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養性三大奇書《小窗幽記》經典語句賞析

《小窗幽記》是明代隱士陳繼儒的代表作品,與明朝洪應明的《菜根譚》和清朝王永彬的《圍爐夜話》一起並稱“處世三大奇書”。

《小窗幽記》全書分為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卷,共一千五百餘則,內容涉及修身、養性、立言、立德、為學、致仕、立業、治家等各方面,主要表達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寧靜致遠、超凡脫俗的內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小窗幽記》文字清雅,格調超拔,論事析理,獨中肯綮,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

小窗幽記就像林中一眼清泉,緩緩流淌,沁人心脾。今天給大家整理了書中一些經典段落。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樣喜歡。

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明代文學家,畫家,諸生出身,二十九歲開始,隱居在小崑山,後居東佘山,關門著述,工詩善文。

修身養性三大奇書《小窗幽記》經典語句賞析

一 處世篇

1”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言多,貴莫貴於無求“

此句作者用十分精煉的排比,通俗易懂的文字,闡述了知足,慎言,寡慾三點重要的做人處事道理,無需過多的解釋,三句話“知足常樂”,“言多必失”,“壁立千韌,無欲則剛”。

2“是技皆可成名天下,惟無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自立天下,惟多技之人最勞。”

老人家經常告訴我們生存要有一技之長,什麼都不會,又什麼都不想去學,就只能做些辛苦的工作了,身心勞苦。但也不是說你會得技能越多越好,技不在多在精,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已經很成功了。

3“荷錢榆莢,飛來都作青蚨;柔玉溫香,觀想可成白骨。”

“荷錢榆莢”說得是古代銅錢的樣子和初生的小荷葉,榆樹的種子相似。青蚨:傳說中的一種昆蟲,。傳說青蚨生子,母與子分離後必會聚回一處。人用青蚨母子血各塗在錢上,塗母血的錢或塗子血的錢用出後必會飛回,所以有“青蚨還錢”之說,“青蚨”也成了錢的代稱。

釋義:初生的小荷葉,榆樹的種子,飛來都可以看成錢幣。漂亮的女子,仔細觀想也不過是白骨一堆。

4“枝頭落葉,將落猶然戀樹;簷前野鳥,除死方得離籠。”

你看那秋天的樹葉,已經搖搖欲墜了,仍然眷戀著樹幹。房簷前的鳥兒,除非死了才離開圈養自己的籠子。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感嘆那些依賴別人,生活在安逸環境裡的人,不到最後一刻都不願醒悟,這樣的人往往結局慘淡。我們應該走出養尊處優的環境,努力讓自己強大,時時刻刻保持一顆與時俱進的心。

修身養性三大奇書《小窗幽記》經典語句賞析

二 田園生活篇

1"種兩頃附郭田,量晴較雨;尋幾個知心友,弄月嘲風。“

在自己房子附近種上兩畝莊稼,因此關心天氣的陰晴變幻,在找幾個知己好友,閒時對酒當歌,欣賞美景。這是作者隱居在山中的悠閒生活,關心天氣,吟詩賞景,十分的愜意。有時候越簡單的生活方式,越能讓自己身心愉悅。

2”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拂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相枕籍以臥,意亦甚適,夢亦同趣。“

登上高聳的山,進入深林,到了盡頭看溪流泉水,怪石林立,不去想走了多遠,走到一個地方,就坐在草地上,喝光壺裡酒,醉了就互相枕著躺下休息,意境非常的閒適,如同在夢中一樣高興。作者的歸隱生活,充滿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人與自然完美融合。多利用假期的時間,走進自然,欣賞高山流水,能陶冶我們的情操。

3”茅簾外,雞吠聲明,恍似雲中世界;竹窗外,蟬吟鵲噪,方知靜裡乾坤。“

作者用清雅的文字,描繪出一幅山村田園的夏日時光,動靜結合,彷彿置身於作者的房間之內,靜靜的聆聽蟬鳴雞吠,惟妙惟肖。

4”初彈如珠後如縷,兩聲三聲落花雨;訴盡平生雲水心,盡是春花秋月語。“

這一段對雨的描寫,也是我非常喜歡的。讀此段,能感受到作者心思的細膩,觀察細緻入微,一場雨開始時像玉珠般彈落,慢慢得又變成絲絲縷縷,窗外得雨點散落在滿院得花瓣上,就像傾訴了自己一生的心事,說盡了思念的話。

修身養性三大奇書《小窗幽記》經典語句賞析

三 修身養性篇

1”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了無時。“

陳繼儒汲取了儒釋道三教的思想,總結了非常多的人生格言,就像這句,告誡人們有的東西失去了就失去了,有舍有得,人生不過如此,面對生命中失去的,結束的事物,我們要泰然處之,不然,等你想放棄的時候,又怎麼樣能割捨呢。

2”業淨六根成慧眼,身無一物到茅庵。“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眼為視跟,耳為聽根,鼻為嗅根,舌為味根,身為觸根,意為念根。如果我們可以斷淨六根罪業,就能擁有一雙觀照世間萬物的慧眼,什麼都沒有,也就沒有了拖累,看破紅塵,如同在茅草屋修行。

這些只是《小窗幽記》的冰山一角,喜歡的朋友可以細細品讀。

修身養性三大奇書《小窗幽記》經典語句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