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識節日——七夕節

七月七日。民間傳說此日夜間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婦女們結綵樓,陳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和凝《宮詞》:“闌珊星斗綴朱光,七タ宮嬪乞巧忙。

古代文化常識節日——七夕節


七タ”源於牛郎侄女相會的故事。在商州,這天中午,姑娘們把長好的豆芽摘掉豆瓣,扔莖(巧芽兒)於水盆,在陽光下照影,看誰的"巧芽”奇特(如針、剪、花、鳥、魚、蟲),誰的手就會越來越巧。晚上,姑娘們以瓜果祭織女,祈求心靈手巧,並躲在葡萄樹下,傾聽牛郎織女談情說愛。相傳偷聽了牛郎織女的悄悄話,出嫁後夫妻更加恩愛。


牛郎只有一頭老牛、一張犁,他每天剛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後還要自己做飯洗衣,日子過得十分辛苦。誰料有一天,奇蹟發生了!牛郎幹完活回到家,一進家門,就看見屋子裡被打掃得乾乾淨淨,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還擺著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牛郎吃驚得瞪大了眼晴,心想:這是怎麼回事?神仙下凡了嗎?不管了,先吃飯吧。

古代文化常識節日——七夕節


此後,一連幾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這天,牛郎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出了門,其實,他走了幾步就轉身回來了,沒進家門,而是找了個隱蔽的地方躲了起來,偷偷地觀察著。果然,沒過多久,來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進門就忙著收拾屋子、做飯甭提多勤勞了!牛郎實在忍不住了,站了出來道:“姑娘,請問你為什麼要來幫我做家務呢?"那姑娘吃了一驚,臉紅了,小聲說道:“我叫織女,看你日子過得辛苦,就來幫幫你。"“牛郎聽得心花怒放,趕忙接著說:“那你就留下來吧,我們同甘共苦,一起用雙手建設幸福的生活!"織女紅著臉點了點頭,他們就此結為夫妻,男耕女織,生活得很美滿。


過了幾年,他們生了ー男ー女兩個孩子,一家人過得開心極了。一天,突然間天空烏雲密佈,狂風大作,雷電交加,織女不見了,兩個孩子哭個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著急時,烏雲又突然全散了,天氣又變得風和日麗,織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臉上卻滿是愁雲。只見她輕輕地拉住牛郎,又把兩個孩子攬入懷中,說道:“其實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現在,天宮來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們自己多多保重!"說罷淚如雨下,騰雲而去。


牛郎摟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欲哭無淚,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讓妻子就這樣離我而去,我不能讓孩子就這樣失去母親,我要去找她,我定要把織女找回來!這時,那頭老牛突然開口了:“別難過!你把我殺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編兩個籮筐裝著兩個孩子,就可以上天宮去找織女了。"牛郎說什麼也不願意這樣對待這個陪伴了自己數十年的夥伴,但拗不過它,又沒有別的辦法,只得忍著痛、含著淚照它的話去做了。

古代文化常識節日——七夕節


到了天宮,王母娘娘不願認牛郎這個人間的外孫女婿,不讓織女出來見他,而是找來七個蒙著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樣的女子,對牛郎說:“你認吧,認對了就讓你們見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懷中兩個孩子卻歡蹦亂跳地奔向自己的媽媽,原來,母子之間的血親是什麼也無法阻隔的王母娘娘沒辦法了,但她還是不甘心織女再回到人間,於是就下令把織女帶走。牛郎急了,牽著兩個孩子趕緊追上去。他們跑著跑著,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來,眼看著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頭上的金簪一劃,在他們中間劃出了一道寬寬的銀河。從此,牛郎和織女只能站在銀河的兩端,遙遙相望。而到了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會有成千上萬的喜鵲飛來,在銀河上架起一座長長的鵠橋,讓牛郎織女一家再次團聚。

廣州州人稱七月初七為"七姐誕"。廣州的乞巧節很具有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色紙、通草、芝麻、米粒等

製成各種器物花果、仕女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浸,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連指甲也塗上了紅色,然後把早已準備好的各式物品,如時果、鮮花、脂粉等擺放在廳堂的八仙台上,還要有一盞油燈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間。此時,有錢人家的廳堂布置得富麗堂皇,一般人家儘量把廳堂擺設井然。一切都安排好後,姑娘們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此時,除了邀請親朋戚友來作客外,還要請鄰里相識不相識的姑娘們一起拜神,觀賞巧藝與玩具,如巧藝和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稱讚,主家姑娘就越高興,越感到榮耀。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古稱金針度人),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孔者叫輸巧。然後焚燒紙製的圓盒(梳妝盒),盒裡裝有紙製的衣服、鞋、脂粉、梳妝鏡、梳子等,每樣一式七份。祭拜儀式結束後,八仙台上的擺設保持不動,留待初七供姑娘們互相串訪時參觀、評議。據明清和民國時期的一些書籍所載,廣州姑娘於七タ中展示出來的巧藝,有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瓏輕飄的小羅帳,特製的蓮花、茉莉、野百合等。到了初七晚,繼續如昨晚一樣祭神,稱為"拜牛郎”,般由男童主祭。七タ之後,姑娘們所製作的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廣州七タ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加,但新婚後的新娘在過第一個七タ時,要舉行一次"辭仙”儀式。即在初六晚上祭神時除了紅蛋、牲醴、酸姜等(取兆得子)外,還要加上梨子,以示與姑娘節離別之意。

據《廣州市志》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遊石門沉香浦的活動。遊艇用素馨花、莉花裝飾,稱為花艇。她們信奉此日是仙女冰浴日"石門水質清涼,朝夕日出日落時返照兩山,有時會像海市蜃樓一樣在天空出現一些景幻。泛舟者希望能有機會看到奇景的出現,故姑娘們七タ遊石門沉香浦成為一項。重要內容


乞巧節已逐漸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