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雙輸?還是要雙贏?

在非洲大陸的東方,與紅海地區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角,人們稱為非洲之角,非洲之角包括了吉布提、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和索馬里等國家。

19世紀後期,當西方強國在非洲搶佔殖民地時,非洲之角的海岸就被分成了四塊:英屬索馬里、法屬索馬里、意屬索馬里、意屬厄立特里亞。

要雙輸?還是要雙贏?

佔領了海岸後,意大利人尚不滿足,在1894年,意大利以不到兩萬人的兵力入侵埃塞俄比亞,打了三年,最終不得不承認埃塞俄比亞的獨立,對此德國首相俾斯麥嘲笑說:“在瓜分非洲的餐桌上,意大利人有個極大的胃口,可惜牙壞了吃不進去。”

意大利在二戰敗後,英國成為厄立特里亞的保護國,在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的努力下,英國同意把厄立特里亞併入埃塞俄比亞版圖。

要雙輸?還是要雙贏?

1970年因為國內嚴重饑荒與蘇伊士運河關閉造成的油價高漲,導致數萬人餓死,1973年埃塞俄比亞終於爆發內戰。1974年9月11日,皇帝海爾•塞拉西被參與政變的士兵關押到首都一座監獄中,1975年在拘禁中逝世,塞拉西一世被廢黜後,革命領袖門格斯圖所在的杜爾格(委員會)掌握了政權。

要雙輸?還是要雙贏?

1983年,一場更大的饑荒席捲了埃塞俄比亞,這場持續三年的特大饑荒使上百萬人失去了生命。在厄立特里亞,反叛者首領伊薩亞斯•阿費沃爾基在美國的支持下,成立厄立特里亞人民解放陣線(Eritrea n People's Liberation Front,簡稱EPLF),與梅萊斯•澤納維領導的提格雷反叛軍稱為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igrayan people's Liberation Front,簡稱TPLF)並肩作戰,向政府軍發動進攻,1988年3月,大規模內戰爆發, 1991年反政府武裝逼近首都,門格斯圖於5月21日辭職逃往津巴布韋。

要雙輸?還是要雙贏?

推翻門格斯圖政權後,TPLF和EPLF的目標分歧顯現了出來。TPLF以解放整個埃塞俄比亞為己任,而EPLF則只想獲得厄立特里亞的獨立,在美國人的調解下,TPLF和EPLF發起了一場公投,決定厄立特里亞的去留問題。

1993年5月24日,厄立特里亞正式宣告獨立。

要雙輸?還是要雙贏?

厄立特里亞的獨立後,埃塞俄比亞徹底淪為一個內陸國家,工業進出口成了最大問題,國家經濟陷入困境。厄立特里亞以一黨制、終身製為基礎,經濟則以農業為主,80%的人口從事農牧業,生產落後,豐年糧食自給率僅60%~70%。

1998年,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因為邊境問題爆發了衝突,這次事件的影響是使兩國關係徹底破裂。如果當初他們沒有分裂,也許現在就是另外一種局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