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是中策,上策是什麼?

“我們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每個人從小到大要聽多少道理,自記事起,說的最多的可能就是媽媽了,學校也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來給予孩子不同的道理,每個人最少要接受二十年的道理教育,但是它的效果真的好嗎?

教育孩子“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是中策,上策是什麼?

生活中這樣的畫面比比皆是,“我說了多少遍,你怎麼還記不住呢!你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嗎?別人跟你說話的時候要認真聽,上課的時候眼睛要看著黑板,不要走神!學生就應該好好學習,認真做作業!”這樣的語言畫面我們太過熟悉,而我們的孩子們也正在經歷,如果我們問問自己“我們聽了這些話,就會這樣去做嗎?”答案或許並不是肯定的。

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並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和建設性的過程。這個原理幾乎在理論上無人不承認,而在實踐中無人不違反。

即使教育家杜威告訴了我們教育原理,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也還是做不到,又怎麼奢望孩子聽了一遍道理就能做到呢?

思想家盧梭也說過,“冷冰冰的理論,只能影響我們的見解,而不能決定我們的行為;它可以使我們相信它,但不能使我們按照它去行動,它所揭示的是我們應該怎麼想,而不是我們應該怎樣做。

教育孩子“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是中策,上策是什麼?

因此要想讓孩子在行為上有所變化,不是把道理告訴孩子就夠了,我們要讓孩子有機會在實踐中獲得經驗。

一個媽媽帶著三歲的寶寶去坐飛機,孩子的情緒容易波動,媽媽擔心孩子哭鬧會影響到其他乘客。她和孩子一起為周圍每一個乘客準備了一件小禮物,裡面附帶著一張卡片,卡片上寫著以下內容:

大家好!我是來自芬蘭的小男孩,這不是我第一次出門旅行了,可是獨自帶我的媽媽還是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畢竟氣壓變化會讓我感到厭煩。在公共場合打擾別人可不是好孩子,我會盡力保持安靜的!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您的困擾。

飛機上的人都被這個小小的舉動溫暖了,孩子也很懂事,並沒有哭,沒有鬧,大家靜靜地感受著這個世界愛意的流動。

教育孩子“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是中策,上策是什麼?

這位小男孩的媽媽沒有跟孩子說:“你要保持安靜,公共場合不能哭鬧,影響別人是不禮貌的。”也沒有等孩子哭鬧的時候再去制止孩子,給孩子講道理。

她讓孩子參與到給其他人準備禮物的過程中,既尊重孩子可能會因為不適應環境而哭鬧,同時為周邊乘客準備耳塞來儘量減少對他們的影響,準備糖果希望可以為他們帶來好的心情!這樣為別人考慮的思維和落實到行動上的方式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他沒有被要求,卻選擇在旅途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並且還找到了快樂和幸福!

教育孩子時“發脾氣”是下策,因為只會浪費時間和影響親子關係;“講道理”是中策,隻影響孩子的思維,卻不去指導他的行為,對孩子的人生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甚至於道理說得太多卻做不到還會讓孩子有“撕裂”的痛苦,對自己不自信;“用行為影響行為”才是上策,不用長篇大論地說教,尤其是對於小朋友來說,他對這個世界是充滿好奇的,你想讓他明白一件事情,

最好的辦法是你先做,他會去模仿,去感知,然後從其中獲得經驗,並且通過做符合原則的事情會幫助我們找到快樂和價值感,我們還擔心他不做嗎?甚至他還會主動尋找更好的方式。

教育孩子“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是中策,上策是什麼?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前提下,既要用道理去影響孩子的思維,同時用你的行為給孩子提供樣本,和孩子一起發現探索,讓行為影響思維,思維指導行為,給孩子一個成長型的人生!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分享!留言你關心的家庭親子教育問題,更多優質原創文章推送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