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民國才女張愛玲:為何寧願背上罵名,也要嫁給大漢奸胡蘭成?

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9月30日,祖籍河北豐潤,出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著有《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小團圓》等作品。作家賈平凹說:“與張愛玲同生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


淺析民國才女張愛玲:為何寧願背上罵名,也要嫁給大漢奸胡蘭成?

張愛玲


胡楊林 - 多情種.mp34:47

來自墨桐本念情


傾城之戀

1944年,張愛玲因小說《封鎖》與胡蘭成相識,而後相知、相戀。當時的胡蘭成是臭名昭著的大漢奸,他欣賞張愛玲,對張愛玲噓寒問暖,年少的張愛玲便義無反顧地陷進了愛河。因為胡蘭成的一紙婚約——願歲月安好,現世安穩,張愛玲在給他的相片後寫下: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然而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冷靜自制、驕傲得像白天鵝一般的張愛玲終是為心愛的人低下了高傲的頭顱,不久兩人便結為了夫妻。然而這段婚姻並沒有持續多久,胡蘭成本性風流,如同夢境般的婚姻

虛幻而易碎

1945年,當張愛玲冒著戰亂,幾乎跨越了大半個中國,來到胡蘭成身邊,卻看見他與一個年輕的護士親密交談,迎來他冷冷的斥責。張愛玲太愛胡蘭成了,這些她都默默忍了下來。8月15日,日本投降。胡蘭成流轉於杭州,金華,溫州等地,在逃亡過程中,與同學的繼母範秀美同居,並勾搭成奸。胡蘭成請求擅長作畫的張愛玲為其畫像,張愛玲悲悽地,知曉他們之間的關係。張愛玲心裡明白,胡蘭成不愛她了。張愛玲將自己所寫電影劇本《不了情》、《太太萬歲》所得的稿費共計30萬全數贈予了他,留下了一封訣別信,信中寫道:“我已經不愛你了......你不要來尋我,亦或寫信,我亦或是不看的了。”最後胡蘭成還是沒能給她曾許諾的“現世安穩”。


淺析民國才女張愛玲:為何寧願背上罵名,也要嫁給大漢奸胡蘭成?

張愛玲與胡蘭成


張愛玲用30萬,徹底結束了這段悲愴卑微的婚姻。正如張愛玲所說:“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麼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如果深入瞭解張愛玲的成長過程和人生經歷,大概就能明白張愛玲為什麼如飛蛾撲火般投入這第一段感情。張愛玲只因愛胡蘭成,就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在意識到他的愛已經如泡沫般消散時,便寫下訣別信,毅然決然地抽身離開。


張愛玲這段飽受非議的婚姻,她的愛情觀,都深深烙上了原生家庭的印記,只因她想要的愛對年幼的她來說是昂貴的奢侈品。


在沒有愛的監牢裡夾縫生長

張愛玲出生於名門世家。她的祖父是清末船政名臣張佩綸,祖母名為李鞠藕,是清末重臣李鴻章次女,才情不俗。


淺析民國才女張愛玲:為何寧願背上罵名,也要嫁給大漢奸胡蘭成?

李鴻章及其子孫合照

他們的兒子張志沂就是張愛玲的生父。張志沂雖看似溫潤儒雅,但吃喝嫖賭一應俱全。


淺析民國才女張愛玲:為何寧願背上罵名,也要嫁給大漢奸胡蘭成?

左二張愛玲父親張志沂


淺析民國才女張愛玲:為何寧願背上罵名,也要嫁給大漢奸胡蘭成?

母親黃逸梵是受過西式教育的新派女性。

張愛玲四歲時,父母就因觀念不合離婚,母親黃逸梵搬去了英國,父親則娶了民國政府前總理孫寶琦之女孫用蕃。這兩人成日吸食鴉片,虐待、傷害張愛玲,讓張愛玲成了心靈上的孤兒。


“我父親揚言說要用手槍打死我。我暫時被監禁在空房裡,我生在裡面的房屋忽然變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現出青白的粉牆,片面的,癲狂的。”這是張愛玲在她的作品《流言》中的敘述。

有一回張愛玲與後母起了衝突,後母咒罵她,還打了她。張愛玲抬手去擋,後母卻反咬一口,說張愛玲打她。她的父親不分青紅皂白,下樓就打她,直到張愛玲倒地不起也不停手。祖母留下的老傭人拼命拉開他,張愛玲才沒有被打死。


後來父親乾脆將她軟禁,不許她與任何人交談,得了痢疾也不給她請醫生,不給她吃藥,張愛玲病得嚴重。最後父親怕背上“惡父”的名聲,才自己給奄奄一息的她注射了抗生素。張愛玲在這樣沒有愛的監牢裡艱難地生存,從未得到過父親的絲毫憐愛,“父親”這個詞在張愛玲心裡成了一道不可觸及的傷疤。張愛玲對父愛的缺失和渴望,對她後來的擇偶標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張愛玲無法忍受這種身心上的折磨,她請求母親黃逸梵帶她走。黃逸梵問她:“你想好了?跟著你父親是有錢的,跟著我是沒有的。”張愛玲選擇了逃離痛苦的牢籠和無休止的折磨。在某個安靜的深夜,張愛玲拉開門,飛一般跑出去。


張愛玲跟著母親去了英國,母親黃逸梵是受過西式教育的現代女性,獨立,追求自由。但她對於張愛玲而言並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黃逸梵常常說:“這都怪你。”、“我真不該好生照看你的傷寒病。”兩母女在英國生存得很艱難,張愛玲的童年受盡了貧苦。


張愛玲依戀於父親般的伴侶,她的愛情觀說明了這一點:“我一直想著,男人的年齡應當大十歲或是十歲以上,我覺得女人應當天真一點,男人應當有經驗一點。”張愛玲的描述似乎更偏向於父親與女兒的關係。因為童年極度缺愛,張愛玲十分渴望得到愛,所以她義無反顧地陷入胡蘭成的甜蜜陷阱中。她不在乎胡蘭成的身份、地位、名聲,

她只願意他愛她像是抓住了最後一根稻草,她努力編織充盈著愛情的童話。在經歷了多次背叛後,張愛玲深知胡蘭成的心早已不在她這裡,於是毅然從這段悲情的婚姻中抽離開。

王佳芝:另一個張愛玲

影片《色戒》以20世紀40年代抗日時期的上海為背景,講述了女大學生王佳芝利用美色接近漢奸易默成意圖行刺,被易先生的一絲深情所震撼,意識到自己演的戲是假,動的情是真,不忍對易先生下死手,最後與同夥一起被易先生槍斃的故事。

淺析民國才女張愛玲:為何寧願背上罵名,也要嫁給大漢奸胡蘭成?

影片《色戒》中湯唯扮演的王佳芝


由張愛玲的小說改編的電影《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身上有著濃重的張愛玲的影子。王佳芝深陷這場險象環生的戲,在獲取易默成信任的同時也深陷其中,她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心。


淺析民國才女張愛玲:為何寧願背上罵名,也要嫁給大漢奸胡蘭成?

王佳芝的自白


雖然是在抗日戰爭背景下,但該片並不在於發揚家國情懷,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在這一背景下的情愛,表現主人公的內心活動之複雜。

  • 為什麼說王佳芝是另一個張愛玲呢?

王佳芝愛上了漢奸易默成,而張愛玲同樣愛上了漢奸胡蘭成。二者之間大概都經歷過無數次內心的掙扎,最終在愛的操縱下俯首陳臣。王佳芝和張愛玲一樣,從小便沒有得到過愛,愛對她而言同樣遙不可及。她們都是為了自己的愛而活,沒有誰能逼著他們高尚。張愛玲活得高傲,總是衣著體面,高高地揚著下巴,很輕蔑似的,驕傲是她保護自己的武器。


淺析民國才女張愛玲:為何寧願背上罵名,也要嫁給大漢奸胡蘭成?

張愛玲與歌星李香蘭


金錢割離的情

張愛玲說過:“我喜歡錢。因為我從來沒吃過錢的苦,只知道錢的好處,不知道錢的壞處。”初讀這句話,你可能會想,這個驕傲的女人如此愛財,是個極其拜金的女子。但如果你細讀張愛玲,知道張愛玲因為沒錢受過多少苦,或許就能明白她近乎偏執的金錢觀了。

張愛玲似乎是個極其涼薄的人。母親黃逸梵病重,發了電報給張愛玲::“現在就只想再見你一面。”張愛玲沒去見她,只寄了張一百美元的支票過去。不久母親便病逝了。弟弟張子靜也曾向張愛玲尋求救濟,但張愛玲都沒有理會。對待親人,張愛玲始終冷漠無情,即便弟弟與她有著相似的經歷,但她恨弟弟的懦弱,於是讓自己全身長滿了刺,不讓人窺探到內心。

張愛玲去世前,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把自己穿戴整齊,躺在木板床上,立好了遺囑,囑咐將自己的積蓄全部留給曾幫助過她的宋淇夫婦。


淺析民國才女張愛玲:為何寧願背上罵名,也要嫁給大漢奸胡蘭成?

張愛玲的遺囑


張愛玲看似涼薄,實際上卻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只是她不願再與家人聯繫,逃避童年的傷,用厚厚的外殼將自己包裹起來。


作家餘秋雨這樣評價張愛玲:“

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寂寞。但文學並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歷史,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個遠年的上海風韻永存。”

縱觀張愛玲的一生,她活得恣意卻又孤獨,她一生都在尋找愛的征途,只是最後依然孑然一身。她死得也很寂寞,孤身一人在美國幽居了23年,才穿著體面地離世了。


正如張愛玲自己說的:“人生只是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她的一生悲悽而傳奇,她的文字裡嵌著她的靈魂和思想。民國一代奇女子,如同花兒般綻放,又如同花兒般凋謝了。


我是墨桐本念情,一個熱愛文字的小文青。浮生三千,願尋一處泉溪,透過清澈看世間。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轉贊評加關注。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