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捷電氣董事長離婚“花費”15億 中國好校友幫忙穩定控制權

信捷電氣董事長離婚“花費”15億 中國好校友幫忙穩定控制權

雷達財經出品 文|吳豔蕊 編|深海

10月14日,信捷電氣(603416.SH)晚間公告稱,公司實控人、董事長李新與劉婷莉簽署《自願離婚協議書》,協議約定將李新名下的信捷電氣35.1%的股份中的12%歸劉婷莉所有。以目前信捷電氣92.5元的股價計算,1686.72萬股的市值約為15.6億元。

在公司公佈的法律意見書中,李新校友、公司副經理過志強將自己股份對應的全部表決權委託李新行使。同時公司第二大股東鄒駿宇未來將減持公司1%的股權,此次股份分割沒有使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公司目前的實際控制人仍為李新。

離婚前妻分走15.6億,校友幫忙穩住公司"控制權"

本次股份分割後,李新持有公司23.1%的股份,仍為持股最大的股東。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鄒駿宇持有公司20.71%的股份。劉婷莉分得的12%股份為公司第三大股東。公司副總經理過志強持有1.82%股份,位於分割後的第五大股東。

公司公告的法律意見書中顯示,李新與過志強於2020年10月14日簽署了《表決權委託協議》,過志強先生將其持有的公司股本總額1.816%所對應的全部表決權委託給李新先生行使,有效期為三年。至此,李新持有公司股份表決權共計24.916%。同時,公司第二大股東鄒駿宇因個人資金需求擬自2020年11月2日起至2021年2月2日期間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1%。減持後,公司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之間的表決權差距仍將超過5%

李新出生於1970年,本科學歷,畢業於江南大學電子系。1991-1999年,李新任職於無錫華光電子工業有限公司,期間負責多項主幹項目,並海外研修1年。2008年創立無錫信捷電氣有限公司,負責公司整體運營及銷售,各主要部門的直接管理工作。現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過志強是李新校友,於1969 年出生,畢業於江南大學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本科學歷,工程師。2010 年 12 月至今在公司負責銷售管理工作。

此外李新承諾今後三年內無變更公司股份計劃,鄒駿宇承諾36個月內不謀求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地位。劉婷莉的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無在未來12個月內減持信捷電氣的計劃,也無增持計劃。

劉婷莉1970年出生。曾就職於無錫信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現為自由職業者。招股書中顯示,劉婷莉控股無錫萊克絲纖維科技有限公司,主營高強度複合纖維、紡織機械零配件業務。據天眼查資料顯示,無錫萊克絲纖維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成立,註冊資本200萬人民幣,劉婷莉持有77%的股份,為最終受益人與實際控制人。

主打電氣控制系統,銷售淨利率有所下滑

信捷電氣成立於2008年,2016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主營為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主要集中在工業控制系統中的電氣控制系統,包括主控制器、人機界面和電動執行部件。公司目前已經掌握了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人機界面、伺服系統、永磁同步電機、機器視覺傳感器及智能裝備等產品的核心技術。

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49681.2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5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318.94萬元,同比增長99.06%。公司研發費用3813.1萬元,同比增長51.75%。

從2016年以來,公司銷售毛利率與銷售淨利率呈下降趨勢。2016年信捷電氣銷售毛利率為45.76%、2017年43.36%、2018年39.72%、2019年40.51%。銷售淨利率從2016年到2019年依次為28.35%、25.6%、25.18%、25.16%。

公司主要產品分PLC、驅動系統、人機界面、智能安裝四大類。在2019年年報中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5.59%、30.00%、19.60%、4.27%。四類產品的營業成本為13441萬元、14393.42萬元、8605.13萬元和2086.52萬元。毛利率為54.62%、26.14%、32.4%和24.73%。

可編程控制器(PLC)是工廠自動化控制系統中的關鍵部件之一,中國 PLC 市場份額仍主要被西門子、三菱、歐姆龍、羅克韋爾等外資巨頭佔據,國內廠商的主要產品偏向於 OEM 市場的中小型 PLC。

2020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依靠在小型 PLC 市場不斷滲透,形成規模效應後,再逐漸轉向中型 PLC 以及與 PLC 緊密相關的其他工控產品延伸產品線,進一步提高公司產品的競爭力和市佔率。

信捷電氣董事長離婚“花費”15億 中國好校友幫忙穩定控制權

圖片為信捷公司四大類產品近年來毛利益(%) 來源:同花順iFinD

PLC產品是信捷電氣中毛利最高,營收佔比最高的產品。其毛利率從2016年57.01%、2017年55.85%、2018年51.79%、2019年54.62%。公司整體銷售利率與其走勢大體相同。其他產品類別毛利率相比於2016年也為下降趨勢。

注:本文是雷達財經(ID:leidacj)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