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壓力測測你的心理負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如意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每個人每天都在面對著這件關乎生命健康的大事。而在疫情面前,我們的心理或多或少也受到了一些影響。“我會不會是無症狀感染者啊?”這樣的話,省城市民張女士可不止說過一次兩次,在她每次有點微小症狀時,都會來上這麼一句。

疫情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而情緒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心理健康不佳,會反過來使身體出現一些變化。現在我們不妨來測試一下,在疫情狀態下,我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

應激自評測試

以下是一個應激自評測試,用來評估個人自身感受到的生活中難以控制、難以預測或超負荷的情況。根據問題,回答“不是”0分,“偶爾”1分,“有時”2分,“時常”3分,“總是”4分,總分為40分,分數越高提示感受的壓力水平越高。

1.在過去的一個月裡,你有多少時間因為發生意外而感到心煩意亂?

2.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多少時間你感到無法掌控生活中重要的事情?

3.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多少時間你感到神經緊張或“快被壓垮了”?

4.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多少時間你對自己處理個人問題的能力感到沒有信心?

5.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多少時間你感到事情發展和你預料的不一樣?

6.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多少時間你發現自己無法應付那些你必須去做的事情?

7.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日常生活中有多少時間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

8.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多少時間你感到處理事情不能得心應手(事情都在你的控制之中)?

9.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多少時間你因為一些超出自己控制能力的事情而感到憤怒?

10.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多少時間你感到問題堆積如山,已經無法逾越?

(自評結果僅供參考,必要時結合專業人員面檢和分析來判斷。)

宅家生活指南

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專家表示,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以改善人的氣血循環,而焦慮緊張、恐懼擔憂會讓我們機體局部氣血不暢,影響健康。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態極其重要。

因為疫情,我們可能會宅在家中,運動量減少,面對面社交減少,這都可能引起一個人情緒的變化,但也為我們提供了更多時間去做別的事情。

醫生建議可以選擇以下四類事情去做:消磨時間類(看電影、聽音樂、追劇、睡覺等);學習成長類(看專業書、學英語等);培養興趣類(學做飯、畫畫、手工、書法、口才訓練等);整理歸納類(收拾房間、整理櫥櫃等)。

除了以上幾點,其實宅在家還給大家提供了更多和親人相處的時間,陪父母聊天,輔導孩子功課,和愛人一起做點事情,增進感情的機會難能可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