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美國?還是日本?其實都不是

今天我們來討論個跟工資有關的話題——

中國為何要奮力進軍高端製造業?

自2018年中美經貿衝突以來,高端製造業就成了橫亙在中美矛盾間的關鍵詞。而在去年12月舉行的全國經濟會議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更是成為2019年經濟工作任務的重中之重!

中國為何如此執著於高端製造?

無關中美競爭、無關世界領導權:這是中國偉大復興道路上的必由之戰,事關國族命運,也與看文章的每個人息息相關。

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美國?還是日本?其實都不是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詞:Middle Income Trap,中文名叫“中等收入陷阱”。它是指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發展到中等收入階段時,出現貧富懸殊、環境惡化甚至社會動盪等問題,從而導致經濟發展徘徊不前。

過去五十年裡,共有10多個國家“成功”落入陷阱——

巴西:南美第一大經濟,70年代初GDP年增長率高達11.2%,如今民生凋零。

阿根廷:南美第一大工業強國,現今淪落到變賣家產的地步。

馬來西亞:曾經的東南亞工業明珠,90年代GDP增長率常年保持在8%的高位,可現在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毒品肆意橫流。

不可否認,“中等收入陷阱”的確有西方專家擾亂中國經濟發展視線之嫌,但它的內核思想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我們可以將其簡單的理解為:居民工資增長跟不上社會通脹率的增長!

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美國?還是日本?其實都不是

社會通脹總是隨著經濟發展不斷上行

什麼叫通脹?

指揮部舉個例子,大概十年前,我在飯店吃一碗蓋澆飯,只需要3元錢。現在我點一碗蓋澆飯的價格,至少在10元以上。

大家細想下是不是這麼一個道理?

今天你購買的95%的商品,基本上都比十年前貴。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隨著時間與經濟的發展,物價總是越來越高,貨幣購買力總是越來越低,這個就叫社會通脹。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2017年中國通脹率為7.5%。換言之,17年1元人民幣的購買力,僅相當於上一年的0.925元錢。

OK,瞭解完社會通脹率,我們再談談工資。

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美國?還是日本?其實都不是

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主要來源於工作所得的薪水。

假如甲現在一個月賺3000元,剛好夠他最基本的生存。5年後,甲工資漲到了3500。看上去漲了不少,但此時因為通脹的上升,5年前3000元能夠維持的基本生存現在要4000元了。從這點來看,甲的工資不升反降,因為此時3500的購買力還不如5年前的3000,這是第一個問題。

其二,常月的入不敷出,使甲決心另尋工作。但他卻發現,整個就業環境只能為他提供3500元的工作,也就是說他現在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滿足不了。

怎麼辦?

好一點的多找份工作,多勞多得;差一點的忍飢挨餓;極端一點的,非法獲取錢財;更極端一點,走向自殺。

如果社會只有幾個甲這樣的人,基本上沒什麼威脅。但倘若整個就業群體與甲的狀況一樣,那麼毫無疑問,社會治安必定惡化。

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美國?還是日本?其實都不是

問題來了:企業家為啥不能把工資漲到能維持生活基本所需的“4000元”咧?

你要知道,社會通脹率在不斷上行,工業原材料的價格也會不斷上漲,那麼企業生產商品的成本也得上漲。如果他賺的利潤大,那通常會給你多漲工資。可若是賺的少或者是虧本了,他還會給你漲工資嗎?

比如我是一個鞋廠老闆,手下有一名員工。五年前我生產一雙鞋的原材料成本是2元、廠房租借費1元、員工工資1元、銷售渠道1元,總生產成本5元,售價10元,我純利潤所得為5元。

五年後,由於通脹的上行,除員工工資外,所有成本統統上漲1元,那我生產一雙鞋的成本就上升到7元,所得純利潤只有3元。這種情況下,你還願意給員工加工資嗎?

不會!即便你會,大多數老闆都不會。你要記住:資本傢俱有天生的剝削性與嗜血性!

也許還會有人問:成本上漲了,那提高售價不就能解決問題嗎?道理是這樣的,但以鞋子、服裝為主的低端製造業,東南亞與印度等國能比我們做得更便宜。因為他們用人成本、工業原材料非常低,售價自然就低。

而同等質量下的產品擇價格便宜者買之,這也是消費者的天性!

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美國?還是日本?其實都不是

在歐美髮達國家,很多鞋店和成衣店的供應國,都是越南或者印度,而此前是Made-in-China,中國製造。現在因為他們的價格更有競爭力(體現為成本便宜),所以我們把市場丟了。

再來談一個問題:中國人為什麼覺得Fangjia高?

一方面是Fangjia增長的速度遠超社會通脹的速度。另一方面是與Fangjia增長速度相比,國人工資增長速度還遠遠落後。但與生活所需的物價相比,我們的工資增長速度又是合理的。

注意:是合理,而不是落後,更不是超越!

事實證明,一個國家的居民工資增長跟不上社會通脹的增長,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

從這方面來講,中國未來最大的勁敵,既不是愈演愈烈的世界格局,也不是美國的戰略圍堵。而是如何讓國人工資增長速度超過社會通脹速度,以解決中國當前主要社會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國富民富的偉大復興!

民生問題,從來是一個國家的首要問題,沒有之一。

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美國?還是日本?其實都不是

解決辦法只有一個——

擴大國家支柱性產業的利潤,用鉅額盈利提升國民整體工資水平。

所謂國家支柱性產業必須要具備兩個鮮明特徵:一是產業產值最大、二是就業人數最多。中國的支柱性產業是什麼?毫無疑問,是製造業!

商務部2017年數據:

中國製造業總產值為24.2萬億人民幣,佔GDP總量29.32%,是當之無愧的國家第一大產業。同時,製造業及其相關產業的從業人數,更是高達3億人,佔總從業人口的30%。注意,是從業人口而不是國家總人口。

然而,在24.2萬億製造業產值裡,以電子製造與加工、零部件生產、機械設備等為主的中低端工業產值佔到了82%,高端產業貢獻不足20%

中低端產業的利潤,和高端產業的利潤完全是天壤之別的。

同樣是汽車生產線上的普工,中國比亞迪工人薪資大概在4000~6000人民幣,德國奧迪工人薪資大概是3700左右,單位歐元(約28000人民幣)。相應的,比亞迪汽車銷售人員工資一定不如奧迪銷售工資高、修比亞迪賺的錢一定也沒有修奧迪賺的錢多。

所以,發展高端製造業,一定是解決社會通脹的最佳辦法!

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美國?還是日本?其實都不是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美國?還是日本?其實都不是

上圖為比亞迪長沙生產線工資,下圖為德國汽車工人平均工資

事實上,高端製造業帶動從業人員工資爆炸式增長的理論,在中國早有證明。

大家想想離自己最近的高端產業是什麼?

互聯網!

也許有人不認可,但現實擺在這裡:互聯網革命爆發近三十年來,只有中美兩國孵化出世界級互聯網巨頭!

美國能孵化互聯網巨頭,是因為加州的硅谷是互聯網革命的起源地。像谷歌、蘋果、微軟都是那個時候成立的,他們天生佔據時間與技術的雙重優勢。而中國之所以能發展出互聯網巨頭,取決於三個關鍵要素——

第一、社會需求型驅動:隨著時代的進步,國民對工作、休閒、聊天有了更高的需求,所以中國誕生了第一批互聯網企業。

第二、國家技術型驅動

:沒有國鋪建的通信網,互聯網企業就無法擴大發展。舉個例子,2010年前,淘寶等電商只能在電腦上交易,而當時能用得起電腦的人沒幾個。如果不是後來3G網使手機能參與網絡購物,諸如淘寶、京東等電商就很難壯大。

第三、市場消費型驅動:這個很好理解,因為中國人多,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美國?還是日本?其實都不是

世界互聯網企業20強,只有中國與美國,日本入圍還是因為軟銀孫正義收購了雅虎

作為中國當下產業規模最大的高端製造業,互聯網從業人員的工資也是國內最頂尖的。

騰訊最低端的崗位,月薪1萬起步,平均月薪最高可達2萬;阿里月薪1.1萬起步,平均月收入也有近2萬左右,而去年全國平均工資為7850元(水分很大,基本上是以二線城市以上白領為參考)。

當然,工資高要求也高。國內互聯網巨頭學歷最低要求,都至少得本科以上畢業,所以大家一定要勸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讀書無用論純粹是瞎扯,初中沒畢業當老闆的能有幾個?在沒有強大的背景下,學歷是跨越階層的最佳途徑。

即便排除掉這些巨頭企業,這些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中國誕生了數以百萬計的程序員群體,他們收入也很高。在武漢、成都、杭州這種二線以上的城市,擁有3年從業經驗的程序員如果月收入沒有1萬,那真的是沒臉見人。

相比於中國普通產業工人,或者其水平較低的崗位,互聯網從業人員的工資,基本秒殺全中國90%的人。很多年前我做暑假工去電子廠上班,月收入3000,現在這個崗位的工資調整到3800,還不夠互聯網企業一次績效獎勵,這就是區別啊!

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美國?還是日本?其實都不是

當然,可能還有朋友問:這些企業學歷要求那麼高,而中國中職大專從業人數遠比本科人數多,他們漲薪怎麼辦?

不要慌!互聯網產業只是高端製造業很小的一部分,中國未來高端製造業,是要涵蓋機電、機械設備、光電、核能、高端汽車、高端液晶面板等全產業鏈的高端製造。這些行業所需的產業工人,比互聯網企業需求大得多。

退一萬步講,你見過幾個本科畢業生,尤其是211985的畢業生願意去工廠做產線工人?有,但鳳毛麟角!

隨著中國產業整體邁入高端製造業,以培養專項機械技能為主的中職大專學校,會轉變教學方式。以前教你如何修10萬的比亞迪,以後教你修30萬以上的吉利。中國一線產業工人,還是得依靠中職大專的畢業生。當然,勞動方式也決定了產線工人要比白領更辛苦,但至少收入會高很多。在德國,很多人搶著去技校學習,因為工人的工資水平是全國最高的。

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美國?還是日本?其實都不是

製造業整體利潤大幅上升後,中國主力就業人群工資也會大幅上升。如此一來,就會對很多行業進行反哺,比如第三產業服務業。

舉個例子:以前我修十幾萬的比亞迪,月收入5000,吃飯我會盡量吃十幾塊的;出行能坐公交絕不打的;喝酒只喝5塊錢的雪花;出遠門不敢坐飛機,只能坐火車。現在我修五十多萬的沃爾沃,一個月能賺15000,我收入高了,消費能力自然也就高了,打車不會心痛,出遠門要麼追求舒適要麼追求效率,飛機和高鐵是必然選擇。

我如此,國家亦如此。只要主力從業人群收入上去了,就會帶動其他產業循環發展,進而拉動整個國家的經濟再次騰飛,人民也會越來越有錢,幸福指數定然飆升!

所以,中國必須奮力的向高端產業進軍,且只許勝,不許敗!

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美國?還是日本?其實都不是

現如今,中國離2025年初步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的目標,只剩下不到6年的時間。最關鍵的時刻,已然到來!

諸位國民

決勝之際就在眼前

我們當齊心協力

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