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到深夜,辛辛苦苦加班,为什么还是被无情辞退了?


01


  • 那个经常在朋友圈“晒加班”的人,最后被辞退了。


一位HR朋友最近告诉我,老板给了她一个新的要求:那些总是在朋友圈“晒加班”的人,我们不要。


为什么?


原来,他们公司有一名员工,隔三差五就发朋友圈深夜加班,就是同事们的“劳模”。


几天前他又发了一条朋友圈:


“凌晨2点还在开发项目,掉头发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第二天,老板那天看了他的策划,内容繁琐,结构不清晰,还不如实习生的工作,完全不能用。


其实,经常看着他朋友圈晒加班,老板也一直在关注他,但真正努力工作的人不会经常犯类似的低级错误。


明明没有取得好成绩,却一直抱怨工作太辛苦太累,这样的员工有什么用?


我们身边经常有人在朋友圈发这种“不切实际的努力”。


晒深夜加班,清早学习,社交喝酒……看似踌躇满志,风风光光,实则并没有获得什么成绩,更像是感动自己的瞎忙活。


这种晒出来的努力,真不叫努力。


每天工作到深夜,辛辛苦苦加班,为什么还是被无情辞退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努力”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


许多人陷入了“看似勤奋”的恶性循环。


经常宣布自己是多么的艰苦多么努力,但从未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否值得这样“炫耀”。


就好比近几年选秀节目里流行起来的“卖惨人设”。


五个人嘉宾,其中四个人哭的稀里哗啦说他们的“悲惨经历”。


这种卖惨式的营销全靠大家的“同情心”支撑。


先不说故事的真实性,仔细想一想,哪一个普通人的梦想追逐不颠簸、艰难?


这可不是可以用来在节目中获得特权的资本。


真正过着悲惨生活的人是为了生计日夜奔波。没有时间也没有办法告诉这个世界。谁在乎他们呢?


我不否认“卖惨行为”人所付出的努力,但辛苦从来不是展现给别人看的。


有时间浪费在这些形式上,还不如安定下来,用自己的实力让大家记住自己。


每天工作到深夜,辛辛苦苦加班,为什么还是被无情辞退了?


02


  • 别用表面的努力,掩盖内心的懒惰。


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条件自尊”,是指依赖于他人的肯定和赞扬的自尊。


有条件的自尊者往往不了解自己的需要,而是通过别人的眼睛看自己。


在更广泛、更简约的社会化趋势下,这种潜在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总是被别人的想法所束缚。


一旦别人不再肯定自己,他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产生一种无能和羞耻感。


每天工作到深夜,辛辛苦苦加班,为什么还是被无情辞退了?


也许是因为我无法忍受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的孤独和痛苦,也许我只是想炫耀我也在努力寻找一种存在感。


在很多人看来,拍一张灯火通明的夜战照片,送到朋友圈里寻求安慰和肯定,比一个人日夜默默付出更有价值。


喜欢“晒”和分享并没有错,但如果你的动机是通过“晒努力”来树立自己的形象,那么完全没有必要看到朋友在评论下面回复“666”。


最好就是用结果来证明自己,这样才更有说服力。


毕竟,时间不会同情你看到这些零散的努力;老板不会因为你的“无效加班”而给你升职或加薪。


“小晒怡情,大晒伤神”,习惯性地“晒努力”,会悄悄地减缓你实现目标的进程。


有一则TED的演讲主题我挺认同的:不要将你的个人目标告诉别人。


每天工作到深夜,辛辛苦苦加班,为什么还是被无情辞退了?


当你满怀热情地向别人介绍目标时,你会感到很兴奋,但事实上,实现目标并不容易。


每天工作到深夜,辛辛苦苦加班,为什么还是被无情辞退了?


因为这一刻的满足会让你在行动中削弱勤奋。


除非你用“自我激励”作为分享的动力。


当对方肯定你的目标后,你会感到压力,意识到自己离目标还很遥远,于是想办法尽快实现它,并邀请朋友监督,以激励自己。当对方肯定你的目标时,你会感到压力,意识到自己离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尽快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并邀请朋友监督,激励自己。


正如演讲中的例子所说:


“我的确想要跑马拉松, 所以我需要每周训练5次, 如果我做不到,就踢我的屁股吧?”


每天工作到深夜,辛辛苦苦加班,为什么还是被无情辞退了?


晒“努力”的高层智慧,是把每一次的分享都当作实现目标的“助推器”,而不是盲目地宣传自己的努力,把自己骗到社会满意的程度,从不把认真事情当回事。


03


  • 越无能的人,越喜欢强调自己的努力。


没有谁的生活是容易的,努力本就是人生常态。


也有很多20出头的女孩,每次来大姨妈都会忍着痛苦地工作;


在学校里,也有同学勤工俭学,前天晚上努力学习到凌晨,第二天他们还是早起上课……


谁不知道身体很重要?


但所有的选择和努力都是为了自己,不存在所谓的“损失”。只要你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就值得


平庸的人总是强调自己努力工作,然后并没有什么成绩;


成功的人则是默默耕耘,最后用结果说话。


翟天临和喻恩泰,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一个是打肿脸充胖子的伪学霸;另一个是真学霸,默默耕耘,功成名就。


喻恩泰凭借一口标准的英伦口音、出色的专业配音和演技征服了在《声临其境》中所有观众。


每天工作到深夜,辛辛苦苦加班,为什么还是被无情辞退了?


十年来,他一直低调谦虚,坚守自己的演艺梦想。


。他虽然当时已经风靡全国,但并没有走“流量小生”的道路,而是攻读博士学位,一口气推开10部热门影视剧。


据统计,他曾就读于电视编辑、演艺、导演三个专业。在学习期间,他是许多学科都是第一名,还获得了牛津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交换名额。


他没有想尽办法创造话题,让自己曝光,也没有想过追逐名利,而是默默地推开浮躁的生活,专心修炼专业技能。


如今,他又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大家都意识到,原来《武林外传》里的吕秀才,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秀才”。


每天工作到深夜,辛辛苦苦加班,为什么还是被无情辞退了?


喻恩泰很聪明,普通人也好,公众人物也罢,我们的努力永远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


因为公开目标和努力将陷入被围观的困境。


若成功了,他们会嫉妒;若失败了,安慰之后更多的则是嘲讽。


例如,我们常常认为那些整天在外面玩,但能考出优异成绩的人是聪明的;

而那些一直表现出努力姿态但没有取得好成绩的人只会被认为是愚笨的。


同样,一些人在网上一次又一次地晒出“我真的很努力”的内容,但始终没有任何结果。这是否也证明了他们自己的“无能”?


04


  • “晒成绩”才是最酷的!


在成人世界里,人们更喜欢看到结果,很少关心你的经历。


这个过程是困难的,但调整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实施计划,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


如何使你的努力更有价值?这些建议可能对你有帮助。


1. 耐得住寂寞,摒弃形式主义。


不要到处宣扬你的内心,更不要到处宣泄自己的痛苦。


忍受孤独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读了这么多成功的书

故事情节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独自战斗的黑暗时刻,只有经过这一刻,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


当我们孤独的时候,我们能更好地看到自己。走出时代的骗局,冷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


不要盲目跟风,让自己陷入“形式主义”的低效努力中。相反,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对应的问题和合适的方法


2. 思考配合行动,形成认知差异。


努力分为“思维努力”和“行为努力”。


光靠行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二者配合。


当你设定了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一个计划。


要做到最好,你需要:边行动边思考,然后改进,然后继续行动。


只有在行动中思考,才能慢慢形成认知差异,提高认知的高度和深度。


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很难做到。


这需要你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广泛学习,并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


不仅在单独工作时,而且在日常工作交流或与领导的小组会议中,寻找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努力,衷心感谢你。


每天工作到深夜,辛辛苦苦加班,为什么还是被无情辞退了?


3. 树立“时间成本意识”。


生命的最大代价是“时间”,最容易浪费和遗忘的也是“时间”。


真正努力工作的人没有时间“晒努力”,他们都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当你在刷无聊的短视频和玩手机游戏时,仍然有许多人在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中国不乏勤奋的人,时间也从不怜悯任何人。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有多强,取决于你的时间成本意识有多高。


4. 对自己的目标保持缄默,坚持自己的节奏。


我们的生活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


没有人规定必须做什么。当付出的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时,为什么不想想呢?这些不尽如人意的结果,是不是因为对自己节奏把握不当,盲目模仿别人?


成功永远不嫌晚,每一点努力都有其价值。

JK罗琳也是在被拒绝12次后,32岁才出版了哈利波特;


Ortega到39岁才创立了ZARA,马云35岁才建立了阿里巴巴;


褚时健也是70多岁才开始种橙...


正如冯唐所说的“九字真言”:


不要脸,不害怕,不着急。


无论一个人成功与否,只要他尽力,他都能勇敢地对自己、对他人、对宇宙说:


“我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面对任何结果和舆论”。


他就是优秀的。


如果你是金子,发光的时候,周围的人终究会看到;


如果你有一对不同于普通人的“翅膀”,那么当你需要更努力地飞翔,这样才更容易让别人记住。


保持自己的节奏,扎扎实实地努力,成功与幸运才会按照约定纷至沓来。


那些真正为自己的未来负责的人正在默默地工作,等待完成后的成果轰动一时。这是最酷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