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的基本概念

金融衍生品在國際上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十分成熟的交易方式。隨著全球性金融風險的不斷聚集,國內投資者對金融衍生品的需求日趨旺盛,但是,在面對種類繁多,規模龐大,專業性高的金融衍生品投資市場時,投資者可能會感覺到有心無力,想投資,卻不知道投資什麼;想投資,卻不知道如何投資;想投資,卻又不敢去投資。

因此,數匯金融將開啟金融衍生品系列文章,為大家介紹金融衍生品的相關知識,以及全球幾大著名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幫助大家進一步瞭解金融衍生品市場。

今天,我們將從金融衍生品的概念開始聊起。

金融衍生品的概念

金融衍生品,是指一種金融合約,其價值取決於一種或多種基礎資產或指數,合約的基本種類包括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金融衍生品還包括具有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中一種或多種特徵的混合金融工具。

這種合約可以是標準化的,也可以是非標準化的。標準化合約是指其標的物(基礎資產)的交易價格、交易時間、資產特徵、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標準化的,因此此類合約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貨。非標準化合約是指以上各項由交易的雙方自行約定,因此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比如遠期協議。

金融衍生品的產生背景

為換取某種商品價格穩定性而進行的衍生品交易由來已久,但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出現了質的飛躍。這絕非偶然。

眾所周知,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方世界盛行凱恩斯主義,並逐漸建立起以固定匯率制度為特徵的國際經濟秩序。這個時期全球商品價格相對穩定,各國都實行了一定的工業保護主義和資本管制。這些保護主義措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價格波動的風險,並使這些有限的風險侷限在本國之內。但是這一政策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遭遇挫折,西方經濟進入滯漲。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開始不斷放棄凱恩斯主義政策,允許利率、匯率等市場價格有更大的浮動空間,最終導致美元與黃金掛鉤、協議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徹底瓦解。

這一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不僅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漸漸走出了滯漲的困境,也開啟了當代經濟全球化新浪潮。在這個新的國際經濟體制下,國際貿易、跨國投資和融資的快速增長,使國際投資者在各領域擁有了更多的選擇,但也面臨了與以往相比更多、更復雜的風險。風險的存在是多維度的。風險既體現在不同生產要素的價格在未來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上的不確定性,也體現在不同投資者對這些不確定性的需求和判斷。

在一個利率、匯率、商品價格自由浮動和國際政治政策風險時時存在的世界裡,投資者有必要通過金融衍生品交易尋求必要的確定性。由於投資者風險偏好和敞口不斷變化,金融衍生品交易也呈現出連續不斷的特徵,且交易規模快速增長。經過40多年的發展,金融衍生品已經一躍成為當代資本市場的核心組成部分。

金融衍生品的分類

場內交易,又稱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進行競價交易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參與者收取保證金、同時負責進行清算和承擔履約擔保責任的特點。場內交易當中,所有交易者集中在交易所進行交易,由交易所事先設計出標準化的金融合同,投資者選擇與自身需求最接近的合同和數量進行交易。期貨交易和部分標準化期權合同交易都屬於這種交易方式。

場外交易,又稱櫃檯交易,指交易雙方直接成為交易對手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有許多形態,可以根據每個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設計出不同內容的產品。由於每個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雙方相互負責進行的,交易參與者僅限於信用程度高的客戶。掉期交易和遠期交易是具有代表性的櫃檯交易的衍生產品。

金融衍生品的共同特徵——保證金交易

金融衍生品是從原生資產派生出來的金融工具,它們的共同特徵就是採取保證金交易的方式實現。

保證金交易又稱為信用交易,指的是通過支付一定金額的保證金後進行交易,保證金的數額由合約總價值決定。保證金交易不需實際上的本金轉移,合約的了結一般也採用現金差價結算的方式進行,只有在滿期日以實物交割方式履約的合約才需要買方交足全款。

而保證金交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具備槓桿效應,保證金就是交易當中的成本,槓桿的存在,使盈利和虧損都被同時放大,交易的風險也隨之放大。

金融衍生品的基本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