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軍跟太平天國有什麼關係嗎?它又是怎麼被剿滅的?

捻軍(1853年——1868年)是一個活躍在長江以北皖、蘇、魯、豫四省部分地區的反清農民武裝勢力,與太平天國同時期。捻軍起義從1853年至1868年,長達十五年。“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夥”,捻軍起源於“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遊民捏紙,將油脂點燃,燒油捻紙用來作法,於節日時聚眾表演,為人驅除疾病、災難以牟利。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數越多,所謂“居者為民,出者為捻”,而清朝官方稱之為捻匪。

捻軍跟太平天國有什麼關係嗎?它又是怎麼被剿滅的?

其實捻軍的形成也是受了太平軍的影響的,1853年,太平軍連克武漢、安慶、南京,安徽、河南,經安徽、河南時,皖北捻子紛紛響應,饑民四處揭竿而起。每年秋季集合外出奪糧。捻眾紛紛起義響應。及至太平天國北伐軍經過時,已經從分散鬥爭趨向聯合作戰。1855年,黃河決口,魯南、皖北、蘇北大批災民無家可歸無糧可食,也紛紛加入捻軍,至此捻軍已成氣候並達到了高潮。1857年春,捻軍渡淮河南征,與太平天國會師正陽關。從此以聽分封不聽調用為條件,接受太平天國領導,配合太平軍作戰,但不接受改編。年底,內部出現分歧,以藍旗將領劉永敬為首的部分捻軍堅持要回淮北,捻軍於是分裂,大部分返回淮北,只有少數留在淮南,與太平天國保持著較密切的關係。還有一部分轉戰南北,曾深入河南、山東,推動了當地人民以各種形式起義反清。在皖北、蘇北,捻軍協同太平軍或獨立作戰,屢破清軍。1864年6月,太平天國失敗後餘部太平軍和捻軍合併為聯軍。以太平軍軍制重新整編,重組捻軍,新捻軍採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易步為騎,奔馳豫、魯、蘇之間,聲勢復振。逐漸變為一支約十萬餘人的騎兵部隊。

捻軍跟太平天國有什麼關係嗎?它又是怎麼被剿滅的?

1865年5月,捻軍在山東曹州埋伏,全殲窮追不捨的僧格林沁所部,華北震動,燕京戒嚴。京師令曾國藩剿捻。曾改追擊為四鎮堵剿,但捻軍突破湘軍、淮軍的包圍,進入湖北。曾國藩因圍剿不力被清廷撤免欽差大臣,李鴻章繼其任。1867年初,捻軍轉戰陝西后,經山西洪洞向南入河南濟源,再向東北挺進河北,至保定,威脅北京。最後進入山東黃河以北、運河以東地區,後被李鴻章淮軍圍困於黃河南岸、運河東岸、膠萊河西岸和六塘河北岸的地區內,突圍失敗,主力覆沒餘部於次年1月在江蘇揚州覆沒,至此,捻軍起義失敗。

捻軍跟太平天國有什麼關係嗎?它又是怎麼被剿滅的?

“流寇式”的農民起義,其破壞生產,脫離群眾,使得長期的擄掠讓士卒們失去遠大理想,只為填飽肚子而戰,失去了農民起義的正當性與進步性,失敗也就成了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