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荊州”,關羽該不該背這個鍋

《三國演義》中說,劉備取西川時,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守荊州。後因西川戰事緊張,諸葛亮、張飛、趙雲也舉兵入川。由誰來負責守荊州,劉備沒有明確的指示,只是讓諸葛亮“量才委用”。然而諸葛亮揣測劉備的用意,認為“其意欲雲長當次重任”,於是就把此重任交予關羽。其實諸葛亮瞭解關羽恃功傲物、驕傲輕敵,讓他守荊州,諸葛亮也不太放心,走前給關羽留下了“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方針。據此很多人認為失荊州,是諸葛亮用人之失,明知關羽不能擔此重任,卻曲迎劉備,犯了感情用事的錯誤。


“大意失荊州”,關羽該不該背這個鍋

但是《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而已,其說法是沒有歷史依據的。據《三國志》記載,留下關羽守荊州是劉備的安排。再者,歷史上的關羽雖然有些不足,但不論文或者武,關羽均不在張飛、趙雲之下。劉備調諸葛亮入川,讓關羽獨當一面,應該說是比較合適的安排。而關羽失荊州,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應歸結為諸葛亮用人之失。


“大意失荊州”,關羽該不該背這個鍋

那麼,荊州之失到底是誰之過?很多人說是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總結一下,關羽的過失有三:一、剛愎自用,冒險進軍;二、不顧大局,破壞與孫權的結盟;三、居功自傲,不能團結別人。針對以上觀點,也有不同的看法,認為關羽失荊州,固然有一定的責任,但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關羽頭上,也有失公平:

一、關羽出兵襄樊不能說是冒進。此舉是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提出的策略,關羽只是依這一計劃行事。並且,封關羽為前將軍的敕令,也是劉備派專使送到襄樊前線的,這就表明至少劉備和諸葛亮對出兵襄樊是默許的。當時關羽也留下不少後備兵力,這也說明關羽在戰略上的考慮也比較周到。

二、孫劉聯盟的破裂,也不能全怪關羽。荊州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就算關羽的“虎女”嫁給“犬子”,東吳照樣會力爭荊州,劈壞孫劉聯盟。


“大意失荊州”,關羽該不該背這個鍋

三、關羽在內部團結上雖然有過錯,但還是能夠認錯改過,以大局為重。

四、關於關羽的性格,其實關羽也並非驕傲自負、有勇無謀的武夫,否則關羽他一生也不可能取得如此戰功。關羽經歷了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襄樊之戰,他都能在正確的軍事指揮下,審時度勢,發揮其英勇剛烈的特長,往往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所以,說關羽是一個剛愎自用、有勇無謀的匹夫,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大意失荊州”,關羽該不該背這個鍋

歷史上的關羽,雖然生前有諸多輝煌,死後也贏得殊榮,但是總的來說,他仍然是一個悲劇人物。他一生的功過是非,歷來眾說紛紜,譭譽交加。但是對於失荊州,確實不應該由關羽一人來背。今天,我們在懊悔一件事由於大意沒有做好的時候,往往會發出“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感嘆,如果讓關羽聽到,或許他會頗感冤枉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