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地裡做營生,收入增了好幾倍!--內蒙古要聞--內蒙古--地方--首頁

迎著秋日的陽光,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盛樂鎮臺基營村的3000多畝紫花苜蓿迎來了第3茬收割。機聲隆隆中,流青溢翠的苜蓿一排排齊刷刷倒下,宛如起伏的綠色波浪鋪展在大地上。

村民秦和平正駕駛著自家拖拉機穿梭在苜蓿地裡。剛剛割完的苜蓿地需要大量澆水,從今年3月份開始,秦和平就成為了這片苜蓿地的“園丁”,給這千畝苜蓿澆水成了他最上心的事兒。

“我每天都來地裡轉一轉、看一看,缺水了就澆一澆,每個月的工資能拿到近4000元。”趁著停車休息,秦和平和記者聊了起來。

說話間,剛剛運完一車苜蓿的村民王春林開著車又回到了地頭。“拉一趟能掙100多,不是陰雨天氣的話,一天能拉五六趟。”王春林說。

這時,一片烏雲遮住了太陽,王春林看了看天,用手抹了把汗,趕緊站起身說:“我得去忙了,下雨怕誤了事,今天得將剩餘的苜蓿全部運完。”

在苜蓿地的另一邊,村民秦國亮正在收拾地上落下的苜蓿草。

“現在已經是第三車了。”秦國亮一邊捋著苜蓿葉子,一邊笑著告訴記者:“我養了360只羊,從收割第一茬苜蓿開始,我就來收撿落下的苜蓿拉回去餵羊羔,半年來省了不少草料錢。”

“土地流轉了真是給村民辦了件好事,以前種玉米,一畝地一年也就收入700塊錢左右,現在每畝地補貼650元,而且是旱澇保收。”村民盧高飛接過話茬,“大家有了保底收入,在苜蓿地裡做點營生,年輕點兒的還能出去打工,收入翻了好幾倍,真是一塊寶地!”

盧高飛所說的生財寶地,就是臺基營村整村流轉的3000多畝苜蓿地。臺基營村共有568人,家家戶戶都有幾畝土地,算下來每人平均能分到6畝。這些年村裡老年人多,大部分是弱勞力,雖然大多是水澆地,但村裡的土地還是撂荒了不少。2018年10月份開始,臺基營村經過土地確權,在黨支部的帶動下,通過廣泛徵求村民意願後,開始平整、流轉村裡的土地。2019年,依託“呼和浩特市優質牧草技術攻關項目”,由和林格爾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接,內蒙古富源國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利用臺基營全村流轉的近3000畝土地種植了紫花苜蓿。

“土地流轉後,村委會積極與犇騰牧場、富源牧業、和盛嘉康藥材公司等駐村企業協調,就地安排就業51人。”村委會主任盧金柱告訴記者,“剩餘勞動力在盛樂經濟開發區的企業裡打工,村民就業率達到70%,戶均收入達到4至5萬元。”

說起臺基營村未來的規劃,盧金柱信心滿滿:“現在我們正在同步發展庭院經濟,各種作物已經成型。下一步我們要建一個小型冷庫,一方面儲存村民採摘的水果蔬菜,安置村民就業,另一方面獲得的集體收益還能反哺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這好日子還在後頭哩!”(記者 鄭學良 實習生 張曉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