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隨著孩子的慢慢成長,你會發現,孩子會有著一些變化,比如會好端端的發脾氣,會產生嫉妒心理,會看別人不順眼等等這些行為,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產生了自我意識。什麼是自我意識呢?自我意識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它包括方方面面,但卻又不止步於此,"自我意識"是一種意識形式,他可以透過主觀看問題。

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比如自己的身體、肢體的活動狀態,無意識間做出的行為,這些都是有了自我意識之後所做出的行為。也是我們思維、情感、意志的心理活動。

有研究表面;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期是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這個時候他們會去觸碰他們的手、臉,認識人,比如爸爸媽媽等,這都是孩子有了初期的主觀意識的表現。

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主觀意識有著怎樣的特點呢?

1、 意識性

所謂意識性,就是當孩子在一個環境裡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比如在幼稚園時,老師因為別的孩子乖巧,懂事而去獎勵這個孩子,但並沒有獎勵他,他心裡面就會有所落差,不開心,甚至會嫉妒這個小孩。這就是孩子有了意識性,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情緒,有了自己的想法。

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2、 社會性

隨著孩子長大,身邊環境的不斷變化,接觸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的思想就會越來越豐富,那麼他們的自我意識的變化也會有所影響。

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3、 能動性

能動性是外部評價對於內部思想的影響,同一種情緒會存在不同的傳達作用,從而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按時吃飯、按時睡覺,你誇讚孩子這件事情做的非常好,那麼孩子就會高興,甚至會飄飄然,積極的誇讚就會提高孩子的能動性。但當孩子不聽話時,你就批評孩子不是個好孩子,就會對孩子產生消極影響,降低孩子的能動性。

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4、 同一性

孩子在小時候並沒有明確的自我想法,他們有什麼事情都會說出來。但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就會把自己的想法隱藏起來,甚至有時候說的話不一定是心裡想要說的,心口不一,就是同一性的特徵。

所以家長對於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需要重視起來,正確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從多方面去培養,讓孩子更好的認識自我。

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呢?

1、 培養孩子的自我認知

讓孩子擁有自我認知的能力,自我認知是一個認識自己是怎麼樣的人的過程。父母的誇讚,像是說"你這件事情做的真的很棒",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得到父母認可的人,是一個很棒的人,這時就有了自我認識的層面。自我認識是通過他人的評價自己所得到的的認識。鼓勵孩子去做一些事,並且讚揚亦或者是批評他,都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

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2、 自我體驗

在孩子自我認識的過程中讓孩子不斷的去探索,探究世界,讓他們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和事物,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摸索。比如讓孩子讀一本書,讀完後讓孩子寫出讀後感,瞭解書裡面的人物性格,體驗書裡的意境,這就是一個自我體驗的過程。

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3、 自我調節

在孩子探索自我意識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情緒化的問題。比如孩子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撒潑甩賴,亂髮脾氣,這個時候父母就要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宣洩情緒,告訴他這樣子是不管用的,比應該冷靜冷靜,控制一下你的脾氣這樣。讓孩子有學會去調節自己的脾氣、情緒。從學會自我管控情緒開始,一步一步的教授孩子自我調節。

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4、 讓孩子擁有正確的是非觀

小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到形成的階段,都是獨立意識的表現,他們有著獨立的主觀意識,所以在這個時候應該教導他們樹立是非觀,去明辨是非,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如何去分辨這條分界線這些,都應該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在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過程中,需要父母的耐心指導。孩子是父母的縮影,父母的行為和思想對於孩子自我意識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從萌芽期到成熟期這個過程都是不斷吸收的。父母對於孩子的評價,對於孩子產生怎樣的自我認識是起著關鍵作用的。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相信孩子、鼓勵孩子去做一些具有挑戰性、探索性的事情,從而正確的認識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