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報時評:中國呼吸機的新煩惱

僑報時評:中國呼吸機的新煩惱

4月17日,一架國際臨時包機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貨機坪“自提”22噸防疫物資後將飛往埃及開羅。物資中包括呼吸機、護目鏡、口罩、防護服等防疫貨物。(圖片來源:中新社)

向世界提供更多的高端呼吸機,中企需攻克核心技術。

【僑報4月24日“四合院”時評】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續命神器”呼吸機火了。因為中國本土疫情基本阻斷,呼吸機產能恢復較好,海外無數訂單正飛往中國,個別企業生產排期已至今年9月。

這種現象是從未有過的,也帶來了新的煩惱。呼吸機分為有創和無創,在新冠肺炎重症病例中,通常使用有創呼吸機對病人插管治療。中國企業此前在高端有創呼吸機領域所佔市場份額很低、產能有限,即便是現在開足馬力,也無法滿足全世界的呼吸機需求。

數據顯示,21家有創呼吸機中國製造企業,全年幾千臺的產能,對應的是目前至少2萬臺的國際訂單。全球的呼吸機缺口又是多少呢?根據相關機構的預測,美國醫院可能需要額外增加50萬臺呼吸機,意大利的呼吸機數量只能滿足不到四分之一的需求,英國的缺口是1.8萬臺,更別提醫療資源本就缺乏的非洲、南美洲等地。

雖然中國工信部早就提醒,要對呼吸機產能有清醒的認知,但商機就在眼前,中國企業卻只能望而生嘆。如何更快地向世界提供更多的高端呼吸機,從而幫助人類儘早地擺脫新冠的“折磨”,中國企業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與口罩不同,呼吸機產能的提高是無法一蹴而就的。相比中國口罩供應迅速從千萬只拉昇到上億隻、多家企業“跨界”加入生產大軍,呼吸機產能增長的制約因素更為複雜,影響最大的當屬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

業內人士介紹,有創呼吸機是高度全球化的產業,核心零部件主要供應商均在美歐。而美歐當前疫情肆虐,導致上游供應鏈開工不足,進而也制約了世界範圍內的呼吸機產量。更為嚴重的是,有創呼吸機至少有兩樣核心零部件無法實現中國造,分別是美國產的芯片和歐洲產的傳感器,這兩者均是美歐企業開發得更早,技術壁壘較高,中國企業難以突破。

很顯然,即便現在訂單量多多,中國呼吸機企業也不能放鬆,有限的產能正在放大核心技術短板的缺陷。但海量訂單同時也是機遇,可以刺激中國企業早日進行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工作,加大對核心技術的創新投入。

疫情終將過去,中國呼吸機企業如何在未來繼續攻佔市場、如何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有利位置,才是常態化的挑戰,而這也是眾多中國企業同樣面臨的問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