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比妖魔更可怕的是人言可畏

7月2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登上各大院線熒幕,短短几天票房量有目共睹,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我們看到了國漫崛起(或者復興)的一絲曙光。

在我們這代人的記憶中,哪吒應該是活潑可愛、勇敢善良的,是正義的化身。到了03年央視版動畫《哪吒傳奇》,更是將這種方方正正的形象刻畫到淋漓盡致,符合傳統審美中人們對於正派神話人物的預期。

《哪吒之魔童降世》:比妖魔更可怕的是人言可畏

我們很難想象這次大熒幕上的哪吒是個小魔頭:煙燻妝、鍋蓋頭、大槽牙......這樣的形象呼應的性格是桀驁不馴、叛逆、暴力等詞彙。

不得不說,正是這種亦正亦邪的人物性格與電影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成功俘獲了一批一批各個年齡段的觀眾。

很多年前,我們每個人不都應該是“哪吒”麼?

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邪到純粹,也正到純粹。

遺憾的是,在社會上打拼多年,我們懂得了妥協、圓滑,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在別人的眼光中活下去。

  • 李靖夫婦

在影片中,李靖夫婦擔負著保衛陳塘關的重任,他們的日常工作是斬妖除魔。以至於在哪吒入魔,敖丙救了夫婦二人以及眾百姓後,李靖設計摘了敖丙的面罩。李靖不得不如此,不管抱以何種目的,對於任何一隻踏進陳塘關的妖怪,他都得保持警惕。在他的心中,斬妖除魔、保護百姓便是正道。而對於身為“魔丸”的兒子,李靖已經作出了最大的平衡。

《哪吒之魔童降世》:比妖魔更可怕的是人言可畏

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刪

“我在陳塘關做了多年總兵,也有些關係,就算是跪著,我也求得百姓們來為吒兒慶生。”

這是一個父親,也是一方父母官所能做的極限了。他很渺小,卻偉大。

  • 敖丙

我本以為敖丙是個悲情人物。

擁有高貴靈珠的出身,卻不得不揹負起整個家族命運的重擔。龍王想借兒子改變家族命運,申公豹想借徒弟成仙。敖丙的每一步好像都是被安排好的,如果沒有海夜叉上岸抓人,他可能永遠不會與哪吒有交集。

在被李靖摘下面罩後,本被陳塘關百姓奉為救世主的敖丙一下又跌入谷底。

《哪吒之魔童降世》:比妖魔更可怕的是人言可畏

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刪

我知道世人打擊妖族,不成想翻臉竟能這麼快?如此,那我還有什麼仁義道德可言?索性毀他個天翻地覆。

正變成了邪,邪變成了正。

僅僅是因為百姓們的一個眼神,一個舉動以及偏見。

這不正是我們的日常寫照麼。“不行”,“錯了”,寥寥數字的評語扼殺了廣大有志青年一個又一個的可能性。

求同存異,真的很難。

  • 哪吒

哪吒的童年是充滿孤獨與怨恨的,以至於在天劫來臨之前,他對陳塘關百姓都充滿惡意。

幼時與人玩耍,被當面譏諷為妖怪;救了險些被海夜叉吃掉的小女孩,卻被前來救援的百姓極盡誣陷。不僅大人如此,連“阿醜”這樣的孩子王也無時無刻在想著報復哪吒。

如果放在現實社會中,我很難想象究竟是怎樣的孩子才能夠抵擋住這樣無知的惡意與評價。

《哪吒之魔童降世》:比妖魔更可怕的是人言可畏

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刪

他選擇不了自己的出身,卻也試圖融入這個社會。李靖告訴哪吒,他是靈珠轉世,這個虛無的謊言讓哪吒高興了好久,也想著為百姓們做點什麼。

這個世界遠沒有那麼善良,哪吒終於在一次次的嘲諷過後暴走了。

面對命運的不公,他喊出了一句話,差點讓觀影的我溼在座椅上。

“我命由我不由天!”

十幾年前,某部西遊小說橫空出世,讓人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孫猴子,也看到了自己。

什麼命中註定,什麼正,什麼邪,你們的安排問過我了麼?

我不知道小朋友們是否看得懂這些,但是至少陪著他們的大人們早已往事追憶如風。

人言可畏,三人成虎,換作是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像哪吒一樣,一邪到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