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下,為什麼有的豬場死傷慘重,有的卻毫髮未損?

5月29日,甘肅省蘭州市一養殖場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不到一週的時間,雲南省永勝縣又一養殖場在6月5日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截至疫情確診時,發病仔豬81頭,死亡81頭,無一存活。儘管非洲豬瘟疫苗的研發取得很大進步,但是在疫苗未正式面市前,養殖戶對於豬場的防疫和管理工作仍然不能鬆懈。

“非瘟”下,為什麼有的豬場死傷慘重,有的卻毫髮未損?

這一切告訴我們,當前我國非洲豬瘟的形勢依然嚴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些豬場採用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加上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在預防非洲豬瘟疫情方面效果顯著。我們來看一下其中的原因。

“非瘟”下,為什麼有的豬場死傷慘重,有的卻毫髮未損?

自繁自養模式有明顯的優勢。

首先自繁自養模式下,母豬產下的仔豬可以在豬場統一防疫,減少仔豬外購攜帶病毒的風險,並且以後的防疫工作也會方便很多。

其次外購仔豬可能本身沒有病毒,但是在運輸的過程中可能造成感染,而自繁自養模式下,豬隻從出生到出欄一直與外界隔離,也大大減少了外界感染的情況。

還有一點就是外購仔豬餵養麻煩。一開始需要和自家豬隻隔開,喂之前的飼料以適應豬場環境,養殖戶在飼養管理上會有諸多不便。

這樣來看,豬場採用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從豬隻出生到出欄都和外界隔開,加上現代化豬場分區明確,不同的分區下豬隻患病感染風險也大大降低,對整個豬場來說,在患病成本上也是一筆節省。

“非瘟”下,為什麼有的豬場死傷慘重,有的卻毫髮未損?

但是在自繁自養模式下,養殖戶還要注意一些問題。

在自繁自養的豬場中,母豬的飼養比較麻煩,前期飼養需要的時間長,養豬戶在飼養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在防疫、 配種、生產等各個階段都需要養殖戶關注,屬於一個長期的投入。

“非瘟”下,為什麼有的豬場死傷慘重,有的卻毫髮未損?

現在養殖場採用自繁自養模式的同時,在豬場建設、飼餵系統、疾病防控等方面都採用現代化設備投入,這也是為什麼在非洲豬瘟疫情下,一些養殖戶的豬場卻毫髮未損的原因。不得不說,這些現代化技術確實需要比較大的前期投入。不過,現代化設備的投入也增強了整個飼餵管理過程的安全性,提高了後期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