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衡陽市第六中學校長賀仁忠面對面:適性教育,學生最好的生長方式

與衡陽市第六中學校長賀仁忠面對面:適性教育,學生最好的生長方式

衡陽市六中校長賀仁忠

紅網時刻通訊員 楊麗芳 報道

真誠、樸素、熱忱、達觀,讓賀仁忠在教育這片燦爛星河裡,無往不利。

在衡陽這片教育熱土,賀仁忠乘風破浪了37年。他先後在衡陽市、縣的五所學校躬身耕耘,其中包括掌舵打理了衡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衡陽市實驗中學。

現今,賀仁忠在衡陽市六中校長崗位駐守了6年多。前後21年的學校掌門人經歷,賦予了他足夠多的教育智慧。

賀仁忠重新梳理自己的教育人生,發現教育的真諦便是“適性”,即“適合學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學校於他,是一片耕田。肥沃或貧瘠,他要做的,便是當一名農夫,創造適合學生生長的良田,靜待禾苗金黃。

初心,藏在起早貪黑裡

賀仁忠樸素初心的源起,可追溯到1983年的蒸水河畔西岸。當時,從師範學校畢業後,未滿20歲的賀仁忠,被安排到母校衡陽縣六中教地理。他滿懷期待。

學校給賀仁忠分配了一間宿舍,一個大通間,裡面放有一張床鋪,一個洗臉架子。木桌脫漆,桌下襬了兩把凳子,簡單樸素。這是他的家,也是他的辦公室。

賀仁忠的房門不關,為學生敞著。他知道,門關上,就關閉了與學生對話的通道。白天,他指著校外的河流,跟學生說山水的秘密;傍晚跟學生嘮家常,他講世界人口大遷移;有星星的夜晚,他望著頭頂,跟學生說他知道宇宙的樣子;有學生神經衰弱,他就在家中的蜂窩爐煨著學生的中藥……

每天早晨不到7時,你會看到他的身影,已經進了教室。晚上,學生就寢,燈熄滅後,他才會離開。這樣的作息方式,賀仁忠一直堅持著。

越深度參與校園管理,賀仁忠越發現,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才。“每個學生都有可愛的地方。”賀仁忠用心解讀學生的每一次微笑或沮喪;用心分享學生每一次喜悅,用心分擔每一次失敗。

每個學生都有生命潛能,只是缺少合適的機會發光。這個機會,要由教育者提供;這個合適的場域,應由掌舵人創造。賀仁忠工作期間,深諳此理。

他因時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學校依據學校的肌理,提出了相適應的理念。在衡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他提出“以人為本,全面育人”;他在衡陽市實驗中學提出“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快樂成長,培養陽光自信的實中人”;他在衡陽市六中倡導“開展適性教育”。

教育,帶著“家”的溫度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做個樣子給他們看”,是賀仁忠一直堅持的工作理念與習慣。在他看來,校長就是一個“大家長”,身教重於言傳,要用人格魅力推動學校運轉。

他給自己定了“兩個凡是”,即凡是要求管理人員做到的,自己必做到;凡是要求教職工做到的,自己必做到。

來衡陽市六中擔任校長之前,賀仁忠就聽說過學校“刺頭”女教師的“事蹟”:天天告狀提意見,與學校對著幹是家常便飯。

2014年秋季開學不久後,女教師就挑頭在會上挑刺,牴觸每項工作安排。賀仁忠將她請到辦公室。這位老師進了辦公室,沒給賀仁忠好臉色看。“來,先坐先坐。”賀仁忠客客氣氣請她坐下。這一下,她反而拘謹起來。

賀仁忠問她管理的班級的情況,又聽她對學校的建議。賀仁忠到校早,這位老師到校也早。賀仁忠當面讚揚她,還擇機會在大會上表揚她。這位老師的情緒沒有了,後來說,“沒有校長,我怕是成了行走的負能量機”。

或是地理教師的學科背景使然,或由於農家人的生命底色浸潤,賀仁忠認為一草一木皆有教化功能,樓宇會說話,廊廡可開言,花木蘊深情,石頭能啟智,“處處有文化、物物能育人、事事蘊教育”。

在衡陽市六中的校園,一座顯示氣溫、空間溫度、降水量的觀察器置放在花園間,上面顯示著學校與市區差異明顯的實時氣溫。偶爾,賀仁忠還會帶著地理課外小組社團來讀數。

學校要重命建築物名稱,賀仁忠將命名權交給了師生。“賀爹”“賀老大”,是學生寫給他的信中對他的稱呼。學生的信件塞滿了賀仁忠辦公室的門縫,他每封必回。

在一點一滴的日常中,賀仁忠這位“大家長”將細膩與溫柔,毫無保留地留給了衡陽市六中的師生,讓衡陽市六中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家”。

扶貧,刻在教育底色上

賀仁忠的少年時代,在鄉村度過。他嘗過農家人的苦,深知寒門學子求學的不易。教育扶貧的情結藏在他心中。

1999年,賀仁忠掌舵衡陽市四中(即衡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為改變學校落後的面貌,他三上長沙,七下韶關和香港,拜會“百校之父”田家炳老先生及其基金會代表獲取資助。經過努力,2002年,衡陽市四中正式更名為衡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成為田家炳先生在湖南捐助的第四所學校。同時,賀仁忠四處爭取“宏志班”計劃,以惠及寒門學子。

他至今還記得2003年的春天,那時學校正在面向衡陽所有區縣進行宏志班第一屆學生招生。這種好機會,貧困人家不一定抓得住,甚至還有所懷疑。把機會送上門,把學生邀請來,賀仁忠這樣想也這樣做。當時正值農忙,賀仁忠走到山間、田野招生。在一片水田處,一個身形瘦長的男孩,褲腳挽起,彎著腰站在水田裡,深一腳,淺一腳,正在插秧。

“想不想讀書?”賀仁忠問。“啊,”男孩眼中閃過光亮,又黯淡下去,說:“家裡沒錢,準備打工去了。”

“孩子到學校,吃住穿不用擔心,不會凍著、餓著。”賀仁忠一一解答男孩家長的疑問。到學校報到時,男孩兩手空空,所帶的行李,不過兩套日常衣服。

賀仁忠這一回還招來了很多個有志讀書卻因貧困不得不放棄學業的學生。學生來校後,他又調動社會資源給他們捐助被子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

自2003年算起,衡陽市已經有近兩千名寒門學子因“宏志班”改變命運。賀仁忠還為進城農民工子女爭取學位指標,還派教師下鄉支教,他還自己資助貧困農民工子女。

“不管派到哪個地方去,我都有信心。”每次調動時,賀仁忠都信心滿滿。這是對衡陽教育的信心。他也有這樣的底氣。擔任衡陽市四中校長時,他改變了學校的面貌;在衡陽市實驗中學擔任校長時,他組織推行新課改和小班制教學,捧回了湖南省新課改樣板校榮譽。

有心有情懷做事的人,總能抵達,賀仁忠便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