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主爸爸“洗白史”:速朽的金錢與永恆的藝術

如果你觀察過粉圈,或者自己也追星,你會遭遇一個很奇妙的詞:金主爸爸。

如果某個明星被某個品牌宣佈為代言人、推廣大使,甚至只是活動站臺,總會有很多粉絲到品牌方的官方微博下留言“感謝金主爸爸”。

金主爸爸“洗白史”:速朽的金錢與永恆的藝術

老派人往往會被這個詞嚇得虎軀一震:又是“金主”又是“爸爸”,聽起來怎麼這麼“三觀不正”?

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善意的調侃——品牌願意為自己的偶像砸錢、砸資源,這很“金主”啊。

當然,品牌如果選用了能夠提升美譽度、帶動產品銷量的明星,本身也是一件互利互惠的大好事。

不過,這種用“金錢支持形象好的人,從而提升自己聲望”的做法,可不是現代的廣告興起後才有的做法。

金主爸爸“洗白史”:速朽的金錢與永恆的藝術

維納斯與戰神·波提切利繪,戰神原型為科西莫·美第奇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有商人通過支持藝術家的創作來“洗白”自己:一方面,他們贊助畫家創作和宗教相關的畫作,博取教會的好感;另一方面,他們也會資助建築設計師,設計興建教堂。

如果教堂修得好,不但會受到教皇的公開表揚,還有可能加官進爵,飛上枝頭成為貴族呢!

不信,我們來看看意公子的這本《大話西方藝術史》吧。這本以輕鬆詼諧的語言,講述西方藝術史的書籍裡,就多次提到了“藝術贊助商”、“藝術資助人”。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佛羅倫薩的名門:美第奇家族。

金主爸爸“洗白史”:速朽的金錢與永恆的藝術

聖母百花大教堂

真正意義上的洗白

我們不能說,沒有美第奇家族,就沒有文藝復興。

但是,如果沒有美第奇家族,文藝復興發展和興盛,就會是完全不同的面貌。要知道,美第奇家族幾乎資助了當時所有的藝術家。

比如,完工於1436年的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座標誌性建築物,就是在美第奇家族的第二代藝術資助人:科西莫·美第奇的贊助下修成的。

甚至還有傳說,興建於1296年的聖母大教堂,在主體完工後,因為封頂方案遲遲沒有定下而擱淺了好幾年。

直到科西莫無意中發現了一本失傳了1000多年的古希臘時代的建築手稿,受其資助的建築設計師布魯內萊斯基才為大教堂設計出了豔冠歐洲的美麗穹頂,至今依然是佛羅倫薩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金主爸爸“洗白史”:速朽的金錢與永恆的藝術

科西莫·德·美第奇

而科西莫的父親,喬萬尼·美第奇,不僅是家族聲望的奠基人,也是家族的首位藝術贊助商人。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位著名的商人,喬萬尼的一生,“洗白”絕對是關鍵詞。

這裡插一句,在莎士比亞著名喜劇《威尼斯商人》裡,最大的反派就是一位放高利貸的猶太商人。這一方面代表了猶太商人的刻板印象:奸詐又無情,最重要的是,“放高利貸的商人”也是被社會主流大眾看不起的。

特別是在基督教的教義裡面,“放高利貸”的行為罪孽深重,是要下地獄的。

然而,美第奇家族正是由高利貸發家的。在喬萬尼繼承家業後,他就致力於重塑家族形象,努力向貴族階層靠攏。

而其中,修教堂和資助藝術家畫宗教畫,都是行善積德的大好事,有助於洗清自己家族原始積累時犯下的罪孽:這才是真正的洗白啊!

金主爸爸“洗白史”:速朽的金錢與永恆的藝術

《納稅銀》馬薩喬作

而第一位被喬萬尼資助的著名藝術家,正是被稱為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奠基人的,馬薩喬。

要知道,在經歷了一千年左右“黑暗的中世紀時期”之後,畫家只是工匠的一種,被視作教會的“工具人”,他們只能畫呆板無趣的宗教畫作,但離開教會,又沒有任何人會僱傭他們。

假如沒有以美第奇家族為代表的金主爸爸們的資助,很多畫家都會為生計所困,哪裡還有精力去創造出那麼多偉大的藝術品呢?

金錢本身是速朽的,但藝術永恆

我們常常認為,藝術是超越了金錢的。銅臭氣會玷汙藝術的純潔性。

然而,藝術從來都是人所創造的,如果人無法生存,藝術也很難存在。


金主爸爸“洗白史”:速朽的金錢與永恆的藝術

英、意、法合拍鉅製《美第奇家族》

在英、意、法三國合拍的鉅製《美第奇家族:翡冷翠名門》的海報上,還寫著這樣的話“The Art Of Power ”,直譯的話,應該是:權力的藝術。而我個人認為,似乎可以把這看作雙關:即這個家族掌握權力、施展權力的過程,是一種藝術;而在他們話事的年代,藝術也來源於他們的金錢和權力。

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科西莫,他就是一位在藝術界也極有話語權的商人。


金主爸爸“洗白史”:速朽的金錢與永恆的藝術


寫出《君主論》的馬基亞維利對他的慷慨、教養和談吐稱頌備至。科西莫所贊助的最有名的藝術家是多那太羅、吉貝爾蒂、弗拉·安吉利科和弗拉·菲利波·利比。他也是學者的朋友和保護人,他在家裡接待著名學者費奇諾,任命他為佛羅倫薩柏拉圖學會主席,將自己官邸附近的一棟住宅送給他,以便享受和他的交往之樂。

他"認識到柏拉圖哲學是古代思想界最美麗的花朵,以同樣的信念感悟友人,並在人文主義集團內部促進了另一重更高的古典文化的復興,這種特殊的榮譽是屬於科西莫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金主爸爸“洗白史”:速朽的金錢與永恆的藝術

馬基雅維利的墓


同樣,在政治上,科西莫也有著非同凡響的影響力:他作為美第奇銀行的話事人,出面接管了教皇的財權。甚至到了後期,他成為了佛羅倫薩實際的掌權人。他去世後,墓誌銘稱他為“國父”。

直到今天,當我們漫步在意大利街頭,或者參觀西方的著名藝術館、博物館時,我們都能看到無數和美第奇家族有關的雕塑、油畫、建築物。甚至很多藝術品就來自於美第奇家族曾經的私家收藏。

羅曼蒂克的消亡

是的,只是“曾經”的私藏。

這個家族通過放高利貸完成了原始積累,通過修教堂、贊助宗教畫作來與教會聯絡感情,通過建立佛羅倫薩的銀行體系獲取了權力……

家族培養出了三位佛羅倫薩的僭主(有實而無名的統治者)、四位教皇、歷任的托斯卡納大公、兩位法國王后(其中一位成為法國攝政王)。

這個家族從商人變成了真正的貴族,站上了俗世權力的頂峰,在宗教界也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金主爸爸“洗白史”:速朽的金錢與永恆的藝術

洛倫佐·德·美第奇

這其中,最為著名的藝術贊助人是科西莫的孫子,洛倫佐·德·美第奇。他贊助了達·芬奇,也是米開朗基羅的發掘者、藝術路上的引導人。

可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權力終將消亡。

到科西莫三世時,他在世上僅有一雙兒女:安娜和吉安。安娜·瑪麗亞·路易斯·德·美第奇(1667——1743)是最後一個在世的美第奇,1691年她嫁給了巴拉丁選帝侯(即擁有選舉德意志皇帝的權力的諸侯,類似於滿清入關前的八旗議政制度,是對皇權的極大削弱)約翰·威廉,他們的後代是巴拉丁家族的成員。

吉安·加斯東·德·美第奇(1671——1737)則是最後一個美第奇家族的托斯卡納大公,他雖然結婚了,但他(有同性戀傾向)沒有子女,所以1737年他死後他的大公國由近親洛林家族弗蘭茨·斯蒂芬公爵繼承,後來弗蘭茨還加冕做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1743——1765)。

美第奇家族的血脈消融在了歷史的長河裡,但藝術不朽。

他們家族的收藏,現在是佛羅倫薩的烏菲茲美術館的核心展品。


金主爸爸“洗白史”:速朽的金錢與永恆的藝術

烏菲茲美術館

當我們某一天漫步在美麗的佛羅倫薩,走進這座舉世聞名的藝術館時,我們恐怕很難將那些令人迷醉的藝術品,與“洗白的金主”聯繫起來。

可能這正是藝術迷人的地方吧:藝術之所以為藝術,就是因為它們的極致,超脫了俗世的紛擾。能留下的,都是純粹的美。

撫今追昔,更有“太陽底下無新事”的感慨。與美第奇家族的洗白與鑄就傳奇的經歷對比,是不是覺得,今天那些單純找明星打廣告、最代言的“金主們”,顯得有些小兒科了呢?

這就是,藝術史的魅力。

如果你還對藝術史上這些有意思的故事感興趣,或者你想從根源上“看懂”那些神秘的藝術品,不妨翻閱一下《大話西方藝術史》。


金主爸爸“洗白史”:速朽的金錢與永恆的藝術

大話西方藝術史


作者意公子對藝術史的闡釋妙趣橫生,不僅會講到美第奇家族這樣的八卦小故事,也會提到文藝復興三傑的軼事、著名藝術家的跌宕人生。當然,她為了讓讀者能夠理解藝術,開篇就是從西方的兩大藝術來源:古希臘神話與基督教講起,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即使對專業的美學知識一無所知,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在她的筆下,我們彷彿走過了一條歷史的長廊,那些曾經“看不懂”的藝術品,陳列在長廊兩側,令我們沉迷。

最重要的是,意公子對藝術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角度新穎而語言平實,令我們有收穫而沒有距離感。

一起來看看這本書吧,也許下次去歐洲旅行,或者逛博物館、畫廊,我們能體味出更多與眾不同的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