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簡要介紹)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峨眉山
  • 地理位置:中國四川省西南部
  • 氣候類型: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
  • 佔地面積:154平方公里
  • 景點級別: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5A)
  • 著名景點:七里坪、萬佛頂、報國寺、伏虎寺、峨眉十景
  • 主要山峰: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
  • 最高處:萬佛頂(海拔3099米)
  • 所屬山系:邛崍山系
  • 走向:南-北
  • 世遺類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部分)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位於北緯30°附近,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 ,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雲:"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豔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處於多種自然要素的交匯地區,區系成分複雜,生物種類豐富,特有物種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亞熱帶植被體系,有植物3200多種,約佔中國植物物種總數的1/10。峨眉山還是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動物種類達2300多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遊人討食,為該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 ,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築、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山上多古蹟、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捨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蹟,是中國旅遊、休養、避暑目的地之一。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為蝕餘山,介於北緯29°16′-29°43′,東經103°10′-103°37′之間,為邛崍山南段餘脈,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體南北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約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組成。山的中、下部分佈著花崗岩、變質岩及石灰岩,山頂部蓋有玄武岩。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峨眉山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峨眉山為主體的峨眉山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主要山峰

大峨山

大峨山是峨眉山的主峰,海拔3099米,山脈峰巒起伏,重巖疊翠,山麓至峰頂50餘公里,石徑盤旋,直上雲霄。在金頂有大面積抗風化強的玄武岩覆蓋,構成了傾角在10~15度間的平坦山頂面。而在金頂的東側為古生代碳酸岩,由於流水沿背斜裂隙強烈溶蝕,形成了高達800米的陡崖(捨身崖)和深澗。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二峨山

二峨山又名綏山,呈東北-西南走向,由花崗岩、白雲岩等構成。主峰形似覆釜,海拔1909米。林木多柳杉、雜木、竹類,建有林場。土產茶葉、竹筍、桐油、生漆等,併產中藥材。西麓豬肝洞,為道教名勝。南有紫芸洞,相傳是唐呂純陽修煉處。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三峨山

三峨山又名西皇山,位於樂山沙灣鎮西南。長13千米,寬7千米,主峰海拔2027.1米,高出沙灣鎮江面1625米。出露地層有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和二疊系,山頂覆蓋玄武岩。東坡陡。開始形成於新第三紀末。有銅、鋁等礦產。

四峨山

四峨山在四川省大峨眉山之北二十里,峨眉山市區北五公里,海拔982米。因山形稜瓣如花,故又名花山,或謂即《水經注》之武陽龍尾山。山有圓通寺,山巔則有最早修建的古剎觀音庵,為明代高僧印宗禪師(四川綿州人)談禪結茅之處。

人文歷史

峨眉起源

對於峨眉山名來歷,眾說紛紜。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峨眉山就聞名於世。而峨眉山名,早見於西周,據晉代常璩撰寫的《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杜宇以褒斜(今陝西漢中)為前門,熊耳(今四川青神縣境內)、靈關(今四川雅安蘆山縣西北)為後戶,玉壘(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內)、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內)為城廓。"晉左思的《蜀都賦》寫道:"引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但為什麼稱之為"峨眉"。其說不一。一說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說是因"兩山相峙。"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邊上,大渡河古稱"涐水"山愛水而得名,故稱"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為是山,才離開了水,由"涐湄"變成了"峨眉"。這種說法系近代文人趙熙之論,"是山當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峨眉山自春秋戰國以後,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素有

"峨眉天下秀"之稱。

佛教文化

公元1世紀中葉,佛教經南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入峨眉山,藥農蒲公在今金項創建普光殿。公元3世紀,普賢信仰之說在山中傳播,中國僧慧持在觀心坡下營造普賢寺(今萬年寺)。6世紀中葉,世界佛教發展重心逐步由印度轉向中國,四川一度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中心,佛寺的興建便應運而生,歷史上寺廟最多時曾多達100多座。公元8世紀,禪宗獨盛,全山禪宗一統。9世紀中葉,宋太祖趙匡胤,派遣以僧繼業為首的僧團去印度訪問。回國後,繼業奉記來山營造佛寺,譯經傳法,鑄造重62噸,高7.85米的巨型普賢銅佛像供奉於今萬年寺內,成為峨眉山佛像中的精品,文化、藝術價值極高。千百年來,峨眉山這個"佛門聖地"便以"普賢道場"之名,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蜚聲中外。

在過去漫長的時間中,峨眉山不僅積累了豐富的佛教文化瑰寶,也遺存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景區內現存寺廟30處,建築面積約10萬餘平方米。其中的飛來殿,萬年寺無樑磚殿均為國家一二級保護品。佛教文物品類繁多,其中高5.8米,7方14層,內外鑄全本《華嚴經》文和佛像4700餘尊的華嚴銅塔、萬年寺明代銅鑄佛像,以及明代暹羅國王所所贈《貝葉經》等都是精品。峨眉山有文物古蹟點164處,寺廟及博物館的藏品6890多件,其中屬於國家定級保護的文物850多件,它們都具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作為"佛門聖地"的峨眉山,千百年來得以聞名,除了佛法的宣揚,佛徒信眾的禮拜,歷來與名人學士、墨客騷人的詠贊、記述和傳播有著密切關係。詩人李白、蘇東坡留下不少讚美峨眉山的詩篇。在二峨山(古綏山)下不遠處的沙灣鎮,有現代文豪郭沫若的故居。郭沫若寫下了不少峨眉的詩篇,堪稱峨眉詩人,曾書寫"天下名山"題名。

武術文化

關於峨眉派武術歷史沿革,與少林和武當派有所區別,少林派相傳是南北朝時期來華的古印度高僧中國禪宗始祖達摩傳授的;武當派是由明初道家張三丰創始。峨眉派的始創則遠遠早於兩派,根據現有史料研究後認為,峨眉武術孕育時間可追溯到上古時期,成型於春秋的戰國,以白猿祖師(司徒玄空)的"峨眉通臂拳"為歷史依據。關於峨眉武術的地域定義,史學界尚有爭議:從廣義上認為,峨眉武術形成於峨眉山,故以峨眉而得名,流傳於巴蜀(西南大部)地域範圍內的武術各流派由於相近的地理環境和相通人文自然,所形成的風格和特徵非常相近相通,均以"峨眉派武術"相稱,形成為以峨眉山為主的一大地域性武術派系--峨眉派。

從理論上講,峨眉派武術是在武術的基礎上形成的,武術則來源於武藝等形式,與社會意識形態有著密切的聯繫,在形成和發展進程中,必然會受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地域因素的制約。所以,峨眉武術在孕育期間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根深蒂固的巴蜀神巫文化影響,在形成期間益於道家養生行氣之術和佛門內外兼修之精髓,在發展中受到楚越文化、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的薰陶,是數千年來巴蜀各民族的智慧和結晶。

山茶文化

在峨眉山有文字記載以來4000多年的文明發展史中,峨眉山茶史及其茶文化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它們同峨眉山道、釋、儒文化及峨眉派武術文化組成了峨眉山文化大觀,根據可以考究的古典文獻,峨眉山茶史即茶事活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峨眉地區最早出現的原始農耕時期,這一時期大致距今有300餘年。最先將峨眉山森林中野生古茶擇而飲之的是遠古農耕時期紛至沓來峨眉山中覓尋長生不老修行之術的中國遠古原創道教人物。

茶道中的峨眉派始於公元845年間,由峨眉山昌福禪師(今眉山人)創立,創編茶道律譜《峨眉茶道宗法清律》一書。到公元880年授僧人茶法62人,公元881年交由萬年寺隆元法師主持茶道律規。峨眉茶道的精神就是"智、美",不以傳統認識為標準定論。隆元法師是一名峨眉山本地人,對茶的種植和製作都較為精通,通過他的努力,峨眉茶道又融入了一些種茶法和製茶法,並獲得大量的民間俗家弟子的支持和修習。後來的當代人,大多都知道峨眉山歷代高僧幾乎都會種茶製茶,著名的中國名茶"竹葉青"、"峨眉雪芽"、"峨眉白芽"、"妙品"等,就是峨眉山歷代高僧自種自制的極品綠茶之系列產品。

峨眉詩歌

《峨眉餌黃精》,唐·韋應物

《送斐迪侍御使蜀》,唐·錢起

《贈別鄭煉赴襄陽》,唐·杜甫

《峨眉東腳臨江聽猨懷二室舊廬》,唐·岑參

《楚狂接輿夫妻》,唐·吳筠

《登峨眉山》,唐·李白

《度秋》,唐·李世民

《感遇詩之二十四》,唐·陳子昂

《疇昔篇》,唐·駱賓王

《峨眉聖燈》,唐·薛能

《天柱山贈峨眉田道士》,唐·施肩吾

《寄峨眉山楊鍊師》,唐·鮑溶

《贈薛濤》,唐·白居易

遺產名錄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主要景點

萬佛頂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萬佛頂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中海拔最高的風景名勝區及自然生態保護區,也是中國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地。從金頂向西橫行,是千佛頂。

金頂金佛

峨眉山(簡要介紹)

金頂是峨眉山的象徵,金佛是峨眉山的標誌。金頂是峨眉山景點和寺廟的彙集,48米高的四面十方普賢金像矗立在金頂。

接引殿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接引殿宋時名新店,寺位於大山之麓,海拔高度2540米。歷經數次毀壞、重建,今殿於1997年落成,同年舉行了開光法會。

洗象池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峨眉山(簡要介紹)


洗象池是峨眉山八大寺廟之一,位於峨眉山海拔2070米的鑽天坡上,由仙峰寺上行25華里,明時僅為一亭,稱"初喜亭",後改建為庵,名初喜庵。


(以上資料來源於網絡,請您自行甄別資料的真實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