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傳統套路《達摩劍》,附分解示範講解視頻

達摩劍總目錄:

( 第一路)(預備勢) 1達摩捏訣2仙人指路 3馬蹴落花 4二龍戲珠 5撩陰 6二馬分鬃 7古樹盤根 8鷂子翻身 9劈面 10定陽針 11橫江飛渡 12掃龍 13童子拜佛

(第二路)14旋風抹脖 15虛式分金16古樹盤根17翻身探果 18金龍吐舌19探海屠龍20弓式分金 21餓虎撲羊 22定陽針23橫江飛渡24掃龍

(第三路)25虛式分金 26古樹盤根 27翻身探果28金龍吐舌29獅子張口 30朝天一炷香

(第四路)31當頭棒喝32兩龍出穴33虛式分金34古樹盤根35翻身探果36金龍吐舌

37獅子張口38朝天一炷香

(第五路)39金剛伏虎40九品蓮臺41罡風掃葉

42定陽針43橫江飛渡44獅子張口45漁人撒網46定陽針47橫江飛渡48獅子張口

49漁人撒網 50定陽針51橫江飛渡52掃 龍53童子拜佛

(第六路)

54起鳳騰蛟 55荊軻刺秦56逥馬劍

(第七路)57金輪渡劫58浮丘挹袖59洪厓拍肩60風擺楊柳61定陽針62燕子穿簾

(第八路)63圓轉如意 64虛式分金65蘇秦背劍66雙丸逆轉67金輪渡劫68十萬橫磨

69回頭是岸 70皈依我佛 (收勢)

達摩劍勢法詳解:(劍術的練法:劍術套路是實戰招法編在一起構成的,它的作用有三個:一是本門精華招法的貯藏庫;二是練習手、眼、身、法、步;三是練習功力。套路中的招法要單獨反覆操練,叫“單操”,單操須二人對抗實戰演練,有危險性,僅練套路是不成的。)


少林傳統套路《達摩劍》,附分解示範講解視頻

(第一路)

一式 達摩捏訣

1.動作要領:身體直立面南方,目平視前方,左手捏劍訣(劍訣前已述,不重複)掌心向上貼於左腰肋處。右臂垂直,右手虛握劍把,大拇指在劍把前面 ,其餘在劍把後,劍鋒向上,劍刃東西,兩腳成並步 (並步前已述,不重複)。

二式 仙人指路

(1)動作要領:身體保持不動,左訣指翻轉,訣指向上掌心向南向前推出

(2)技擊含義:1.進攻和對短兵器而言,實際運用可指上打下,指東打西,多用一個“哄”字,水無常形,兵無常勢,練習時向前指,對敵時靈活用。2.對長兵器可撥開或抓住以配合下一個動作。

三式 馬蹴落花

(1)動作要領:左訣收回,置於腰際,右劍以腳、、腿、臀、胯、腰之力向前推出,力達劍鋒,左腳前出一步,成左虛步(前已述,不重複),三個動作同時完成,隨即用行步式前進三、五步。(行步式:技擊常用步型,身體微下蹲,前腳尖先落地,後腳舉步象馬後踢之勢,防敵後襲有嚇阻作用,必要時,真正後踢)。

(2)技擊含義:1.左手抓敵長兵器杆部,後拉同時,推劍斬敵手或直接以中刺刺其胸腹。手到,步到,因此腳同時前進一步,做到三同時。2.對短兵器時的推劍:左訣向後,右劍前推或中刺形成爭力,助劍發力,力達劍鋒,使敵難以格擋。3.行步為了在攻擊前面之敵時,嚇阻或隨時後踢後面之敵,身體正直,著地後的腿微屈,支持全體重量,抬起後的腿相機變向、變步以近敵攻敵。行步練習時,手可放平,劍垂直,劍鋒向上,對敵時,手向下約與腰部平,劍向斜上方和臂約成90°角以防禦敵之攻擊。

四式 二龍戲珠

(1)動作要領:行步三、五步後,右腳向西南一大步,做右弓步(弓步前已述,不重複),右劍自上而下做直擊又稱天斬劍,斬至與臂平為止,劍鐓抵至右腕下,不可抵空,必要時可崩擊。(崩擊前已述,不重複。)左訣在在右劍直擊的同時,由腰際向東推出,掌心向東,抉指斜上。挺胸塌腰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向前行步,向西直擊視敵而動不拘泥,右劍直擊敵首、胸部。劍鐓抵腕是一擊不中後,進而用崩擊,擊敵胸腹手腕等部位。或假以直擊,使以崩擊等,需靈活運用。抉指東指,一是用爭力摧劍力,二是用來平衡身體。

五式 撩陰劍

(1)動作要領:右腳以左腳為軸心,越過左腳向東邁出一步,仍為右弓步,右劍在轉身的同時從西往東自上而下又向上撩擊(撩擊前已述,不重複)至於右臂平為止,(此為正撩挽花,較簡單無圖示)劍鋒向東,掌心向上。左訣待劍撩至定點,壓於右肘內側面向東,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轉身撩擊取身後之敵或激去敵襲來兵器。撩擊的部位從襠、腹、胸至咽喉。中國劍術不同於四方擊劍只對付一方,所以中國武術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瞻前顧後,左右逢源。當然1對1的格鬥,則專注一方。中國劍劍柄較長,無護圈,便於必要時雙手握持,加大攻擊力。左訣壓右肘很多時候寓意皆可雙手使劍。

六式 二馬分鬃

(1)動作要領:右劍在身體右側,從上到下向後再向上挽逆花,至上頂點時由上斬下,劍鋒至正東時,劍鐓抵住手腕以腕臂力量立即揚鋒向上。左訣在在劍挽逆花時離開右肘向左移動,待右劍擊至與臂平行時,再回來壓在右肘內側,劍挽花時抬起右腳,劍斬平時,落地轉向北移成馬步,上述動作同時完成,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敵械取我下部,我抬右腳避之,同時挽逆花,向下的半圈洗去敵械,向上的半圈中即可威脅後面之敵,又可激去從後襲來的兵器。斬下則直擊取敵的首、胸、腹部,若未中,立即以崩擊擊敵腹、胸、喉或腕部。這時劍已豎起防敵械攻擊,數個攻防盡在一個逆花配合的直擊、崩擊之中,此逆花較簡單不用圖示。練習時手臂放平,對敵時手可與腰齊,劍與臂成90°,防護腹、胸、頭部。

七式 古樹盤根

(1)動作要領:右劍轉鋒下掠在面前挽順花(或劍鋒上指在前面挽逆花),在上撩的頂點向東斬下,斬至與臂平行,劍鐓與手腕相抵時,利用腕臂的力量進行崩擊,劍鋒向上。左訣隨劍挽花離開右肘,待劍向東直擊時,向西翻掌,經面前直指西方,以用掙力摧劍力。左腳在右劍向東的同時提起,經右腿後向東插進一步,做交叉步(交叉步前已述,不重複)身體向北,轉頭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因敵械從右前襲來,所以以順花(或逆花)應對,起手半圈為洗去(或激去)敵械,後半圈,以天斬劍逥斬至右,取敵首、胸、腹部。一擊未中,使用崩擊,攻敵腹、胸、首或手腕。左腿向東插進一步,可使我劍增加攻擊長度。該順花或逆花較簡單,無需圖示。練習時,兩臂平舉,對敵時,右臂可斜下垂至腰,劍與臂成90°角,以防護手、胸、腹部。

八式 鷂子翻身

(1)動作要領:右劍倒鋒向南格擋,隨即向東抹擊,左訣在格擋抹擊的同時向上指,然後迎面而下捲上向西指,右劍繼續向北、西、南拖帶抹擊,兩腿在抹擊的同時旋轉跳躍向東橫進一步劍峰指東時由上向下做弓形天斬劍,劍與臂平時劍鐓抵住手腕,此時兩腳同時落地,整個身體旋轉360°,並向東了橫進一步,劍借腕臂之力向上崩擊。在練習初期一次旋轉360°較難,可先向南轉身,面南時成馬步,然後先提起左腳縱身向後方旋轉,兩腳分先後跳起,向東橫進一步。左腳先跳,右腳跟跳。左腳勿先落地等右腳跳起身體旋轉180°並向東橫進一步後,兩腳同時落地,面向北成馬步目視劍鋒。(該挽花較複雜以圖示之)

(2)技擊含義:右劍倒鋒外格,擋去敵襲來的器械,隨之橫末敵喉、目。我劍在上,敵向我下部掃膛而來,意在擊我雙腳,我用跳步避之,隨即移步換形,實施攻擊。在上式中,右腿壓住左腿,故先提右腿,再提左腿。面南成馬步時,先提左腿,再提右腿,動作要敏捷迅速。一般跳步,分先後而跳,先提起的腳是離敵較近的腳。旋跳中,劍橫鋒旋末,嚇阻四面之敵,劍鋒所到,沾敵便取,有較大的威懾力。

九式 劈面劍

(1)動作要領:劍在面前挽一逆花,在逆花的末式時由馬步轉成右弓步,此時,劍在右弓步前膝前,左訣隨劍挽逆花收至腰部再上引至胸前。(見達摩劍9-1照片)此時右腳一跺,左腳乘勢向東橫進一步,轉體成馬步,右劍在轉體的同時,反肘向東撩擊(掌心向南)隨後拖掠至西掌心向外,劍鋒向東斜上方,左訣隨身體轉動指向斜上方指,待劍鋒斜向東指時,訣指指向東方,面向正南,目視前方。(挽花見圖示)。

(2)技擊含義:敵以械攻我,我起逆花,洗格敵械,故右手反掌高提劍把,劍鋒在下已得拗勁,(此一式也可作防守門戶)隨之跺腳,震懾敵人,橫進一步,劍到步到,反撩敵方。(和防守門戶靈活運用,隨機應變)。左訣在胸前,亦可撥襲來之敵械杆部,進步撩敵襠、腹、胸、喉。

(淺談達摩劍中的劈面術及在抗日戰爭中大刀隊的應用

達摩劍中的劈面一術,其技擊性很強,精華所在就是反提劍柄,劍鋒向下,得其拗勁。武林俗語“陰把槍,倒把劍,天下無敵。”進攻來講,可以反手即用撩擊,攻敵的襠、腹、胸、喉、腕,或用拗勁將劍從下向上揚起以弓形天斬劍攻敵首、胸部,遇敵向上格擋,可順敵勢由上向下反撩。或直擊一擊不中,可用崩擊擊敵襠、腹、胸、喉及腕部,組合運用奧妙無窮。就防守反擊而言,此門戶甚好。敵械襲來,可向左或向右格擋,格擋之後,或用撩擊或用直擊反擊。在組合運用崩擊、挽花,配合腳下移步換形,變化莫測,左手在胸前,敵之槍、棍刺、戳來可用左手撥去,移步換形或進步或側步用撩擊、直擊、崩擊擊敵要害。倒提劍把劍鋒向下,還可以以劍刃吃住敵械,一格後抽劍便走,移步換形,搶外門欲取敵項就使劍挽一小平花抹擊。要取敵腕,就挽一小立花,截敵手腕。也可雙手持劍加強攻擊力(這也是中國劍無護圈,劍柄長的優勢)。總之,利用劈面式,靈活運用格、洗、直擊、崩擊、撩擊、抹擊、挽花,配合移步換形一個劈面可有許多用法。

小時候聽老家的老人講,抗日戰爭中大刀隊靈活運用劈面式是這樣的,日本鬼子的步槍和刺刀較長,較重。而鬼子的身材較矮。因而大刀隊對敵的基本姿勢是,雙手倒提刀柄,刀鋒向下,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側身站立,刀在身體右側,鬼子由左向我胸口刺來,我軍即用刀向左格擋,順勢挽一小立花將鬼子步槍撥走,左腳隨即向前一步雙手持刀向鬼子脖子砍下。如果鬼子由右向我刺來,我向右撥敵槍順勢撩擊敵右臂,再挽一小立花左腳同時向前一步,雙手持刀向鬼子脖子砍下,這一招使不少鬼子斷臂,掉腦袋。如敵避而走之,又一槍向我刺來,我軍即雙手持刀向左挽一小逆花,洗去敵槍,同時右腳上一步,刀向鬼子襠部撩擊,此時又成劈面的門戶,如鬼子躲過這一擊,再向我刺來,我即用上述第一招再行反擊。這三招,兩個砍頭,一個撩陰的兩式。所以俗稱三招兩式。正像程咬金的三斧頭,能躲過去的比較少。所以破鋒刀三招兩式砍得日本鬼子心驚膽戰,不得不裝備鐵脖套防備大刀隊,成為世界軍事史的一大笑談。(我小時老家還有該種刀,約三、四斤重,刀身闊稍短,柄長,後端是個大圓環)可見達摩劍中的劈面術,在驅日寇殺鬼子中戰績赫赫。)

第十式 定陽針

(1)動作要領:劍逥鋒指西,沉肘至右前胸部掌心向內,同時左訣收回至頭前上方掌心向外,身體略向東移(見相冊10-1)。右劍向西南上方斜刺,左訣斜下向後切掌心向上,左腳提起成右獨立步(獨立步,前已述,不重複)。注意:劍的上刺,左訣的後切,左腳的提起三個動作同時完成,上刺之力要力達劍鋒。身體正南,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劍逥鋒指西沉肘至右胸前為了格敵襲來兵器,同時曲肘捧劍已得屈伸之力。訣指向上引是為了使身體重心一致,還為下切蓄力。劍上刺敵之部位是眼睛、咽喉,劍的上刺與訣指的下後一切,同時進行形成爭力,以催劍力,力達劍鋒使被刺之敵難以招架。訣指的後切還寓意:如格開敵械並用左手抓住時,也可下拉敵械。形成助力。左訣指斜下後,右劍斜上前,保持重心穩定。左腿提起,使攻敵的距離加長,力量加強。

十一式 橫江飛渡

(1)動作要領:右劍從西南向東橫擊,劍平行,掌心向北,左訣隨劍橫擊到位壓在右肘內側,同時左腳向東邁出一大步,成左弓步,面向東,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此為橫擊劍法,在防守講,可以洗去襲來的敵械,作為攻擊,可以橫擊敵方的腰腹、膝關節、及迎面骨,但注意不要攻擊敵方的大腿,因為一個體格強健的敵方一般大腿受傷後,戰鬥力損失不大。劍之用法,攻其要害,一劍制敵,切記。

十二式 掃龍

(1)動作要領:上式左弓步未變時,劍從上往下卷北在面前挽一順花,順花的高點約與眉齊,挽花的末勢將右腳提起,越過左腳向東邁進一步,落地即以兩腳掌為軸從左向後旋轉180°,轉至正西成左虛步。劍在旋轉地同時拖掠斜擊至劍鋒指西,高約在腳踝部,掌心向上,劍水平。左訣在挽花時離開右肘,在面前向上劃半圈後隨旋轉指西方,待劍斜擊至定點時,壓於右肘內側。面向正西,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起手挽花由右向左掠的的頭半圈洗去(或激去)襲來的敵械,後半圈意在抹擊敵的咽喉或眼睛,(也稱抹眉掃龍式),一個挽花前半圈是防守,後半圈就是進攻。挽花雖一圈,攻、守全備矣。而進步向東也為搶外門,移步換形,挽花末勢轉身斜擊,意在取敵的迎面骨或腳踝處,也可激去襲來的敵械。實際應用單向對敵時,可在移步換形後斜擊敵腳,這樣一個挽花帶著一個移步換形的斜擊,(無需轉身)使敵難防矣。此處的轉身主要是為了過門,(當然也可取後襲之敵)為劍法兩路的銜接樞紐。

十三式 童子拜佛

(1)動作要領:右劍隨轉腕向上挑擊,劍刃垂直,劍鋒指後。左訣屈肘,訣指上指,掌心向右,大臂貼於左胸前,挑擊的同時,提起左腳,成右獨立步。

(2)技擊含義:此為挑擊,劍由下向上挑擊,攻擊的部位從襠部開始直至咽喉下顎,所謂挑到頂,也可挑擊其腕部,練習時逥鋒指後,對敵時則不必,技擊時如一挑未中,馬上換為直擊或刺擊。

(第二路)

第十四式 旋風抹脖

(1)動作要領:劍挽一個順平花(劍鋒向北向左平旋指西)定點時劍鋒高不過眉,低不過脖。劍刃水平,掌心向上。挽花同時左腳落下,右腳向前一步,左腳再向前一步,成左弓步。即劍一個順平花,腳同時向前走兩步。左訣在劍抹至定點時壓於右肘內側,身體正西,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敵械向我頭部襲來,我起手半圈洗掉敵械,後半圈抹敵脖子或雙目,注意:該式是一個大平花,所以經過頭頂時,劍刃一定要水平,以免敵械擊下時造成自傷。一圈兩步練習時直走,但對敵時要搶外門,移步換形,也稱“偷步”,做到劍到步到,步到劍到。要細心體會精心練習,走好步子在擊劍格鬥中十分重要。在以下的虛式分金,古樹盤根都有偷步的走法,一定要練精用活。順平花前已述,不重複,無需圖示。

十五式 虛式分金

(1)動作要領:右劍在右側向後挽逆花至頂點後,反肘反腕以拗勁向前下方斜刺而下,掌心向北,在挽花的同時,右腳先向前邁進一步,屈膝站穩,左腳再向前一步,成左虛步,左訣在劍刺下至定點後,壓於右肘內側。(注意該式也是一花兩步,即挽一個逆花的同時,前進兩步),身體向西,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上式中,我劍上末敵目、喉,下面空虛,敵易攻之,所以起手半圈反肘向後掠下,意在洗去敵械,後半圈反肘反腕,由上向下斜插,是為了取敵的腳踝前部(腿與腳的結合部位,血管、韌帶、神經豐富,擊中後敵可喪失戰鬥力。即使稍有偏差,刺在腳背上,也可造成較大殺傷)。下刺一定力達劍鋒,偷步前已述不重複,注意練時直走,戰時搶外門,隨機而動。

十六式 古樹盤根

(1)動作要領:右劍借反肘拗勁,反手由下向東向上挽一順花,(劍鋒後指上起之時,反肘轉為正肘)。以弓形天斬劍直擊,劍與臂平時,劍鐓抵腕,以腕臂的力量向上崩擊。劍始動時右腳向西一步,腳尖向南,隨即左腳向右腳後插進一步,成交叉步。(即偷步,劍挽一順花,腳前進兩步)。左訣在劍動時,在面前畫半圈,劍至定點時指向東方,身體略偏東南,首向西轉,目視劍鋒。上述三動作同時完成。

(2)技擊含義:上式的反肘反腕得拗勁,敵械向我襲來,起手的半圈激去敵械,利用偷步移步換形,後半圈以天斬劍直擊取敵首、胸、腹部,一擊未中隨之用崩擊取敵腹、胸、喉或手腕,左腿向右腿後插進一步,可使我劍增加攻擊長度,併為下一動作做好準備。

十七式 翻身探果

(1)動作要領:兩腳以腳掌為軸,向東北方向扭轉身體,成右弓步,右劍隨身體扭轉拗勁反肘掠下再向正東撩擊,撩擊高度約與臂平,掌心向上,左訣在右劍撩擊至定點時,壓於右肘內側,身體向東北,目視劍鋒。該式右劍的用力是身體的扭轉產生的拗力,全身之力,灌注於劍鋒。

(2)技擊含義:在上式中,劍在右側,左邊之敵趁虛攻擊,所以用撩擊應對。這種交叉步的撩擊,也是撩擊的一種,巧妙之處在於對交叉步來說不用動腳,只要把身體稍一扭轉,得其拗勁,劍既可以撩擊敵人的襠、腹、胸、下頜,或激去襲來的兵器。且身體扭轉所得的拗勁催助劍力攻擊力度較大。

十八式 金龍吐舌

(1)動作要領:劍鋒指下隨右腿的退勢向後掠,掠過右腿外側時,挽逆花向上,向前,劍鋒東指時,即下斬敵腳。右腿隨劍勢退後一步,成左弓步,左訣在劍下斬時用力伸直,以催劍力,待劍斬至定點時,訣指斜指西方。上身向東略前傾,目視劍鋒。上述三個動作,同時進行,一氣呵成。(攝影在運動中進行,所以左訣已從西運動了一定位置本應在身後,現在身體一側,右劍也抬起了一些,練時注意。)

(2)技擊含義:1.上式我從下向上撩擊敵方時,敵方下洗進步攻我,我即借敵下洗之力挽花同時撤步避敵,然後下斬敵腳。2.敵械向我右下盤襲來,我後撤避之,同時起手半圈洗掉敵械,後半圈反攻敵腳部,一個逆花下斬,具有防、攻雙層意義。

十九式 探海屠龍

(1)動作要領:右腳先由南越過左腳在東面落地,腳尖對西南,暫時形成交叉步,右劍回鋒指西,此時腕橫,反掌屈肘,橫臂貼於胸前,左臂上舉,訣指指西,身體隨步式轉面向西南(見圖片19-1)。而後提起左腳由後而向東,屈膝懸空,膝蓋斜向下,腳底向天,腳尖略指東北右腿微屈獨立支持全身體重,右劍下刺西南下方,力達劍鋒,左訣向斜上方反肘指出,位於背後,掌心向上,臂伸直訣指向東北斜上方,身體隨下刺向前傾斜。

(2)技擊含義:上式中,我劍在前,右腳在後,後面之敵易趁虛攻擊我右腳,所以我右腳繞前而過以避之,在身體左側落地形成暫時交叉步可得拗勁,而後下刺反攻敵腳,左腳反翹,身體前傾,訣指後指均為了達到以爭力拗勁催劍力,加大攻擊力度,同時訣指後指還有平衡身體重心的作用。

二十式 弓式分金

(1)動作要領:左腳借上式向西邁進一大步,落地後成左弓步,右劍在左腳邁進同時,倒鋒反肘掠過右膝外側,用反肘反腕得拗勁挽逆花自上插下刺擊敵腳,左訣在劍刺至定點時,壓於右肘內側,身體向西,略向前傾,目視劍鋒。(注意攝影時攝了背後,應攝側面,角度取得不對,練時注意)。

(2)技擊含義:在上式中,劍在西方,則右後之敵易從此處攻之,故起手半圈洗掉敵械,後半圈攻敵腳背,練習如此,實際運用可視敵情取敵下盤。使用弓式分金因上式左腳懸空,故邁步落地後成左弓步,可平衡身體,並借下衝的力量,增加劍的攻擊力度。

二十一式 餓虎撲羊

(1)動作要領:身體扭轉向北,使右臀部儘量靠近左腳,成右僕步(右僕步,前已述,不重複),右劍借扭轉的拗力由上而下劃半圈使用天斬劍直擊,擊之低點,抵住手腕,利用腕臂力量立即暑期崩擊,劍鋒斜指東上方,左訣指西,掌心向下,頭向東轉,目視劍鋒。

(2)技擊含意:屠龍,分金二式皆向西攻擊,東方空虛,敵易攻之,所以扭身向東面之敵以天斬劍用直擊崩擊攻之,也可先以直擊洗掉敵械,再以崩擊擊敵襠、腹部或手腕。

二十二式 定陽針

(1)動作要領:右劍逥鋒指東,沉肘至右前胸部,掌心向內,同時左訣回收至頭前上方,掌心向外,然後,右劍向東北方向斜刺,左訣斜下向後一切,反掌置於左後方,掌心向上,左腳提起成右獨立步(見照片22-2)。注意:劍的斜上刺,左訣的後切,左腳的提起,三個動作同時完成,上刺的力一定要力達劍鋒。

(2)技擊含義:在第一路十式中已述,此處不再重複。

二十三式 橫江飛渡

(1)動作要領:右劍從東北向西橫擊劍平行,掌心向南(橫擊的部位是腰腹、膝蓋,及迎面骨,圖示部位是迎面骨,實際運用可是敵情,靈活使用)。左訣在橫擊到位後,壓於右肘內側,左腿向東北方邁出一大步,成左弓步,面向西,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已在第一路的十一式講述。此處不再重複。

二十四式 掃龍

(1)動作要領:上式左弓步未變時劍由上往下卷南,在面前挽一順花,順花的高點約與眉齊,挽花末勢,將右腳抬起越過左腳向西邁進一步,右腳落地後,以兩腳掌為軸向左旋轉180°轉至正東,成左虛步,建在旋轉地同時拖掠斜擊至劍鋒指東,高約腳踝部,掌心向上,劍水平,左訣在挽花時離開右肘在面前向上畫半圈後,隨旋轉指向西方,待劍斜擊至定點時,壓於右肘內側,面向正東,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見第一路十二式,不再重複。

挽花圖示也見第一路十二式,為方向相反,不重複。

(第三路)

二十五式 虛式分金

(1)動作要領:右劍在右側向後挽逆花,反肘反腕以拗勁向前下方斜刺而下,掌心向南,在挽花的同時,右腳先向前邁一步屈膝站穩,左腳再向前一步,成左虛步,左訣在劍下刺至定點,(該式挽一個逆花前進兩步)。壓於右肘內側身首向東,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第二路第十五式已述,不再重複。

二十六式 古樹盤根

(1)動作要領:右劍借反肘至拗勁,反手由下向西向上向東挽一順花,(劍鋒後指上起之時,反肘轉為正肘),以弓形天斬劍直擊,劍與臂平行時,劍鐓抵腕,以腕臂力量向上崩擊。劍始動時,右腳向東進一步,腳尖向北,隨即左腳向右腳後插進一步即為偷步,成交叉步(劍挽一花,前進兩步),左訣在劍始動時,在面前上舉畫半圈,劍至定點時,指向西方,身體略向西北,頭向東轉,目視劍鋒,上述三動作同時完成。

(2)技擊含義:第二路十五式已述,不再重複

二十七式 翻身探果

(1)動作要領:兩腳以腳掌為軸向西南方向扭轉身體,成右弓步,右劍隨身體的扭轉拗勁反肘掠下再向正西撩擊,撩擊的高度約與臂平,掌心向上。左訣在撩至定點時,壓於右肘內側,身體向西南,目視劍鋒,在該式中劍的用力是身體扭轉的拗力,全力灌注於劍鋒。

(2)技擊含義:在第二路十七式中已述,不再重複。

二十八式 金龍吐舌

(1)動作要領:劍鋒垂下,隨右腳的退勢向後掠,經過右腿外側時,挽逆花向上向前,劍鋒指西時即下斬敵腳。右腳隨劍勢退後一步,成左弓步,左訣在劍鋒向前下斬時用力伸直,待劍斬至定點時,訣指斜指東方,上身略前傾,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在第二路十七式中已述,不再重複。

二十九式 獅子張口

(1)動作要領:右腿屈膝抬起,成左獨立步,右劍轉腕使掌心向上,劍刃水平,屈肘抱劍放於胸前,劍鋒指東,左訣抬起放於頭部上方上述動作同時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馬上右腳向東邁出一步,成右弓步,右劍在邁步同時向東刺出,左訣在刺出的同時向西平推,身體向東,目視劍鋒(見達摩劍相冊29-2),上述動作短時間內同時做完,一氣呵成。

(2)技擊含義:此為中刺劍,在上式中我劍在西,右後空虛,敵易攻之,我以逥鋒東指,格走敵械,乘隙而入一劍中的。屈肘捧劍為了屈握伸之,得其拗力。左獨立步向前落地,加大了攻擊距離,增強了攻擊力度。左訣先置於頭上方,而後向後平推,一是為了平衡身體重心,二是利用爭力增強了攻擊力度。所以利用腳向前邁進的力量、左訣的爭力和屈握伸之的拗力,三力合一,力達劍鋒,其攻擊力度相當大,使敵很難避防,其攻擊的主要部位是胸、腹。一針見血,洞穿敵軀。

三十式 朝天一炷香

1)動作要領:在上動之末,右劍刺出,逥鋒上指,在面前挽一逆花,花的末勢右劍在右膝外側(見挽花圖示旁右圖,類似9式劈面式,身架為右弓步),然後隨轉體形勢,利用反肘反腕得拗勁向東撩擊,同時左腳向東繞過右腳,在右腳東南落地。兩腳同時轉動約180°,腳尖正西。右劍在隨身體後轉同時做拋物線式運動,身體轉向正西時,全臂垂直放下,劍略平,刃垂直,鋒指正西。左訣運動較為複雜單獨講釋:劍開始挽花時,訣指暫收至左肋下,劍做撩擊時,訣指當面而起,隨轉身180°同時做劃圓運動,面向西時,訣指就下垂至腹部,此時,訣指當面直舉,反掌向上,橫訣置於頭頂,訣指斜指北方。成並步站立,目視西方。

(2)技擊含義:上式中刺未果,敵復向我攻之,我即起逆花洗去敵械,隨之以上步扭身之力加反肘反腕拗勁撩擊敵人(詳見九式技擊含義)撩擊的部位是襠、腹,胸、喉。轉身是為過門之用。左訣起輔助作用,在劈面中可用於撥敵械杆部。轉身的上舉,可以招架敵上刺或下擊的器械,為下一動作的擊殺做好防禦進攻準備。

(第四路)

三十一式 當頭棒喝

(1)動作要領:右劍向上平挑,平挑時劍鐓略抵手腕(注意不要混於崩擊),同時右腳進一步,左訣隨劍勢向下。劍再劈下,左腳同時再前進一步成左弓步,劈至與劍平行。左訣待右劍劈至定點後壓於右肘內側,熟練後,兩進步變成跳步進攻。身體向西,目視劍鋒,(因攝影取得角度關係,有點側後,不是正側面,練時注意。)

(2)技擊含義:在上式中,左訣以挑起敵械,右劍挑擊敵的襠、腹、胸、手腕、喉、下頜,當一擊不中,或遇敵械下壓時,可借敵械之力向下劈(直)擊。視情況,可用跳步連續攻擊,也可雙手持劍,加大攻擊力度。挑到頂,劈到底。練習講劈到臂平,實際可再低之敵腹部,劈的部位,是首、胸、腹。

三十二式 兩龍出穴

(1)動作要領:右劍在身體右側挽逆花,挽花使動,右腳震腳墊步,向前進半步,隨即左腳再向前一步,暫成馬步,,此時右手在右耳旁,左訣反肘反掌在左耳旁,上述三動作同時完成。隨即擰腰蹬胯右劍左訣同時刺(伸)出,左訣伸出時和右臂同高,在耳兩側反肘反掌,訣指掌心南向。注意此式為上刺,刺出時,以腳、腿、腰轉體拗勁催動劍勢,意在使敵難以防避,一劍制敵。

(2)技擊含義:起手挽逆花意義有二:一是洗去敵器械,二是為了得拗勁,墊步進步為了增加攻擊長度,震腳是為了震懾敵人。然後借從腳到腰轉體的拗力和挽花的旋轉力量將劍刺出,刺激的部位是敵咽喉,首、眼等。

三十三式 虛式分金

(1)動作要領:右劍在右側,向後挽逆花,反肘反腕以拗勁向前斜下方刺擊,掌心向北。挽花同時,右腳先向前邁出一步屈膝站穩,左腳再向前一步,成左虛步,左訣在劍下刺至定點,壓於右肘內側,身體向西,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因上式我劍在上,下面空虛,敵易攻之,所以起手半圈意在洗去敵械,後半圈反手攻之。詳見第二路,十五式的技擊含義說明此處不再重複。

三十四式 古樹盤根

(1)動作要領:右劍借反肘之勢,反手挽一順花,以弓形天斬劍直擊,劍與臂平行時,劍鐓抵腕,以腕臂力量向上崩擊劍始動時,右腳向西進一步,腳尖向南,,隨即左腳左腳向右腳後插進一步成交叉步,左訣在劍始動時,在面前畫半圈,劍至定點時,指向東方。(同二路第十六式)。

(2)技擊含義:同第二路十六式,不再重複。

三十五式 翻身探果

(1)動作要領:兩腳以腳掌為軸,向東北方向扭轉身體,成為右弓步,右劍隨身體的扭轉拗勁反肘掠下,再向正東撩擊,撩擊的高度約與臂平,掌心向上。左訣在在右劍撩擊至定點時,壓於右肘內側,身體略向東北,目視劍鋒。在該式中,劍的用力主要來自身體扭轉的的拗力和反肘反腕的拗力,兩力疊加後,全力灌注於劍鋒,撩擊部位從襠部、經腹、胸下頜也可撩擊腕部或激去敵襲來的兵器。

三十六式 金龍吐舌

(1)動作要領:劍鋒垂下,隨右腳的退勢向後掠,經右腿外側時,挽逆花向上,向前,劍鋒東指時即下斬敵腳。右腳隨劍勢退後一步,成左弓步,左訣在劍鋒向前下斬時用力伸直,利用爭力,以催劍力,待劍斬至定點時,訣指斜指西方,上身略前傾,目視劍鋒。(因攝影漏拍,手繪補之)。

(2)技擊含義:詳見第二路十八式,不再重複。

三十七式 獅子張口

(1)動作要領:右腿屈膝提起成左獨立步,右劍先轉右腕使掌心向上劍刃水平屈肘抱劍,置於胸前。左訣抬起置放於頭部上方訣指指北見上圖;上述三動作同時完成。然後右腳向西邁出一步,成右弓步,右劍在邁步同時向西刺出,劍刺出後,劍刃垂直,掌心向南。左訣在邁步同時向東平推,上述三動作同時做完,(一氣呵成見相冊二37-2)。身體向西,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詳見達摩劍第三路二十九式,不再重複。

三十八式 朝天一炷香

(1)動作要領:上動末,右劍刺出,逥鋒上指在面前挽一大逆花,花的末勢右劍在右膝外側時類似第九式的劈面式。身架仍為右弓步,利用反肘反腕的拗力向西撩擊(見照片),撩擊的部位是襠腹胸喉或手腕。在挽逆花時身體保持右弓步不變,在撩擊時左腳向西繞過右腳(照片中是處於運動狀態,左腳已隨撩擊運動),在右腳的西北落地,兩腳同時轉動約180°腳尖正東。右劍在隨身體後轉同時做弧形拋物線式運動,身體轉向正東時全臂垂直放下劍刃垂直略平,劍鋒指正東,左訣運動較複雜,單獨講述:劍開始挽花時,訣指暫收至左肋下,劍做撩擊時訣指當面而起(見照片)隨轉身180°旋轉時做劃圓運動,當面向東時訣指下垂至腹部。此時訣指當面直舉,反掌向上,橫訣置於頭頂,訣指斜上指南,此時並步站立,目視東方。(見達摩劍相冊二4路38-2)。

(2)技擊含義:在第三路三十式中已講,不重複。

(3)挽花參考第三路三十式,唯方向相反。

(第五路)

三十九式 金剛伏虎

(1)動作要領:左腳向前邁進一步(也可跳進一步)成左虛步,右腿全區,大腿與地面成水平,開始做不好,可半屈,然後逐漸成全屈。右劍在左虛步的同時在右側由下向上挑擊,劍鋒指西方,右臂斜伸直,左訣收至左肋下,掌心向上,目視東方。

(2)技擊含義:上式中,訣指在上,劍在下,敵械向我上部襲來,我左訣撥出敵械,或抓住敵械後拉,同時用劍挑擊敵方的襠、腹、胸及下頜或手腕。演練時隨逥鋒向後,對敵時,無需如此,至敵頜部即可。

四十式 九品蓮臺

(1)動作要領:此式是一個組合動作,較為複雜,四劍四步,再加坐盤,下面分析解釋;劍逥鋒指東,然後由上向下直擊,要劈到底,右腳向前邁出一步(見達摩劍相冊2照片40-1是下劈動作始動時情況,劍開始下劈,右腳始向前邁進)暫成虛步,左訣一碰右肘內側後離開,上述三動作,同時進行。隨即左腳向前一步,右劍向上挑擊;挑擊有正挑,反挑,正挑掌心向下,反挑掌心向上,此式中正、反挑均可,唯反挑可得拗勁,左訣一碰右肘後離開,此時暫成左弓步(見達摩劍相冊2照片40-2)。三動作同時進行。隨即右腳向東進一步,左腳再向右腳後偷進一步,成坐盤步(坐盤步前已述,不再重複)。右劍在坐盤同時向東斬下(直擊),劍鐓抵腕時迅速崩擊。左訣在同時向右肘內側一碰後,離開右肘,向西伸,為下一動作準備。首轉東,目視東方,動作熟練後,第三步利用跳步攻擊。

(2)技擊含義:此為進攻性技擊,要劈到底,即從首部一直劈下經胸、腹、襠部。再挑到頂,從襠部經腹、胸,到下頜,或挑擊手腕,最後偷進一步攻敵下盤,一擊未中,用用崩擊。主動連續攻擊,勿給敵方以喘息的機會。

四十一式 罡風掃葉

(1)動作要領:以兩腳掌的拗力,向左旋轉180°至面南,右劍隨扭轉之力拖掠,劍鋒指北時,挽一當面花,在挽花的末勢斜擊敵迎面骨及腳踝部,劍刃略水平,劍鋒指西,掌心斜向南上方。此時成右僕腿。左訣隨身體旋轉劃一大圓,訣指指東,身體向南,頭像西轉,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上式之前的動作均攻擊東方,西方空虛,敵意從西攻之,所以以拗力轉身挽花,洗去或激去敵械,在挽花的末勢,以斜擊斬敵迎面骨或腳踝部。

第五路

四十二式 定陽針

(1)動作要領:劍逥鋒指西,沉肘至右前胸部掌心向內,同時左訣收回至頭前上方掌心向外,身體略向東移,暫成左僕步(見達摩劍相冊二42-1)。右劍向西南上方斜刺,左訣斜下向後切掌心向上,左腳提起成右獨立步(獨立步,前已述,不重複)。注意:劍的上刺,左訣的後切,左腳的提起三個動作同時完成,上刺之力要力達劍鋒。身體正南,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見達摩劍第一路,十式,不重複。

四十三式 橫江飛渡

(1)動作要領:右劍從西南向東橫擊,劍平行,掌心向北,左訣隨劍橫擊到位壓在右肘內側,同時左腳向東邁出一大步,成左弓步,面向東,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此為橫擊劍法,在防守講,可以洗去襲來的敵械,作為攻擊,可以橫擊敵方的腰腹、膝關節、及迎面骨,但注意不要攻擊敵方的大腿,因為一個體格強健的敵方一般大腿受傷後,戰鬥力損失不大。劍之用法,攻其要害,一劍制敵,切記。

四十四式 獅子張口

(1)動作要領:右腿屈膝提起成左獨立步,右劍先轉右腕使掌心向上劍刃水平屈肘抱劍,置於胸前。左訣抬起置放於頭部上方訣指指北;(見達摩劍相冊2,44-1)上述三動作同時完成。然後右腳向西邁出一步,成右弓步,右劍在邁步同時向西刺出,劍刺出後,劍刃垂直,掌心向南。左訣在邁步同時向東平推,上述三動作同時做完,一氣呵成。身體向西,目視劍鋒。注意:上面照片是攝影師為了表現氣勢拍的正面圖像,並非身體向南。

(2)技擊含義:詳見達摩劍第三路二十九式,不再重複。

四十五式 漁人撒網

(1)動作要領:上式的弓步中刺後,劍鋒上指當面挽逆花至身體右側(如九式的劈面之勢)。然後向西撩擊,(反肘反腕以的拗力),左腳在向上撩擊的同時抬起從南向西橫進一步下蹲成右僕步,右劍隨步勢拖掠過門後,從西上方以弓形向東下方直擊下斬,待劍鐓與腕相抵後,馬上崩擊。身體由南向北後轉180°,僕步下蹲,目視劍鋒。

(2)技擊含義:敵以械攻我,我起逆花,洗格敵械,或斬敵手腕。而右手反掌高提劍把,劍鋒在下已得拗勁,(此一式也可作防守門戶),橫進一步,劍到步到,反撩敵方。(和防守門戶靈活運用,隨機應變)。左訣在胸前,亦可撥襲來之敵械杆部,進步撩敵襠、腹、胸、喉,下頜,轉身後移步換形以天斬劍直擊後面之敵的首、胸、腹至腳部。一擊未中時,使用崩擊,擊敵的襠、腹或手腕。

四十六式 定陽針

(1)動作要領:右劍逥鋒指東,沉肘至右前胸部,掌心向內,同時左訣回收至頭前上方,掌心向外,然後,右劍向東北方向斜刺,左訣斜下向後一切,反掌置於左後方,掌心向上,左腳提起成右獨立步(見照片46-2)。注意:劍的斜上刺,左訣的後切,左腳的提起,三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