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的次貸危機,美國政府決定救市前發生了什麼?


市場的狂熱 危機的前夜

金融界在鼓吹放鬆監管,主張剔除那些金融法案中限制產品創新和衍生產品開發的不利條款,認為那是無效和繁重的;美國總統克林頓簽署法案允許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合併,導致現有的金融機構規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喬治布什也在鼓吹美國夢,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正是判定美國夢實現與否的重要標準。

正是在這種狂熱的氛圍下,開發商在不停的建房,個人在不停的買房,銀行機構則在瘋狂的發放貸款,並不斷降低貸款發放標準。因為房價在不停的上漲,而且看起來永遠不會停下,即使借款人違約,房子也可以迅速轉手。

狂熱的市場之下,美國三大股指,道瓊斯指數、標準普爾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迭創新高

12年前的次貸危機,美國政府決定救市前發生了什麼?

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一種商品超越需求本身,變成投資產品,價格瘋漲的時候,泡沫也就產生了泡沫唯一的歸宿就是破滅!當市場出現這種擔心的時候 擔心就一定會變成現實

隨著房價扭頭向下,次級借款人紛紛選擇違約,金融危機來了!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倒閉 被迫以每股兩美元的價格出售。與此同時,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因為投資了大量的抵押支持證券,也開始面臨破產壓力美國兩大住房支持機構 ,房地美和房利美,也就是打包住房抵押貸款發行貸款合成證券的機構 ,也面臨破產壓力,股價暴跌,債券面臨違約。

海外許多國家持有兩房的債券 面對岌岌可危的兩房 ,美國政府一直沒有采取強有力的救市措施,因為擔心債務違約,他們開始以拋售來要挾美國財政部長出手救市,財政部長保爾森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只有不停的保證兩房的絕對安全性。

12年前的次貸危機,美國政府決定救市前發生了什麼?

火箭筒揣在懷裡是沒用的

面對這種善意的提醒,保爾森立刻找來華爾街幾大投行巨頭負責人,包括高盛、美國銀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美林證券 和道富銀行等,一起協商救市舉措。

此時巴克萊銀行正在嘗試收購雷曼兄弟,但是需要有人對雷曼兄弟有毒資產進行擔保,就需要要他們出錢拯救雷曼兄弟,因為貝爾斯登已經倒了,如果雷曼再倒,投資者的信心就會徹底崩潰!因為在金融市場 ,是一個以信用作為核心支撐的市場, 一旦投資者信用崩塌 ,整個金融體系就會面臨滅頂之災

但是作為華爾街的人精 沒有人願意出錢拯救一個競爭對手

看大家無動於衷,保爾森也坐不住了,直接開始威脅:“造成現在這個局面 你們在座的不比我更清楚嗎?賺了那麼多錢,拿出一點來,幫別人,或許就是在幫你們自己! 如果現在誰拒絕提供幫助 我這個財政部長一定會記住他!”

試想,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那個公司還沒點違規,還沒點把柄,畢竟保爾森當年就是高盛的CEO,對行業的經營可謂是門清

這些人真是吃軟怕硬 沒有辦法只能紛紛出錢

12年前的次貸危機,美國政府決定救市前發生了什麼?


AIG風雲突變

就在大家為雷曼兄弟的交易焦頭爛額的時候 ,AIG糟糕的財報也送到美國財政部長的案頭。因為為大量的房地產貸款抵押支持證券提供保險,而今房貸紛紛違約,AIG面臨巨大的償付付壓力,且規模大的驚人,完全賠完,恐怕就要破產了!

為什麼會這樣的,AIG是怎麼牽涉進去的,一個保險公司是怎麼趟進這灘渾水的?

商業銀行發放了大量的住房抵押貸款 因為當時樓市不斷走高 有很多信用評級為次級的客戶也很容易獲得貸款資格 被稱為次級抵押貸款 美國兩大住房金融機構將這些貸款收購 構造出資產池 進行證券化 發行抵押支持證券 由華爾街這些投行巨頭對外出售 如此一來 商業銀行迅速回收現金 可以發放更多貸款 賺更多的錢 華爾街投行通過發行證券可以賺取佣金 投資者也獲得了新的投資產品 而且收益率很好 甚至很多投資銀行也進行投資 其中就有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這樣的投行巨頭

保險機構AIG看著眼紅,也想從中賺錢,於是開發出一種針對這種證券的保險,如果證券違約 AIG就進行賠付 舉個例子,AIG利用各種複雜的模型和數據算出某種證券違約率是3%,那麼我可以以10%的比率收取保費,如果真的違約 我還能賺取差價 而且當時的房地產市場看起來太好了

這樣一來 皆大歡喜 投資機構轉移了風險 AIG賺取了保費

但是突然有一天 整個市場崩盤了 違約率飆升 收取的保費完全不能覆蓋賠償金額

AIG面臨鉅額償付壓力。但是AIG影響力實在太大了,幾乎每個美國人都與他有關係,所以它更不能倒!雷曼的問題還沒解決 又來一個奄奄一息的AIG 但是美國政府只能救一個 !

雷曼兄弟幾乎沒有任何資產可以提供擔保,AIG則不同,它還有大量的優質資產,於是他們選擇讓雷曼兄弟死去!

而且雷曼兄弟必須破產,為什麼,因為犯了錯就要付出代價,否則市場會面臨巨大的道德風險,今天雷曼不倒,明天還會有更多的雷曼!

最終,雷曼兄弟,這家百年曆史的投行,倒下了!

12年前的次貸危機,美國政府決定救市前發生了什麼?


美聯儲、財政部攜手向國會求助

事態的演變,超出了控制,財政部和美聯儲開始聯手向國會請求幫助。但是國會那幫人完全不瞭解政府救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根本不想出錢,腦子裡想的就是讓華爾街那幫賺的盆滿缽滿的人付出代價。見此形式,美聯儲主席,著名經濟學家本伯南克坐不住了,他講了一段直入心底的話:“我的整個學術生涯,都在研究危機。每一次危機的產生都是因為資產價格的暴跌,但這只是導火索,真正把經濟送入地獄的是信貸緊縮,銀行沒有錢,不能放貸,或者由於擔心違約,有也不願意發放,市場上沒錢,一切生產和消費都無法進行,沒有了需求,也就沒有了經濟,如果我們今晚還在討論而不有所行動,那麼明天就不會再有金融體系和經濟體系,我們將會一起見證1930年代的大蕭條!

一段話,把在座的人都鎮住了,就這樣,國會同意撥款!

財政部立刻聯繫上述幾家大型金融機構,為了消除他們被國有化的擔憂,保爾森表示這些錢將會以優先股的形式注入公司,沒有投票權,每年要求4%的利息,這樣就不會影響公司的管理和決策。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公司竟然還不同意。保爾森告訴他們,如果只有幾家機構獲得撥款,那麼市場會以為這些公司不行了,反而會起反作用,所以在座的必須全部接受。就這樣這些大銀行同意接受,並向市場提供流動性。

12年前的次貸危機,美國政府決定救市前發生了什麼?

援助計劃實施後,市場並沒有馬上好轉,但起碼信心得到穩定,直到2009年,恐慌的市場終於趨穩,經濟活動逐漸恢復,避免了發生全球的性的大蕭條,各大銀行也最終償還了財政部的救援資金。

賣掉的貝爾斯登,破產的雷曼,國有化的AIG......一場危機,盪滌了整個金融市場,人們開始重新反思監管,反思創新,那時的人們或許還不知道,直到今天,危機的陰影依然沒有散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