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水斷路斷人,古巴為何趕不走關塔那摩?提前30年竟有伏筆

上週桃花石雜談寫了一篇關於為什麼法國境內沒有美軍基地的文章,之後有一些朋友就提出了問題,問為什麼與美國長期關係冷淡甚至敵對的古巴卻有美國的軍事基地。確實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通常情況下一國在另外一國設立軍事基地都是在關係穩定甚至是極好的時候才能成立,但古巴和美國之間曾長期處於一種準敵國的關係,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還能長期在古巴設立關塔那摩軍事基地呢?

關塔那摩怎麼被美軍佔領的?

美國確實在古巴這個長期眼中釘的國內設有軍事基地,這也確實是件很不尋常的事。而這種看似非常魔幻的情況能夠出現,則和古巴與美國之間特殊的歷史有很大關係。

斷水斷路斷人,古巴為何趕不走關塔那摩?提前30年竟有伏筆

公元19世紀末描繪西班牙及其最後殖民地的地圖,右下角即是古巴

大家知道,古巴離美國其實非常近,只有217公里。但古巴在文化上和美國卻很不一樣,是一個全民說西班牙語的國家。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一直到公元19世紀末,古巴都還是處在西班牙的統治之下,可以說古巴是西班牙最後的殖民地之一。

不過這種情況在公元1898年發生了變化。在這五年,美國盯上了西班牙殘存的幾塊殖民地,也就是古巴、菲律賓和波多黎各,發動了美西戰爭。而美國發動美西戰爭的公開理由就是支持古巴獨立戰爭。當時美國派遣軍艦緬因號以保護僑民為名義到了已經處於動盪之中的古巴,但沒過多久,緬因號就突然發生劇烈爆炸並最終沉沒,導致船上250人死亡。

斷水斷路斷人,古巴為何趕不走關塔那摩?提前30年竟有伏筆

正在沉沒的緬因號

儘管此事的起因到今天都沒有明確的結果,但美國卻在當時就宣稱這事是西班牙所為,並以此為理由發動了美西戰爭。而在美西戰爭期間,今天大家都知道的關塔那摩灣就曾經成為一個主要戰場,這裡是當時拉美的重要產業食糖業的一個重要運輸港口,在經濟上極具戰略價值。在公元1898年6月6日到6月10日,美國海軍就曾聯合軍隊在此對西班牙海軍發動了一場戰役。結果美古軍隊最終擊敗西班牙海軍,佔領了關塔那摩灣。不久之後,美軍還以此為基地,發動了對波多黎各的入侵行動。

斷水斷路斷人,古巴為何趕不走關塔那摩?提前30年竟有伏筆

美軍佔領關塔那摩灣場景

而在美西戰爭之後,古巴在名義上獲得了獨立。但當時管理古巴的政府卻是完全由美國軍隊建立的“美國古巴軍政府”(United States Military Government in Cuba),所以古巴在1901年制定的第一部憲法其實完全就是由美國軍隊直接制定的。而在這部憲法之中,美國軍政府將1901年3月2日美國國會通過的《普拉特修正案》直接列為了與憲法具有同等效力的附錄。而《普拉特修正案》的核心內容是其第3條和第7條:

古巴政府同意美國可行使干預維護古巴的獨立,以維持一個適當的為保護生命,財產和個人自由的政府,並履行巴黎條約施加給美國對古巴政府現在承擔和開展的義務(第3條)。為了能使美國保持古巴的獨立,並保護其人民,以及出於自己國防需求,古巴政府將按照與美國總統商定的內容,將特定地點租借或出售給美國,供其煤炭補給站或海軍基地。(第7條)。

也就是說在當時,美國國會替古巴人決定,古巴政府允許美國在任何時間以確保古巴獨立為名,派遣軍隊進入古巴。同時美國國會替古巴人決定古巴政府同意將美國人要的地點出售或者租借給美國。

斷水斷路斷人,古巴為何趕不走關塔那摩?提前30年竟有伏筆

關塔那摩灣衛星圖

而在1903年,美國最終選定了關塔那摩作為自己的基地之後,又和古巴簽署了一個“租借”協議。這個協議雖然規定古巴對關塔那摩海軍基地擁有最高主權,卻同時規定在美軍佔領期間,對關塔那摩基地擁有完全的司法管轄權。而自此之後,關塔那摩基地就完全處於美國的控制之下了。

古巴革命前的關塔那摩

因為美國當時是以幫助古巴獨立的名義發動了美西戰爭,在將西班牙人趕走之後還長期佔領古巴無疑會在國際上授人話柄。所以在1901年通過古巴憲法確保自己能隨時派軍隊進入古巴之後,美軍在第2年名義上從古巴撤軍了。

但僅僅5年之後,古巴國內進行的選舉出現了“爭議”,而當時“爭議”的兩派都是受到美國支持的。結果因為雙方“爭議”不下,最終一致要求美軍佔領古巴,平息爭端。那在這通超讚的操作過後,美軍就“順理成章”地再次出兵佔領了古巴。而這次佔領又持續了3年。

斷水斷路斷人,古巴為何趕不走關塔那摩?提前30年竟有伏筆

美軍二次佔領期間任命的古巴總督查爾斯·馬貢

1909年,在美軍認為古巴已經“足夠穩定”之後,再次撤離了古巴。但又是僅僅過了3年,美軍就以古巴有色人種獨立黨發動叛亂,需要保護古巴的蔗糖種植園為由,再次入侵古巴,將叛亂鎮壓。1916年,美軍第4次出兵古巴,幫助受其支持的古巴當選總統馬里奧·梅諾卡爾鎮壓了反對黨發動的叛亂。

所以這個時期的古巴雖然名義上是獨立國家,實質上卻是美國不折不扣的殖民地。而在此期間,可以說關塔那摩基地就成為了維持美國對古巴實質統治的定海神針。但在當時,反殖民運動可以說在世界各地都在興起,古巴這個有實無名的殖民地也不例外。在1933年9月,古巴反對殖民的各派成功聯合,並組建了一個臨時革命政府。這個政府以廢除美國實際控制古巴的依據《普拉特修正案》為號召,得到了大量民眾的支持。

斷水斷路斷人,古巴為何趕不走關塔那摩?提前30年竟有伏筆

巴蒂斯塔和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馬丁·克雷格

在開始執政後的幾個月間,這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設立勞動部,實行8小時工作制,為工人制定最低工資,並建立勞動仲裁機制等等。但這個政府只存在了4個月時間。1934年1月,受到美國支持的古巴軍隊將領巴蒂斯塔發動政變,建立了自己的獨裁統治。

此時美國又借巴蒂斯塔之手重新掌控了古巴。但之前臨時革命政府受到的民間支持卻也讓美國感到了極大的不安。也許是因為美國已經預感到自己對古巴的實質控制可能會在未來再次被動搖,所以在巴蒂斯塔上臺的當年,美國就要求古巴簽署一個新版的《古美關係條約》,而這個條約除了防止古巴算舊賬,要求古巴政府承認之前美國在古巴進行的所有軍事行動合法之外,還要求古巴承認美國可以永久租借關塔那摩基地,除非美國政府同意中止租借。

斷水斷路斷人,古巴為何趕不走關塔那摩?提前30年竟有伏筆

關塔那摩灣的位置

而這個條款的用意其實也很明白了,就是美國已經在為未來古巴發生不受自己控制的政權更迭進行準備。因為這協議規定古巴政府即使想收回關塔那摩基地,也必須在美國政府同意之後才能執行,而古巴人單方面想收復則完全無效。所以這個協議也就是一個典型的不平等條約了,而這也就為後來的歷史打下了伏筆。

古巴革命後的關塔那摩

而執政基礎完全來自於美國支持的巴蒂斯塔當然對於美國是言聽計從了。所以很快就和美國簽署新協議,給予了美國對是否使用關塔那摩基地完全的決定權。但這個巴蒂斯塔在任期間呢,雖然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但在執政方面卻始終問題多多。

斷水斷路斷人,古巴為何趕不走關塔那摩?提前30年竟有伏筆

1954年古巴首都哈瓦那的貧民窟

在1953年,平均每個古巴家庭的每週收入只有6個美元,要注意這只是平均收入,而古巴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貧富差距極大,有15%到20%的勞動力長期處於失業狀態。而且當時古巴的經濟結構非常畸形。當時,古巴首都哈瓦那被稱為“全球精英的樂園”(a hedonistic playground for the world's elite),但可別把這個詞當成什麼好詞。因為這裡的“樂園”其實是有非常負面的含義。當時哈瓦那其實是賭博、娼妓和毒品的天堂,光妓院就有270家之多,而且黑幫橫行。

而作為國家統治者的巴蒂斯塔卻和黑幫關係密切,特別是和一些來自美國的黑幫。而在他的支持下,美國黑幫頭目邁爾·蘭斯基控制了哈瓦那的所有賽馬場和賭場,在古巴國家機器的加持下賺得盆滿缽滿。而外國富人與黑幫在古巴窮奢極欲的同時,古巴的多數平民卻長期生活貧困,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古巴發生革命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斷水斷路斷人,古巴為何趕不走關塔那摩?提前30年竟有伏筆

在古巴大肆斂財的美國黑幫頭目邁爾·藍斯基

而在古巴革命成功之後,其實古巴政府就一直想將美國人從關塔那摩基地趕走。但美國和古巴的實力差距是擺在那兒的。古巴在傳統上只是一個依賴蔗糖種植的加勒比小國,人口在革命成功時也只有700萬人左右。而美國則仍然鐵了心要維持在古巴的軍事存在,所以就以1934年的協議規定沒有美國同意,古巴政府單方面撤消基地無效為由,死活不撤走。而雙方巨大的實力差距和美國與古巴近在咫尺的距離又決定了古巴政府確實無力強行將其趕走。

其實在革命成功之後,古巴政府也曾經採取過一系列軟性舉措,想將美國人從關塔那摩逼走。比如在古巴革命成功之前,關塔那摩基地曾經僱傭過數千名古巴僱員。而從1958年開始,古巴開始對基地周邊的交通進行了一些限制,基地的古巴僱員人數開始減少。而從1964年開始,古巴切斷了關塔那摩基地從古巴亞特拉斯河汲取飲水的渠道,此後古巴人也迅速中止了在關塔那摩基地進行工作。但美國政府則開始從周邊國家牙買加進口淡水,此後不久又在美國聖迭哥建立了海水淡化工廠,為關塔那摩供水。而針對古巴人不再為其工作的情況,美國又從牙買加和菲律賓引進了許多工人,所以斷水和斷人也沒能使美國人離開。

斷水斷路斷人,古巴為何趕不走關塔那摩?提前30年竟有伏筆

1991年剛剛駛出關塔那摩的美國航母列剋星敦號

而美國人不願意走當然是因為關塔那摩對於美國來說確實極具戰略價值。首先關塔那摩基地是美國海軍和海岸警衛隊重要的補給基地,對於其控制整個加勒比海區域具有重要意義。其次,古巴這個國家本身的性質又為關塔那摩基地增添了很大的情報與軍事價值。

斷水斷路斷人,古巴為何趕不走關塔那摩?提前30年竟有伏筆

被關押在關塔那摩基地的反恐戰爭戰俘

而在現代,美國還把一些在其它地區肯定會引起爭議的活動都挪到了關塔那摩。比如此地曾是美國集中安置非法移民的場所。在1990年代,美國曾在很短時間內將3萬名海地移民安置在關塔那摩基地。後來還曾長期將此地作為艾滋病病毒檢測陽性的非法移民集中安置地點。而在進入21世紀之後,關塔那摩基地又成為了美國關押反恐戰爭戰俘的監獄,這才使它在後來的虐俘醜聞中世界了世界關注的焦點。

所以雖然古巴政府對關塔那摩基地非常厭惡,在革命成功之後除了早期曾兌現過一次美國支付的“租金”支票外,從未接受過美國提供的象徵性租金(一年僅4000美元),但因為國力上的巨大差距和美國堅持不將其關閉的強硬態度,所以古巴政府對於關塔那摩基地也確實無可奈何,這也就是為什麼關塔那摩基地能夠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