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 社保代理何去何從?(內附乾貨)

熱點 | 社保代理何去何從?(內附乾貨)

動態播報(2020.8.22)

2020年8月22日,由【白話勞動法】舉辦的2020年第一期私董會“社保代理何去何從?”在北京護國寺白話小院圓滿舉辦。本次私董會特邀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勞動爭議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天國老師、51社保餘清泉老師作為分享嘉賓,由【白話勞動法】創始人白永亮老師全場主持,同時邀請30家來自國內各地知名人力資源公司,共同探討中國存量社保代理如何轉型、中國社保代理的來龍去脈、社保代理向派遣服務和外包服務轉換等多個話題。


熱點 | 社保代理何去何從?(內附乾貨)

白老師主持全員破冰活動

本次活動分為上午場和下午場。上午場主要是餘老師從北京630新政及各地近況、社保代理衝突原因分析和未來政策優化建議探討三個角度對新形勢下社保代理進行了闡述,並提出了5個有建設性的建議。


熱點 | 社保代理何去何從?(內附乾貨)

餘老師分享時

之後,來自30個人力資源公司的代表開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探討了本次政策的對人力資源公司的影響,未來HRO要聚焦人力資源市場還是外圍市場等相關問題,並分享了自己所在企業關於社保代理嚴政後的一些經驗做法。


熱點 | 社保代理何去何從?(內附乾貨)

與會人員討論中

下午場主要由李老師和白老師進行分享,2位老師從重新認識社保繳納(包括特殊人群社保繳納、區域性社保差異和政策性差異、地方豁免性政策的追溯問題等)、同行之間的“四角戀”問題之社保代理、社保代理的僱主責任認定、對社保服務規則的重新認知以及在已有北京政策的情況下人力資源公司社保代理的價值需求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分享。


熱點 | 社保代理何去何從?(內附乾貨)

李老師分享

重要觀點分享

餘老師認為,社會保險制度天然具有屬地化特徵,理由有四:一是社保待遇權利屬性天然具有屬地化特徵;二是企業全國化帶來跨地域用工和頻繁調動外派;三是個人生活方式變遷及權利意識覺醒呼喚屬地化;四是很多城市的公共政策掛鉤社保個稅等倒逼屬地化。同是他提出,外包的本質效率驅動,是專業分工、節約交易成本的必然產物,是市場發育成熟、服務效率提升、法治體系完備、經濟進入高級階段的標誌。


針對社保代理會不會消失的問題,餘老師認為社保繳納是一項企業每月必做的業務,是具有法律的強制義務,同時這項工作政策性很強,這就意味著社保代理是一項專業服務,需要專業的人來做社保代理。不過,社保代理在實操層面存在場景缺漏,導致規制業務與真實市場脫節等困境。因此要從制度創新、動員第三方專業服務的市場化力量來突破困境。而且可以預見的是,社保稅徵後,社保代理早晚會被稅務納入辦稅事項規範管理範疇。

李老師認為,北京社保代理的政策,實質上讓我們提前進入了小庫代繳時代。在國家在推廣小庫模式的情況下,HRO機構要去思考在現有政策中自己有哪些新的發展機會。特別是經濟下行國家必然要走向細分工時代,所以外包會逐步發展起來,社保代理也不會消失。另外,社保代理最大的危機不在大庫,也不在小庫,它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稅籌。

而且李老師提出,凡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一定能活下來。這次北京政策的規制,是要回歸到HRO機構的靈活用工,因為沒有靈活用工就沒有人力資源服務業。同時,靈活用工是經濟下行期的用工方式,它可以使原來固定的人工成本具有可變性。而現在正是好的時機,HRO機構可以藉此升級轉型,切入到各類企業的用工制度改革中去,來激活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


白老師認為,北京的政策對於人力資源公司來說,主要有3個問題難以接受:一是對外包的純商業行為完全按照勞動的邏輯進行規制;二是將勞務派遣的社保服務限制於北京註冊企業;三是政策規制否定了人力資源公司的社保代理服務。目前區域性社保政策是“諸侯割據”,而社保的差異性導致未來發的矛盾比交的矛盾更大,這些會產生一些諮詢服務,比如事業單位企的待遇差異和城市的待遇差異。(當然,您對上述問題、社保代理、社保政策有諮詢需求,可以聯繫【白話勞動法】)

針對派遣、外包和代理,白老師認為這三者在法律上的界定是清晰的,但是在司法部門和執法部門的認定來看,形式是一樣的,導致三者在司法部門和執法部門前是不清楚的狀態。最終,在實踐中,一些HRO機構做社保代理業務,要面臨承擔僱主責任的風險。但實際從服務的視角看和提供的勞動來看,HRO機構是沒有責任的。另外,他提到,真正的勞務派遣是不需要規制的,真正要規制是對於外包業務形式的合法性問題。所以,HRO機構在當前政策下,要重新迴歸到社保知識,基於社保知識的能力,去思考未來的發展機會。


同時,白老師提出當前更多HRO機構只聚集思考在繳的問題和服務上,沒有去思考發的服務。所以,未來HRO機構可以考慮從社保代理向社保服務轉型,同時也要從繳向發的方向去思考服務產品。就社保服務升級,對甲方會涉及到用人方式的變革問題,對勞動者來講要涉及到用人主體變革的問題,對於HRO機構來講,會涉及到服務標準、服務內容和責任的變革。同時這三方,又面臨著升級前後的權責分擔問題。

通過本次私董會探討,老師們認為北京新政策對於HRO機構來說是一種機會,可以進一步擴大可變的人力資源成本。同時基於社保服務,還會產生北京周邊的社會服務。雖然北京新政策是劇烈的,但是我們的應對方案是可以柔和的,要迎合政策來解決問題,突破當前瓶頸。
明天,敬請關注2020年第2期“《農民工支付條例》實施下建工企業人力資源服務需求”紀實。

2020年8月,【白話勞動法】北京線下私董會全新啟幕!【白話勞動法】團隊將攜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勞動爭議研究室主任、中國勞動法研究會副秘書長李天國博士,圍繞當下最新熱點、政策、話題如“社保代理”、“《農民工支付條例》實施下建工企業人力資源服務需求”、“稅務監管下HRO機構合理合規增加‘稅後’收入”、“國企改革中的人力資源服務”等內容展開交流分享,歡迎報名參加。


更多活動,敬請關注【白話勞動法】。

權責聲明

本文不構成具體的、特定的法律意見,如有任何疑問或問題可在評論區留言;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