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都是彼此的鏡子

有一檔節目,叫《少年說》,值得父母和孩子一起觀看。其中一期節目裡,初一12班的李仁志告白自己的“外賣員媽媽”,引發了集體的淚崩。

對他來說,媽媽是一名認真敬業的配送員,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不尊重這份職業。

《少年說》看哭了|| 父母與孩子,都是彼此的鏡子

“有時還會莫名給差評,甚至無理取鬧。”

沒有提前送達外賣讓客人十分不滿意,“抓著我的媽媽就讓她賠錢。”

《少年說》看哭了|| 父母與孩子,都是彼此的鏡子

李仁志十分心疼自己的媽媽,但他並沒有因此怨恨這些人,而是選擇用感恩來傳達更多的善意,給周圍的環衛工人、路人微笑,並希望“他們也對我的媽媽微笑”。

“這肯定是上天派來保護媽媽的小天使!”屏幕前的我們被感動了。

然而李仁志的一句話更暖了許多觀眾的心,他說:“我希望大家都能給像我媽媽一樣的人多一些善意,因為當你打開門的那一瞬間,看見的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裡的小公主。”

《少年說》看哭了|| 父母與孩子,都是彼此的鏡子

而在臺下的媽媽顯得羞澀與緊張,她說:“無理取鬧的客人只是少數“、”生活裡還是有很多善良的人”。

這位善良且內斂的母親,總是嘗試給孩子積極健康的一面。社會中存在各色各樣的職業,每個職業都是不可或缺的,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認真與敬業最重要,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值得被尊重的人。

同時,我們也要為這位母親的教育點贊,“孩子的很多問題都來源於父母的教育,所以有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都至關重要,永遠記得保持一顆善良的心,積極樂觀地生活。”

父母心裡擁有豐盈的愛,才能給孩子足夠的愛。

父母與孩子,其實是彼此的鏡子,孩子從鏡中看到自己未來要成為的那個人,父母從鏡中看到更真實的自己。孩子通過這面鏡子,依稀看到自己以後長大的模樣,父母通過這面鏡子,也彷彿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

父母與孩子,其實是在彼此身上學習、成長、感受愛,然後在愛裡,看到彼此閃光的地方,輕至言行,重至內心品質。

《少年說》看哭了|| 父母與孩子,都是彼此的鏡子

在李仁志對媽媽的聲聲“告白”之後,媽媽低頭表達內心的羞愧:“我以為你會嫌棄我的職業。”

然而,懂事的李仁志非常心疼媽媽,將她的擔憂完美化解,他說:“你在這個社會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很多人就是會需要有些人來扮演這些角色,為他們服務,那個為人服務的人是你,我覺得你很偉大。”

《少年說》看哭了|| 父母與孩子,都是彼此的鏡子

有句話說,善良的人心底有光,他們看到的就是善良的世界。

李仁志自信地向大家分享了一個他眼裡“善良的世界”,他就是父母看清自己的一面鏡子,他就像所有的孩子一樣,那麼簡單和單純,能夠最清楚無誤地映出父母最真實的模樣。

善良的人懂得憐憫,更懂得尊重,不會心懷惡意揣度別人,並且懂得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

教育的本質,說到底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要讓孩子從小成為一個懂禮貌、有胸懷、善於控制自己情緒的人,關鍵是在於父母。

孩子一直都以自己的父母為榜樣,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當一對父子參加親子比賽,一旦爸爸輸掉比賽了,孩子就會崩潰大哭。

因為在他們心中,爸爸是他們心底的榜樣,是他們崇拜的“英雄”。

《少年說》看哭了|| 父母與孩子,都是彼此的鏡子

事實上,由於親子關係的特殊性,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是父母觀察和培育自我的最好機會。

父母需要不斷學習,執著地栽培自己,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面鏡子,關注和認可孩子的優點,並不斷讓孩子透過父母看到自己身上閃光的地方,孩子就會被這個“鏡中人”吸引,努力做得更好,不斷散發魅力。

父母與孩子,是彼此的鏡子。父母恩愛,孩子性格健康開朗;父母相互指責,孩子叛逆、愛撒謊;父母吵架動手,孩子脾氣暴躁,性格冷漠。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什麼樣子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什麼樣的家庭教育。

《少年說》看哭了|| 父母與孩子,都是彼此的鏡子

而在孩子身上,也可以折射出父母為人處世以及做人的準則,一個善良無私的孩子不可能存活於自私父母的羽翼下,一個寬宏大度的孩子也很難成長於心胸狹隘的家庭當中。

像《少年說》裡的李仁志一樣,他在充滿愛意的環境下成長,身上自然閃閃發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