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前段時間,黃磊一條微博收穫了網友26萬點贊。


小女兒坦然地問爸爸:“你知道我怎麼尿床的嗎?”


爸爸也充滿童趣地做出了回應:“你是在夢中找到了衛生間吧?”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父女倆的可愛互動羨煞旁人,也勾起不少網友的回憶。


自己小時候,可不像妹妹這麼幸運。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網友在評論區回憶小時候的尿床經歷

尿了床多半是要捱罵的。


曾有一份兒童夜遺尿疾病認知度的在線調研顯示:


“近4成的家長會認為“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為,甚至因此責備過孩子,有些家長則為此產生焦慮情緒。”

尿床後被責罵的恐懼,至今都記憶猶新。



這件玩笑般的“小事”,折射出的,卻是多少父母尊重教育的缺失。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丟掉的“面子”,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都這麼大了還尿床,害不害臊?



類似的話,幾乎是所有尿床小孩的噩夢。


相比妹妹,這些孩子可能沒有那麼幸運地得到溫柔回應。

還哪裡敢大著膽子,跑到父母跟前去問:“你知道我是怎麼尿床的嗎?”

大部分家長覺得,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為,用責怪和羞辱的方式來督促改正。

常拿這樣隱私的錯誤向其他人抱怨:“你看看我們家這個多不省心,總尿床。”

或者是總是拿此打趣:“也不知道是哪個小孩,4歲了還在尿褲子。”

使用這樣的教育方式,父母們有自己的理由。

但給孩子留下的,可能是整個童年的陰影。


《圓桌派》裡,主持人竇文濤拋出一個困擾了中國孩子們多年的問題。

“為什麼很多父母喜歡消遣、貶損孩子?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你看他胖得跟豬一樣。”

“你看他黑的,跟個煤球似的。”

“我們家那小子就是個笨蛋,扶不起的阿斗。”

公開評頭論足,對孩子不滿意,隨意貶低……

這個問題孩子們無法理解,也找不到答案。

網友抱怨,“父母們總以為,孩子年紀小,就不用顧忌面子。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網友質問父母 / 微博

兩代人之間不自覺地形成地位差,父母以管理者的身份干涉孩子的生活,忘記了尊重。


有人回憶起小時候被父母當眾批評的經歷。


儘管知道母親心底裡是疼愛自己的,但並不認同她的教育方式。


希望能用私下裡挨一頓打來代替。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父母們常常忽視的“尊重”,讓多少人的童年蒙上一層灰暗。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父母的愛是真的,孩子的委屈也是真的

毋庸置疑,父母為孩子付出的一切是出於愛,期待他們能儘快改正錯誤,變得更加優秀。

愛的方式,有時卻演變為成長中的痛苦。

文學家蔣勳曾說:“我們有時候不知不覺在限制孩子,甚至以愛之名,因為愛太偉大了。


事實上,愛應該建立在人與人平等的基礎上。

網上熱議的一則視頻中,女生沒有按母親的指導儲存墨水,將墨水蹭到了衣服上。

母親當街拎著衣服,高聲質問:“知不知錯?錯在哪裡!”

受責罵的小姑娘嚇得已經愣住。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當眾批評孩子 / 梨視頻


在父母的認知中,這種丟人的當眾批評對孩子的警示作用更大,也更讓孩子長記性。

罵得越狠,記得越牢。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將當眾批評看作有效教育手段的父母,不佔少數。

還有很多父母強忍心疼,故意當眾批評孩子。


“媽媽以這種方式糾正你,以免走向社會之後,會吃更多苦頭。”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另一則新聞裡,一個小孩偷拿家裡的錢去買漫畫卡牌。


父親拎著孩子到賣卡牌的報亭門前,讓孩子受罰。

他氣的是孩子偷錢,也生氣店家明知道不對勁,還把卡牌賣給孩子。


先是當著路人的面,掄起棍子要打。


被制止後,強制孩子當街跪下認錯。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面對大家的爭議,父親說這樣懲罰“既可以讓孩子記住自己的錯,又可以讓店家長教訓。”

父親沒辦法對店家表達憤怒,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街上人來人往,無數雙眼睛盯著被罰跪的孩子。


簡單粗暴的責怪打罵,無視自尊罰跪,真的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嗎?


父親解釋,當街下跪,是執行管教孩子義務,總比放任不管的好。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他的回應,也無意中暴露了很多家長的思維方式。

我認為、我覺得、我是為你好……

這些父母們“想當然”的教育方式,被“親情”與“愛”的名義包裝。

“愛”本身沒有錯的,可錯誤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

蔣方舟在節目裡講到,“大人與孩子的世界比例是不同的。”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很多成年人口中的玩笑,孩子們往往信以為真。

“就好像我們小的時候會真的認為自己是垃圾堆裡撿來的,時刻擔心著爸媽把自己再扔回去。”

孩子們在乎父母給予的每一個反饋與評價。


當眾的責罵羞辱和傷自尊的玩笑,像一把刀子在他們身上狠狠紮下,留下無法癒合的傷疤。

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孩子更好,好的動機卻並不代表好的結果。

如華少在《我們長大了》中所說:

“教育小孩時,不要因為動機的合法性,就忽略途徑的正確性。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教育孩子之前,記得保護他的自尊心

在父母潛移默化下形成的三觀,會漸漸影響人生的下半程。

真正的愛孩子,不僅是簡單地將他“養”大,也要注意維護他的自尊。


  • 建立“不撒謊,不懷疑”的良性關係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重在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

信任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每一句話都認同,而是代表著一種態度:


真正俯下身來,傾聽他們在想什麼、做什麼,然後選擇合理的應對方式。

最好的結局,是在親子之間建立“不撒謊,不懷疑“的信任關係。

綜藝《我們長大了》裡,有明星分享了讓他記憶深刻的童年往事。

一節體育課上,他因為口渴,折返回教室喝水。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可偏偏下課後,同班同學告訴老師,自己200元錢被偷了。

作為唯一一個這段時間待在教室的同學,他被所有人懷疑了。


老師直接叫了家長。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所有人當時已經不信任他,投來的目光就像看小偷一樣。


他倍感委屈。

可父親來見面之後問,是不是你拿的?


他幾乎絕望地回答:“不是”。

“你說不是你拿的,那就不是你。”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面對所有人的質疑,有最親近的人支持信任,這讓孩子心中產生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如果不是父親給予的信任和肯定,這件小事在他心裡,可能就演變為另外一段痛苦的回憶了。

網友評論“難怪成長得這麼好,原來是父親的原因”。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來自於父母的傾聽、信任和認可,漸漸在心裡埋下自尊的種子。

讓他敢於承認錯誤,也敢於改正缺點。



  • 在訓斥之前,先學會理解

很多時候,孩子雖小,但並不是一個毫無思想的木頭人。


在“犯錯”背後,或許有自己的想法。


耐心瞭解背後的原因,理解孩子的行為,是對TA最大的尊重。

韓國綜藝《超人回來了》裡,爸爸回家之後,看到一兒一女將地上弄得一片混亂。

麥片堆滿了客廳,而孩子們正在地上吃著麥片。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看到這種場面,爸爸忍不住要發飆。

可他還是忍下脾氣,輕輕地問女兒是怎麼回事。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女兒有些慌張,是因為弟弟餓哭,自己想要照顧他,就倒出了麥片,兩人一起分享。

聽到這裡,爸爸明白了女兒並不是要故意搗亂,而是想要幫助弟弟。

一片狼藉背後,是孩子的善良和懂事。

最後,爸爸糾正了孩子亂拆麥片的行為,也肯定她的正確行為。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爸爸向女兒道謝 / 《超人回來了》


訓斥孩子之前,別忘了先問一句“為什麼”。

  • 溝通,是緩慢但最有效的方式

“打都是為了讓你長教訓。”


很多家長總習慣用打罵,來代替耐心的溝通和講道理。


一頓鞭子下來,孩子看起來服服帖帖。


但內心裡面,不見得認同父母的觀點。

問題沒有被解決,反而因為父母的惡劣態度,讓孩子失去了溝通的慾望。


用暴力強硬地逼孩子低頭,得到的很可能只是口頭上的認錯。


英國哲學家斯賓塞曾說過:

受罰最重的孩子,長大後很少成為最好的人。

平心靜氣地勸說溝通,說到很容易,但做到太難。

有網友分享曾看到過的“模範爸爸”。


在高鐵上,小女孩不停地詢問父親,還有多久到站。


同行的父親全程沒有發火,而是用溫柔的語氣和她溝通。


告訴她現在是哪裡,還有多遠的距離。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為人父母,總希望孩子能夠更加優秀。

但在“為他們著想”的同時,也別忘記考慮他們的想法。

黃磊一條微博引熱議: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