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汙衊為漢奸,臨終前在照片後留下一首預言詩,百年後果然應驗

晚清,湖南人傑輩出,這中間有歷經磨難,終創蓋世功名的,如曾國藩、左宗棠;也有梟雄異常,距大功成僅半步之遙而英年早逝的,如胡林翼;還有才情絕倫,幾經沉浮卻逃不過鬱鬱而終的,如郭嵩燾,清政府籌議興辦洋務方略,郭嵩燾慨然命筆,講自己辦洋務的主張和觀點寫成《條陳海防事宜》上奏,認為將西方強盛歸結於船堅炮利是非常錯誤的,中國如果單純學習西方兵學“末技”,“如是以求自強,恐適足以自敝”。

他被汙衊為漢奸,臨終前在照片後留下一首預言詩,百年後果然應驗

後來在1876年冬天,郭嵩燾奉命率30餘人出使英國,這是中國第一次派出外交使節,意義自然非同凡響,在英國期間,郭嵩燾如飢似渴地觀摩、學習英國的政治、經濟、社會運行框架,試圖從中找到中國落後捱打的原因所在,他每天都堅持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寫在日記裡,誰知這筆記一到國內,就引起了軒然大波,他的湖南同鄉為他此行感到羞恥,企圖毀掉他的老宅,當時,甚至流傳一首極為尖刻的對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不見容堯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還遭到毀謗,“漢奸”、“貳臣”之類的指責咒罵。

他被汙衊為漢奸,臨終前在照片後留下一首預言詩,百年後果然應驗

由於朝廷上大多數官員都對郭嵩燾十分不滿,即便有李鴻章保舉,最後郭嵩燾還是被解除了官職,黯然回鄉,在他餘下的生命中,一直被打上“漢奸”、“賣國賊”的烙印,就連死後,清朝都不願給他加封諡號,成為了歷史上少有的死後不加諡的朝廷重臣,眾口鑠金,郭嵩燾在眾人的攻擊下被迫去職,最終鬱鬱而終,“流傳萬代千齡後,定識人間有此人!”這是郭嵩燾臨終前在自己的照片上留下的預言,也是一個為世立言的智者的自信。

他被汙衊為漢奸,臨終前在照片後留下一首預言詩,百年後果然應驗

如今百年過去了,往日攻擊郭嵩燾的“清流”已經成了笑柄,而郭嵩燾卻成了開眼看世界的大人傑,可謂是維新革命之先知,他的預言已經應驗,他的功業已經為百年後的今人所肯定,正所謂“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斯人雖已逝,但郭嵩燾的警世之言卻仍猶在耳邊,時時振聾發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