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紅遍全國的小靈通,為何突然銷聲匿跡,這背後的故事令人深思

1998年1月,浙江省餘杭電信局正式開通了小靈通業務。

當時用過的人應該都知道,小靈通看上去像一部手機,但是使用的卻是固定電話的網絡。

其實“小靈通”能夠誕生,這背後,有一段傳奇的故事。

當時,移動和電信要搞分家,可是分家之後,這兩兄弟的處境卻大不相同,移動手裡握著手機通信業務,所以無論發展前景還是勢頭都無比迅猛。

但是反觀電信呢,手裡只有固網業務,而這個業務在當時缺乏利潤增長點,另外信息產業部這位爸爸遲遲又不給自己發放無線通信牌照,搞得它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那位“兄弟”賺的盆滿缽滿,無比羨慕。

然而身為一家企業,業績指標業績壓力肯定也是有的,所以電信當然不會就這麼坐以待斃。所以,它一直在努力尋找一個機會。

機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1996年的某一天,浙江電信下屬的餘杭電信局局長徐福新正在為電信尋找下一個業務增長點發愁,工作閒暇之餘,摘下眼鏡隨手取了一本雜誌翻看片刻,突然一則新聞吸引了他的注意。

新聞內容是說此時的日本正在搞PHS(流動市話),看完文章後,徐福新的靈感來了。

他突發奇想,如果把PHS嫁接到固定電話網上,用中國電信已經比較發達的網絡,前端再接上PHS的無線技術,不就成了一個建立在固定網上的小手機嗎?

徐福新為自己的發現激動不已。所以第2年,也就是1997年,他就以郵電部中國專家研修團團長的身份到日本去考察PHS項目。

當年紅遍全國的小靈通,為何突然銷聲匿跡,這背後的故事令人深思

徐福新


而考察結果也很順利,當時徐福新如獲至寶,回國後立馬就開始推進相關業務。

然而事與願違,當時基本沒人看好這項業務。

因為這種業務算是固話的延伸,和當時的移動3G比起來,屬於落後淘汰的技術,並且和大佬們的發展願景是背道而馳的。

就在徐福新一籌莫展的時候,出現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這個人叫做吳鷹,也是UT斯達康(UTstarcom)公司的創始人。

當年紅遍全國的小靈通,為何突然銷聲匿跡,這背後的故事令人深思

“大鬍子”吳鷹


就是吳鷹,瞅準了PHS技術的商機,和徐福新一拍即合,決定全力將PHS技術引入中國。當時UT斯達康花了幾千萬,買下了這個技術。

而“小靈通”這個名字,就是徐福新參考多年前《小靈通漫遊未來》這本科幻故事給取的,所以徐福新也被後來的人稱為“小靈通之父”。

當年紅遍全國的小靈通,為何突然銷聲匿跡,這背後的故事令人深思

葉永烈寫作的中篇科學幻想小說,於1978年8月出版


而小靈通一經推出,也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購買的人絡繹不絕,畢竟當時能買的起手機的人還是少數,而小靈通的價格只要幾百塊,至於外形看上去和手機也基本差不了多少。


當年紅遍全國的小靈通,為何突然銷聲匿跡,這背後的故事令人深思

UT生產的小靈通


並且電信當時推出的小靈通套餐也令人心動不已。

單向收費,接聽不要錢,月租20元,通話費每分鐘只需要2毛錢。

當年紅遍全國的小靈通,為何突然銷聲匿跡,這背後的故事令人深思


這個資費是什麼概念呢,僅相當於當時移動手機套餐資費的五分之一。

所以小靈通一經推出,立馬就火的不行,火到什麼程度呢,當時基本上所有的青少年學生,手裡拿著的,幾乎都是小靈通,當時走在街上,最吸人眼球的一道風景線就是,幾乎個個年輕人的脖子上都會掛著一根鮮黃色的帶子,而下面掛著的,就是一臺小靈通電話。

這樣的火爆,讓移動立馬就坐不住了,用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流失,移動開始吃不消了,於是就去信息產業部告狀,說小靈通是鑽了政策的空子,移動認為小靈通用的是移動通信技術,這樣的做法屬於“違規”。


雙方你來我往,爭執不下。所以,政策上反覆了幾次,小靈通業務也被叫停過,這件事連帶著影響,弄得UT 在股票市場上波動起伏很大。

當年紅遍全國的小靈通,為何突然銷聲匿跡,這背後的故事令人深思


直到2000年6月,原信息產業部下發通知,將小靈通定位為“固定電話的補充和延伸”,這才標誌著限制小靈通發展的政策有所鬆動。

後來小靈通業務開始進入高速階段,無比迅猛地發展了起來。

到了2004年,小靈通當時實現了全國開通,用戶數也將近突破了5000萬。

當年紅遍全國的小靈通,為何突然銷聲匿跡,這背後的故事令人深思

當時小靈通的廣告主打健康


而當時小靈通的生產商,UT斯達康控股,更是被美國權威雜誌《商業週刊》評選為全球IT百強企業,一時風頭無兩,創始人吳鷹也頻繁出現在各大酒會,雜誌封面。


當年紅遍全國的小靈通,為何突然銷聲匿跡,這背後的故事令人深思

有歷史紀念性的一刻


全國各地的運營商來都來堵廠家的門口,要求廠家優先供貨,甚至為此還暗地裡給廠家領導送禮。而這種事情,放在現在是不敢想象的。

到了2006年,小靈通用戶數將近破億,可以說,這是一個小靈通的時代,當時基本上科技產業最大的熱門話題之一就是小靈通,甚至有一些廠家擠破頭了,要進來分一杯羹。


當年紅遍全國的小靈通,為何突然銷聲匿跡,這背後的故事令人深思

中興生產的小靈通,當時中興就是靠小靈通業務迅速做大


然而物極必反,小靈通的技術畢竟屬於落後技術,所以當它幾乎以一種不正常的方式紅極一時的時候,那自然會被自然的力量給重新糾正,所以小靈通的業務也是在這一年,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然而真正讓小靈通墮入深淵的,卻不是別人,而是它真正的“老東家”電信。


2008年,運營商第三輪拆分重組,電信終於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移動通信牌照,並且從聯通手上買來了CDMA網絡。

而有了“新寵”,電信便自然就冷漠了小靈通。

於是,電信在小靈通方面的投入不斷降低,加上各大運營商手機資費不斷下調,小靈通的競爭力大幅下降,用戶數開始明顯下滑。

2009年2月,政府主管部門明確要求所有1900-1920MHz頻段(也就是小靈通的頻段)無線接入系統應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頻退網工作,以確保不對1880-1900MHz頻段TD-SCDMA系統產生有害干擾。

然而電信也拖了一段時間,但是這個時間也沒有多久。

直到2014年小靈通終於正式退網,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UT斯達康這家諾大的企業,也因為小靈通的沒落,慢慢的泯然眾人。


其實後來有很多人評價UT,認為如果當時的UT靠著小靈通賺的錢應該是有翻身機會的,但是奈何當時UT把賺來的錢,基本上用於瘋狂收購公司,網羅各類人才,準備搞自己的WCDMA,後來的故事,便是一口想吃成一個胖子,結果引起消化不良,再加上3G政策當時已經明朗化,所以一夜之間UT便衰落下去,從此再難翻身。

小靈通的沒落,UT的結局無不令人唏噓,如果回到多年前,UT的轉型戰略可以穩紮穩打,不急於冒進,再擁有相關的人脈和資金,是否今天的UT能夠成為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呢,當然歷史已經造就,至於結局如何,也不是我們能夠揣測的了。

我是慕容古奇,一個喜歡研究歷史事件來引發思考的人,擅寫舊聞軼事,如果你也感興趣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