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我們該怎樣學著做父母

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這個描述太形象了,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都是會心一笑,而且不自覺的會腦補出一些畫面…作為曾經的咆哮家長之一,我更是深有體會!看到孩子戰戰兢兢,說啥都不明白的樣兒,我也心疼!過後想起自己怒目猙獰的樣子,我也懊悔,但是就是忍不住那一股火!可孩子真聽進去了嗎?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喜歡大人所說的,更多的想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特別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們不會再聽你講的那些道理,更多的是叛逆!遇到問題你找他坐下來一起聊聊,想看看他內心是怎麼想的?他的不耐煩寫在臉上,當然你也問不出東西。怎麼樣讓孩子願意坐下來解決問題呢?《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我們該怎樣學著做父母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該書由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Adele Faber)和伊萊恩.瑪茲麗施(Elaine Mazlish)合著,1980年首次出版,長距家教類圖書各大排行榜榜首,出版近四十年長銷不衰。這本書已讓全球數百萬家庭收穫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快樂的家庭氛圍,將幫助孩子最終成為獨立、自強,充滿愛心和責任感的人。

01 走進孩子內心世界,先學會情感回應

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會有類似這樣的經歷。“爸爸,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不上學你幹什麼去,你又怎麼了?“媽媽,我這次考了95分,比我同桌考的多哎,怎麼不跟你班的第一名比啊,離滿分還有好幾分呢,是哪錯了”…每當孩子想向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時,父母總是以一種出乎意料的方式進行回應,生生的讓你沒了對話的心情,好像他們永遠也感受不到孩子的情緒。這些情況的發生其實都是缺乏情感回應的表現,我們都沒能瞭解到對方想表達什麼,就匆匆的給出了自己的結論。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我們該怎樣學著做父母

孩子更多的是想你對她的情感做出回應

臨床心理學家喬尼斯.韋伯曾提出一個概念-童年情感忽視,指的是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創傷他認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可以從父母那裡得到反饋和回應。如果父母選擇情感忽視,孩子發出的信號沒了接收端,更像是一種無形的精神損害,這種損害雖然無形,但傷的更深。當然我們家長肯定不是故意忽視,而是不自覺的本能的直接進行了回應,這本書中給出了方法和生活中的實例,教我們做好情感回應,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安靜專心地傾聽讓孩子知道你是尊重他的感受的,用簡單的詞語回應他們的感受拉近你們的距離,說出他們的感受是幫他看清感受,而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則是遞進了你倆之間的關係,讓小小的他知道,原來父母是跟我一邊的。靈活運用這些方法,你會讓孩子感覺得到他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納的和尊重的,這樣的話我們才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02 幫助孩子面對他的感受後,多進行有益的引導

我們通過方法讓孩子知道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納和尊重的,孩子能夠在我們這獲得反饋和回應,孩子越來越喜歡和我們進行溝通,這無疑拉近了我們與孩子的關係,這就為我們多進行有益的引導打下了基礎。在親子關係中,教導孩子的言行符合基本的社會行為規範是一項令家長抓狂的工作。“飯前洗手,隨手關門,書包要收拾,別咬手指頭,別在家亂畫,別亂扔垃圾…我們總是這樣命令孩子去做或不做那些我們認為該的事,可問題是孩子知道嗎?他們可不在意這些,我們花大精力去調教孩子,符合社會規範。但我們越是強制,他們越是反抗。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我們該怎樣學著做父母

親密關係時的引導最高效

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需要鼓勵孩子同我們合作,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讓孩子和我們配合,而不至於傷害他們的自尊,也不會讓他們有逆反的心理,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讓家長少付代價,又好操作。畢竟孩子是在成長中,我們需要充分考慮他們的感受,這不是妥協,這是為最終結果負責任的做法。書中結合大量案提供了五個技巧,並且每個技巧都有生活類的漫畫做指導,更有助於應用和理解。看上去和非暴力溝通有些相似,但裡面的“用簡單詞語表達”和“寫便條”對孩子而言更易於接受,因為孩子在面對這兩項時,更多的不用去關注父母的態度和情緒。當然不是每一個技巧都適用孩子,也不是每個技巧都適合自己,這些技巧也不是每次都見效,但是這五個技巧幫助我們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臺,而互相尊重正式合作的開始。

(1) 描述:描述你所看見的,或者描述問題

(2) 提示

(3) 用簡單的詞語表達

(4) 說出你的感受

(5) 寫便條

03 鼓勵孩子自立,幫助他成為獨當一面的人

我們走近孩子的內心世界,幫他們確認自己的感受,建立起信任關係,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有益的引導,我們為什麼這樣做?想來天下父母教育培養孩子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希望他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就算離開父母后也能夠獨立生活,並且具備追求幸福的能力。如何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自立的人?中國的那句古話說的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讓他們親自經歷各種問題帶來的掙扎,讓他們在自己的錯誤中得到成長。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我們該怎樣學著做父母

放手,讓她自己飛,放手,讓她自己去面對!

我們在電視裡可看到過這樣的畫面:當幼鷹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便把巢穴裡鬆軟的鋪墊全部扔出去,這樣幼鷹們就會被樹枝上的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邊緣,而此時,鷹媽媽就把它們從巢穴的邊緣幹下去,這些幼鷹開始墜向谷底時,它們就會拼命地拍打翅膀來組織自己繼續下落,然後它們的性命保住了,因為它們掌握了作為一隻鷹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本領—飛翔!鼓勵孩子自立,做父母的除了要以身作則,更要創造條件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當然這裡的條件並不是要去報什麼“成長夏令營“之類的,而應該是在身邊日常小事上做起,讓孩子成為有責任有價值的人,多讓孩子依靠自己,去解決問題。

這本書中提到了鼓勵孩子的自立的六個技巧,當然作者也承認這六個技巧並不是唯一鼓勵孩子學會自立的方法,我們聽他們的感受、分享我們的感受,邀請他們和我們一起解決問題,所有這些都是在鼓勵他們自立。

(1) 讓孩子自己選擇

(2) 尊重孩子的努力

(3) 不問太多問題

(4) 別急著告訴他們答案

(5) 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

(6) 別毀掉孩子的希望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選取親子關係中最為常見的場景,告訴父母同孩子溝通的珍貴方法和技巧,使父母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消化,並學會溝通,把和孩子的矛盾化解於無形。書中彙集了父母們常見問題和作者的答案,既是應用案例,也是父母隨時學習的最佳參考書。該書已經被無數中國父母證明:擁有這本書,家長將結束與孩子的衝突。是非常值得學習和經常學習的書,值得每一個家庭都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