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理財需要避開哪些“坑”?律師教您識別非法集資和防範金融騙局

文|王茜

  隨著監管層力促網貸風險出清,互聯網金融市場正在步入規範化運營時代。不過,現階段理財產品爆雷事件和金融詐騙案件仍時有發生。購買理財產品需要注意哪些風險?如何防範高發金融騙局?新浪法問邀請到廣強律所非法集資案件辯護與研究中心主任曾傑律師和北京市嶽成律師事務所郭永發律師分享他們的專業觀點。

  新浪法問:普通消費者購買理財產品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曾傑律師:購買理財產品,從消費者角度而言,最重要的是防範非法集資,其次就是防範資金被挪用或者詐騙。

  非法集資的特點之一就是承諾保本付息,也就是剛性兌付,而剛性兌付,對於各類理財產品而言,我國監管層目前的態度都是禁止的,因此,投資者如果理財產品存在承諾保本付息的情況,就要格外注意。如果不僅有剛性兌付承諾,還有針對不特定對象宣傳問題,就極有可能會涉嫌非法集資。

  新浪法問:若購買網貸產品遭遇逾期,平臺涉及違約嗎?投資者該如何維權?

  曾傑律師:這類案件,出現逾期兌付問題是否直接後程平臺違約,關鍵看出借人簽訂的具體合同內容中,對於收益如何約定,如果是承諾保本付息,到期不還就可以認定為違約,而違約方是誰,就是是誰與出借人簽訂得合同,是平臺方還是借款方。

  而對於投資者的維權事宜,首先最好還是到平臺所在營業地申請當地金融監管機構介入,組成統一合法的債權人會議表達訴求。如果是借款方違約,一般屬於民事糾紛,如果是平臺違約,平臺作為融資方,就可能涉嫌面向公眾吸收資金,如果有承諾保本付息行為,公開宣傳資金需求,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此時,出借認投資者應該向犯罪行為發生地積極報案。

  新浪法問:金融消費者在消費金融產品與服務有哪些合法權益?

  郭永發律師:根據《關於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81號]),金融消費者具有如下合法權益:

  (1)財產安全權:在購買金融產品和接受金融服務過程中,人身及合法財產獲得相關安全保障的權利。

  (2)知情權:對購買的金融產品和接受的金融服務的真實情況有知悉的權利。

  (3)自主選擇權:享有自主選擇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的權利。

  (4)公平交易權:在購買金融產品或接受金融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公平合理、計量準確無誤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金融機構的強制交易。

  (5)依法求償權:當人身財產受到損害時,有權要求金融機構依法予以賠償的權利。

  (6)受教育權:有獲得有關金融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和權利。

  (7)受尊重權:在購買或使用金融產品或接受金融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8)信息安全權:在購買或使用金融產品或接受金融服務時,享有其個人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不被洩露的權利。

  新浪法問:農村地區、偏遠地區有哪些高發金融騙局,應如何防範?

  曾傑律師:以非法集資為例,農村地區的這類騙局,特點就是大多數非法集資案,不是以理財產品形式出現,而是直接以“高息儲蓄”或者借貸形式發生。具體的手段比如有集資人直接在沒有任何金融許可的前提下,自己開設“銀行”“農信社”“互助社”等,還美其名曰“老百姓自己的銀行”,裝修的和普通的商業銀行門頭幾乎一模一樣,但承諾更高的利息,從而完成非法集資行為。

  新浪法問:如何查詢個人信用報告,需要收費嗎?

  郭永發律師:個人信用報告查詢可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均為免費查詢。

  線上查詢:打開“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官網,在首頁選擇“互聯網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點擊“馬上開始”,完成新用戶註冊,輸入登錄信息,提交查詢申請後獲取查詢結果(非實時)。另外,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授權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手機銀行APP客戶端提供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服務,用戶也可以按需選擇使用。

  線下查詢:本人攜帶身份證原件親自前往當地中國人民銀行的徵信部門進行查詢。

  新浪法問:如何安全使用銀行卡?

  郭永發律師:(1)通過正當途徑辦卡,注意個人資料保密。

  (2)將銀行卡和身份證分開存放,不要轉借他人,不要告知他人密碼。

  (3) 刷卡消費時,儘量讓卡片保持在視線範圍內;定期到銀行營業網點打印查看銀行卡交易情況,及時核對。

  (4)在ATM機上使用時,注意ATM機是否有多餘裝置,防止卡片信息被複制或密碼洩露。

  (5)不要輕易相信“幸運中獎”等信息,謹慎對待兌換積分或現金的短信、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