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保衛戰:沒有意義的堅守,拉開英王陳玉成敗亡序幕

1851年,14歲陳玉成參加太平軍,隸屬“童子軍”戰鬥序列,因表現突出,擔任“童子軍”首領,主要負責糧草徵集、斷後,充當“敢死隊”等工作。1854年,17歲陳玉成在西征中嶄露頭角,後被封為“丞相”,獨自帶領一支軍隊,征戰沙場,所向無敵。1857年,20歲陳玉成成為太平天國最強實力派,麾下精兵悍將最多,是洪氏江山的柱石。

1858年11月,陳玉成結束浦口之戰後,火速行軍,在皖北決戰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全殲湘軍精銳7000餘人(包括桐城之戰),威震天下。陳玉成雖然驍勇善戰,但畢竟年輕,喜歡意氣用事,結果中了苗沛霖奸計,受凌遲處死,年僅26歲。陳玉成敗亡之開始,就是安慶保衛戰,這是一場沒有意義的堅守,拉開了英王敗亡之序幕。


安慶保衛戰:沒有意義的堅守,拉開英王陳玉成敗亡序幕

安慶戰略地位雖重要,但已經沒有堅守之必要

安慶,位於長江北岸,是守衛天京的西大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但已經沒了堅守之必要。為何如此說呢?1860年初,胡林翼制定“東征計劃”,湘軍水師、陸軍主力雲集安慶城下,一場大戰拉開了序幕。湘軍圍攻安慶,採取“圍點打援”戰術,主要目的不是奪取城池,而是消滅陳玉成軍團精銳,掃除東征金陵的後顧之憂。

那麼,安慶有沒有必要堅守呢?答案是,起初有必要,也必須派兵救援,但後期根本沒必要。很簡單,太平軍缺乏專業水師,無法奪取長江控制權,安慶城糧草斷絕,無法持續作戰。湘軍封鎖安慶時,城內只能向洋人購買糧食,後來曾國藩用高價收購洋人糧食,“自是粒米不得入城”,葉芸來只能挖掘老鼠、吃野草充飢。

戰爭,不能執著於一城一池得失。當自己力量薄弱時,應該採取運動戰,保存自己有生力量之同時,消滅對手有生力量。此時,陳玉成應該轉入外線作戰,變被動為主動,而不是與對手拼消耗。


安慶保衛戰:沒有意義的堅守,拉開英王陳玉成敗亡序幕

湘軍有意放一條活路,陳玉成堅決不退,犯下大錯

陳玉成堅守安慶,不但不許葉芸來突圍而出,還讓李秀成麾下大將吳定彩入城協助防守,與湘軍拼消耗,實在是個錯誤。湘軍,典型的私人軍隊,為清朝作戰目的很簡單,就是發家致富,過上幸福日子;能不賣力就不賣力,能不搏命就不搏命。如此,曾國荃決定放一條路,讓太平軍突圍而出,以減少湘軍傷亡。可惜,陳玉成不領情。《天國志》載:“湘軍累攻不克,有縱敵逸去,坐收空城之意,而英王汲汲分地得失,不許芸來棄城,遂不得出。”

“封地制”下,安慶是陳玉成的大本營,也是他最大的政治資本。明知安慶守不住,還不願意突圍而出,保存有生力量,陳玉成犯了大錯。從《天國志》記載中可知,陳玉成死守安慶,不是為天京掩護天京,而是保護自己利益。安慶陷落之後,陳玉成也沒有在沿江部署防務,阻擊湘軍東征,而是跑去皖北廬州,死守最後的基地。


安慶保衛戰:沒有意義的堅守,拉開英王陳玉成敗亡序幕

所部精銳耗盡,“封地制”下難有東山再起之機會

死守安慶之代價非常慘重,陳玉成所部精銳被耗盡,在“封地制”下,難有東山再起之機會。安慶之戰中,陳玉成所部損失如下:

守衛安慶部隊,包括葉芸來在內16000餘人被殺,“安慶陷,芸來、定彩以下萬六千人殉國”。救援安慶之精銳基本耗盡,劉瑲林、李四福小右隊(忠誠度最高)4000餘人陣亡1000,其餘3000被湘軍屠殺。菱湖營壘駐軍,總計8000餘人,投降後全部被屠殺。

英王陳玉成所部:駐守安慶、增援安慶,總計報銷3萬餘人,可謂是元氣大傷。尤其是忠誠度最高的小右隊(兩廣老兵為主)全軍覆沒,陳玉成之脊樑骨被打斷,難以東山再起。因為,留守湖北的小左隊雖然能打,但忠誠度堪憂,陳玉成被俘虜時,他們無動於衷。“封地制”下,基地、軍隊是諸侯王賴以發家之資本。此時,基地沒了,最精銳、最忠誠的軍隊也沒了,陳玉成發言權自然也就沒了,東山再起之希望非常渺茫。


安慶保衛戰:沒有意義的堅守,拉開英王陳玉成敗亡序幕

得罪各路諸侯,坐困廬州,無人救援

安慶是陳玉成基地,明知守不住,英王還是不顧眾人反對,執意將各路援軍投入“絞肉機”,做毫無意義犧牲,得罪了各路諸侯。李秀成兩位大將,吳定彩被送入城協助葉芸來守城,連同所部2000餘人陣亡;黃金愛,李秀成女婿,陳玉成去桐城搬救兵時負責斷後,差點被湘軍殺死。要知道,陳玉成去搬救兵時,所部屯駐集賢關外赤崗嶺、菱湖,呆在相對安全之處,斷後則是給他人,有點坑。

去桐城後,因商討出兵方案起衝突,陳玉成與洪仁玕、林紹璋鬧矛盾,林紹璋乾脆帶兵返回,不再作戰。安慶即將陷落時,陳玉成還拉著楊輔清、黃文金,繼續衝擊湘軍“長壕”,結果屍橫遍野,各路諸侯有苦說不出。如此,陳玉成得罪了各路諸侯,導致其坐困廬州時,無人去救援。

1861年9月,安慶陷落。10月,李秀成出兵江浙,橫掃八旗、綠營,奪取財稅重地,為太平天國續命數年。此時,湘軍繼續追擊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等再也不願救援,任由他自生自滅。


安慶保衛戰:沒有意義的堅守,拉開英王陳玉成敗亡序幕

綜上所述,“封地制”下,安慶是陳玉成大本營,英王明知守不住,還是要做毫無疑義的戰鬥,結果非常慘。安慶之戰,陳玉成不但所部精銳耗盡,脊樑骨被打斷,還得罪了各路諸侯,導致坐困廬州時無人救援,後疾病亂投醫,中了苗沛霖奸計,受凌遲處死。安慶之戰,陳玉成不該將部隊投入“絞肉機”,最明智的做法是將精銳部隊撤出,保存有生力量,而後攻擊湖北,轉入外線作戰,變被動為主動。此時,李秀成再東征江浙,太平軍兩地開花,清朝就有得受了。


參考書目:《天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