷹級航母8.3萬噸,企業號9.4萬噸;尼米茲級初期9.1萬噸,中期9.7萬噸,後期直接達到10.4萬噸;目前的福特級甚至達到11.2萬噸。美國航母滿載排水量越造越大,攻擊性越來越強,無不遵循和拓展了“全甲板攻擊”這一核心理論。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回首美蘇航母發展的成敗得失,我們有理由對當前美國航母發展進程的“劇變”表示驚詫。僅僅因為中俄高超聲速導彈威脅增大,就要放棄福特級航母建造,甚至轉而選擇4萬噸級滑躍起飛航母,顯然無法令人信服。

航母噸位的選擇是大國海軍發展戰略的重要方向標。美國海軍曾進行深入論證:在相同的預算下,以4萬噸級、6萬噸級、8萬噸級、10萬噸級四個級別航母進行比較,分別論證常規動力和核動力共8種航母的性價比,最終還是選擇了最高端的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該論證的結論是:兩艘4萬噸級航母全壽命費用超過一艘8萬噸級航母50%以上,攻擊力只是一艘8萬噸級的80%;而1艘6萬噸級核航母對比1艘10萬噸級核航母,全壽命費用可以降低20%,作戰能力下降一半;2艘6萬噸級核航母才能完成一艘10萬噸核航母任務,全壽命費用費用增加60%;而1艘10萬噸級核航母就可以為水面編隊提供嚴密的保護,並且可以搭載固定翼反潛巡邏機,而6萬噸級核航母則難以裝載固定翼反潛巡邏機,只能用反潛直升機代替。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實際上,中國航母未來發展規劃早已經清晰。按照媒體的普遍說法:第一步是購買瓦良格改造成訓練航母,訓練儲備未來航母的骨幹力量,摸索航母使用經驗,完善航母作訓大綱,並且在其基礎上建造一艘國產型號,現在看來已經很好的完成了第一步目標;第二步是建造彈射起飛的常規航母,搭載艦載預警機和電子戰飛機,並預留裝載反潛巡邏機和加油機的能力,進一步完善航母的攻防體系,這一步處在實施過程的初期階段,預計5年後全部成為現實。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根據媒體報道,正在建造的第二艘國產航母滿載排水量大約8-8.5萬噸,裝有三條電磁彈射器,可載60-64架艦載機,其中殲-15彈射型戰鬥機40架,殲-15電子戰型4架,空警-600預警機4架,直-20或直-18反潛直升機6-8架,直-20搜救直升機4-6架,運輸直升機2架,總共約60-64架。目前,電戰型殲-15已經試飛,空警-600預警機的研製進度和003航母交付海軍的時間基本同步,而其它各型戰機、直升機也都已小批量交付海軍試飛論證。也就是說,003航母配套的艦載機除預警機外,都已基本完成。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從現有裝備來看,中國航母編隊需要配置萬噸級055驅逐艦用於防空指揮,052D驅逐艦則是海上多面手,054A暫時承擔反潛任務,093B和095攻擊核潛艇負責水下攻防,5萬噸級901型快速綜合補給艦伴隨補給,因此003航母一旦交付海軍,很快就可以形成完整強大的航母戰鬥群。003服役後,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編隊將擁有完善的制空、對艦、對地、反潛、電子戰等綜合作戰能力,可以不依靠岸基航空兵支援實施獨立作戰,雖然還達不到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F-35C的作戰能力,但力壓法國戴高樂級航母輕而易舉;如果換裝16-24架隱身四代戰鬥機,即便是全部裝載44架F/A-18E/F戰鬥機的尼米茲航母也無法抗衡。要知道,法國和英國航母根本就沒有充足的預警、加油、電子戰和反潛能力。

在8萬噸級常規航母建成1~2艘以後,中國海軍肯定會堅定邁向第三步,也就是與美國航母對標的10萬噸級超級核航母,並持續進行改進完善,逐步取代所有常規航母。幾年前,曾有港媒報道了中國航母發展的048計劃,該計劃顯示中國在2049年之前,將擁有10艘航母,到那時估計現有的2艘滑躍航母都已退役,服役的航母陣容大致是:2艘老舊的常規航母發揮最後的餘熱,即將被2艘新型核動力航母替代,8艘10萬噸級核航母成為海軍中堅力量。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一代又一代海軍官兵的勵精圖治、不懈努力,如今的中國海軍已成長為世界級海上力量。海軍的發展壯大,當然離不開廣大海軍官兵和科技工作者奮發努力、科研攻關,但實際上,海軍決策者和科研機構也在持續的探索實踐中,不斷衝破海上強國用陰謀、陽謀佈下的重重迷霧。

80年代,中國開始學習和探索航母技術,此時的中國國力有限,西方媒體高調宣揚航母費用高昂,試圖從心理上嚇阻中國發展航母的決心。90年代,中國開始設立航母艦長班,美國海軍學界認為航母為主的海軍力量正走向衰落,精確制導武器和武庫導彈艦才是未來的海洋霸主。

進入21世紀,眼見中國航母發展計劃已走上正途,西方又開始鼓譟中國航母威脅論,妄圖給尚在襁褓的中國航母招來世人的非議。遼寧號改裝期間,美國人卻又主動請纓,聲稱可以幫助中國建造航母。如今,中國的003航母已在路上,美國海軍精英們似乎感覺到無計可施,又拋出消息,認為在反艦彈道導彈和高超聲速武器打擊下大型航母難以生存,因此放棄6艘福特級航母建造。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看起來,美國精英們一直好為人師,將教導中國發展航母作為自己的不懈追求。只不過,美國這個主動的“教員”,並沒有比上世紀忽悠蘇聯時提高多少。從現實來看,美國的“張良計”似乎對中國的“過牆梯”無可奈何。

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美國海軍自然深刻理解馬漢海權理論的精髓所在。放棄了6艘福特航母,或將意味著放棄了海權,也就放棄了海上霸主的特殊地位。這對於美國而言,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武器發展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二戰中的航母沒有因俯衝轟炸機的致命打擊走向衰落,二戰後核武器的發展也沒有使航母發展走向式微,如今反艦彈道導彈和超聲速武器的發展,就能令航母走向衰落?我們的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科學技術的螺旋式進步,令“矛”和“盾”此消彼長、糾纏不休。面對新生代的進攻性武器,航母或許會發生諸多的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變化只會進一步完善其攻防性能,提高適應新型戰爭的能力,而不是令航母消亡。在可預見的未來,世界上尚無其他武器能夠取代航母,在遠洋深處提供製空制海權,而這正是超級核動力航母和先進艦載機的強項。

美國海軍要想維持海上霸主地位,就必然要保持以超級核航母為核心的龐大水面力量,且不容許其他國家染指超級核航母。按照美國海軍的觀點,中國超級核航母是對其海洋霸權的挑戰;而中國海軍則認為,超級核航母是維護自身正當權益的有效工具。

從航母無用論到削減6艘福特級,看美國戰略誤導下的中國航母發展

無論是意識形態的分歧,還是國家利益的碰撞,美國對中國海軍發展的擔憂和遏制或難以避免;而中國海軍基於國家利益,也一定會堅定走向超級核航母的發展道路。從國家經濟、政治和科技、軍事力量數十年來的對比演化,我們似乎已經清楚地看到未來的趨勢。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善良的希望,中美能夠保持良性競爭和依賴共存的關係,儘管這對於中國而言有些奢望,而對美國而言卻又有些可怕。但大勢到來的時候,又有誰又能擋得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