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王阳明如何完成从绝境到辉煌的逆袭

01

公元1506年,明孝宗朱佑樘驾崩,朱厚照继位。朱厚照自继位后,除了早朝“打卡”,其他时间都与宦官刘瑾为首的“八虎”纵情享乐。朱佑樘死前指定的辅政大臣端正持重的刘健和坚持原则的谢迁深感忧虑,联合当时宫中头号太监王岳号召血性臣子写信给皇上,希望他摆脱“八虎”控制,,信中追忆权阉祸国历史:东汉的十常侍;唐昭宗为宦官所困,继而被藩镇相挟,朱全忠逼哀帝禅位,唐亡;不久前,太监王振把先皇朱祁镇领到塞外俘虏,失去帝位。朱厚照出尔反尔,答应发配刘瑾等人去南京守太祖陵,却在早朝时任命刘瑾为掌印太监,其余七虎各个委以高管重任,还发配王岳去南京守陵。

刘健、谢迁及百官大失所望,刘健和谢迁决定用辞职来唤醒朱厚照,不惜用先帝托付的辅国地位、威望和声誉。谁知朱厚照很高兴爽快的批示“准”,早已身心沉浸在玩乐之中的他巴不得他们早点离开。

02

北京方面打虎失败后销声匿迹,南京方面接过这个“不可能的任务”。早在刘健、谢迁“被辞职”后,南京监察官薄彦徽、陆昆、蒋钦等十五人联名上书请求挽留刘、谢二人,矛头直指八虎。刘瑾反应凌厉,把这些人捉到北京来,廷杖伺候。

廷杖是朱元璋专门对付官员的刑罚之一,众目睽睽之下,扒掉裤子、捆住手脚,用粗重木板拍打,受刑者忍受身心双重折磨。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王阳明如何完成从绝境到辉煌的逆袭

南京的监察官被打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还被革职,蒋钦又给朱厚照上书,提醒太祖立下家法,不许太监干政。奏折最后:皇上如信臣,杀刘瑾;不信臣,杀我。

刘瑾暴跳如雷,朱厚照七窍生烟,再给蒋钦三十军棍,丢进锦衣卫大牢。大牢中蒋钦还苦口婆心给朱厚照上书,我有老父七十二岁,我连尽孝都可以抛弃,不惜性命控告刘瑾为的就是大明江山社稷,结果又被三十军棍活活打死。

蒋钦的遭遇给文武百官带来莫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摧残,血肉横飞的场景,钻心的刺痛使面目变形,大家感叹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朱厚照冥顽不灵、刘瑾的残暴外,毫无办法,噤若寒蝉。

03

王阳明登场了,他必须登场!这不仅是一干忠臣与刘瑾作对,更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所以他必须有个表态。

在他上奏之前,很多人劝他:“当初闹得那么凶,不见你有任何动作;现在胜负已定,危险重重,你却逆风而行,你傻了吗?”王阳明凛然道:“就是因为当初闹得太凶,那么多正义之士都在奋斗,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而现在,正义被压迫,死气沉沉,必须有个声音呼唤他们的良知。”

尽管他入手婉转,绵里藏针。捧朱厚照为仁君,才有敢于直谏之臣“您天纵睿智,不可能不知道他们指控虚实,希望您施舍仁慈”,上有天下有地中有万民都会称颂圣明云云。

刘瑾虽然不认识这个当时还是兵部的小官,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王阳明被廷杖四十,投入锦衣卫大牢。

大牢中暗无天日,臭气熏天,由于阵阵作痛的伤口,进了锦衣卫大狱很少能活着出去的心里恐惧,让他整夜整夜失眠,从一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到人间地狱的锦衣卫大牢,他不禁潸然泪下。

慢慢地,他认清了现实,他会在这里呆很久很久,他还只有34岁,未来的路还很长,他应该积极去面对和度过,他开始潜心研修《周易》。

出乎他意料的是,1507年春天,他的牢狱生涯结束了。但旧的厄运结束预示新的不幸的接踵而至,他被贬到贵州龙场为龙场驿丞。

学过地理的都知道,除了山遥水远,那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龙场驿位于今贵州贵阳西北约八十里的修文县,地处荒僻,虫蛇甚多,瘴气流行。

他的好友湛若水沮丧告诉他:“此地非人类能居住,你这一去恐怕……”王阳明答道:“我唯一担心当今天下,圣学不明,读书人只讲口耳之学,不谈身心之学,我希望你把身心之学发扬下去。”

04

在他赴贵州龙场上任途中,一路躲避锦衣卫的追杀,他为了摆脱锦衣卫,逃到了钱塘江,脱掉衣冠鞋子丢于江中,留下遗书一封。锦衣卫追到江边,看到江心王阳明的衣物和岸边的遗书,认为追杀目标已死,便回去复命了。

他搭乘去舟山的船,却被狂风吹到福建福州的鼓山,他只好辨明方向钻入森林,看到一座萧条庙宇借宿被拒,那个僧人只为第二天收取被老虎吃掉过客的财物,他靠此为生。在他险些落入虎口后,偶遇二十年前遇到的江西南昌铁柱宫的那位道士,道士告诉他,二十年前就说过,我们还会再见,你来之前我为你占了一卦:光明消退,黑暗降临,面对灾难,宜坚贞守持。

道士的占卜给幻灭打算出世隐居的王阳明以光明和信心,还有对家人的责任,他决定接受命运的安排,去龙场赴任。

他绕道南京去看望父亲王华,父子相见,抱头痛哭。父亲说,我们以为你真的死了,如今看到你还活着,还有什么奢望呢,你那道上书是对的,正义总需要有人来维护,你只是做了你该做的事。王阳明告诉父亲,他决定去龙场赴任,勇敢面对这次放逐。临行前,他写下了豪情万丈的诗句: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人的力量来自心灵,当你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意志,困难就不会变得那么高不可越。

05

王阳明带着父亲派给他的两个仆人达到龙场驿时,是个太阳还未升起的清晨,植物腐烂的气息弥漫着浓浓的雾,就像他未知的迷幻的人生。

龙场驿的站长兴奋地接待了他们,终于有人来接替他,他感到如释重负,他毫无保留地告诫王阳明在这个鬼地方的生存法则,因为其他地方也用不上:

一、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里少数民族人阴鸷易怒,发起火如同魔鬼,即使中原来人,也是穷凶极恶心狠手辣之徒。

二、这里空气看似清新,却暗藏杀机,瘴疠弥漫,稍不小心就会中毒身亡。

三、动物凶猛,时刻提防狼虫虎豹的偷袭。

四、自力更生,政府补贴少得可怜,一年才来一次。

五、既来之则安之,否则你会崩溃把自己结果了。

按照法律,王阳明是戴罪之人,不得住在驿站。他只好委身于一个阴暗潮湿的山洞,这就是后世所称“阳明洞”,就是在这里,孔孟之后最夺目的思想光芒诞生。也因人杰而地灵。

因为没有门,狗熊在半夜时分啃掉了一个仆人的半边脸。他想起了前任的忠告,打造了一扇石头大门,带领仆人开荒种地,为了给苦闷的生活找点乐子,在灰暗的生活增添光亮,他给仆人讲笑话、唱民歌、跳狂热的舞蹈来反抗现实的沮丧,并埋头苦读理学经典。他给临时搭建的每一个窝棚取一个名字:玩易窝、何陋轩、君子亭,以此表达自己的气节和操守。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王阳明如何完成从绝境到辉煌的逆袭

就在王阳明到达龙场驿三年后,有中原来老少主仆三人来到龙场,还没来得及去拜访,第二天相继死在荒野。王阳明感到他们的命运何其相似,不禁悲恸大哭。他跟仆人一起好好安葬了那几个亡灵,发出无限的感叹和深思。写下了著名的《瘗旅文》,原文大意如下:正德四年八月三日,有位据称是从北京城来的吏目,不知道他姓名;带了一个孩子、一个仆人要前去上任,路过龙场这个地方,投宿在当地苗人的家里。我从篱芭间看到他们,那时正下著阴阴的细雨、光线昏暗,我本想往前去问问他们从北方来的种种事情,结果没去成。隔天早上,派人过去看看他们,却已走了。将近中午,有人从蜈崧坡过来,说:「有一名老人死在山坡底下,旁边有两个人哭得很哀伤。」我说:「这一定是那个吏目死了,真让人难过啊!」到了傍晚,又有人来说:「山坡底下死了两个人,旁边坐著一个人在那里哀叹。」问问那个情况,则吏目的孩子又死了。第三天,又有人来说:「看到山坡底下堆积了三具尸体。」知道是吏目的仆人又死了。唉一唉!真叫人悲伤!

我顾念到他们的尸骨暴露野外、没人收埋,於是领著两个小仆人拿著畚箕、铁锹前往埋葬他们,两个小仆人面有难色,我说:「唉!我和你们的处境就像他们哪!」两个小仆人听完后就哀怜地掉下眼泪,请求前往。我就在那尸骨旁边的山脚下挖了三个洞,埋葬他们。又准备了一只鸡、三碗饭来当祭品边长叹边掉泪地祭告说:

唉一唉,真是悲伤啊!你是谁呀?你是谁?我是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啊。我和你都是出生在中原本土的人,我不知道你是那一府、那一县的人,你为什麼要来这山上做鬼魂呢?古人不轻易离开自己的家乡,出外做官也不会超过千里之远。我因为被贬逐到这儿来,是应该的;你又犯了什麼罪过呢?听说你的官职,不过是一名吏目罢了,俸禄还不到五斗来,你带著你的妻儿亲自耕种就可以获得了,为什麼要用这五斗米来换你身长七尺的一条命呢?这还不够,又加上你儿子和仆人的生命呢?

唉一唉,真是悲伤啊!你如果真的贪恋这五斗米而来的话,那就应该快快乐乐地上路才对呀;为什麼昨天我看到你的时候,却满脸愁容、不堪其忧的样子?冲著雾气、冒著露水,攀援高崖、峭壁,走在层层的峰顶上面,水饥渴又劳苦,筋骨疲惫不堪,加上瘴疠毒气从外侵袭,忧郁哀情自内攻击,又怎能不死呢?我本来就知道你一定会死掉的,却没想到死得这麼快;更没料到你的儿子、你的仆人,也这麼快就死掉了!这些都是你自己招来的,还有什麼好说呢?我想到你们三具尸骨无依无靠而前来埋葬你们,却使我有著无穷无尽的悲怆啊!

唉一唉,真悲伤啊!既使我不埋葬你们,深崖里的狐狸成群,阴谷中的毒蛇大如车轮,也一定能够把你们吞葬在他们的肚子里面,不至於让你们长久曝露在外面。虽然你们已经没有知觉了,可是我的良心又怎麼过意得去呢?自从我离开父母、家乡而来到这儿,已经二年了;经受瘴疠毒气而还能侥幸地保全自己,这是因为我一天也不曾忧愁、恐惧啊。今天我竟然如此悲伤,是为你著想的多,而替自己设想的少;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

我来为你们唱首歌,请你们听听吧!唱道:连绵的山峰与天接近啊,鸟儿也飞不过去了。游子怀念著家乡啊,难以分辨西或东。难以分辨西或东啊,只有苍天是一样的。身处在他乡异地啊,也总是在这四海之内。随遇而安、看开一切啊,何必非要住在自己家里呢。鬼魂哪~鬼魂哪,你就不要再悲伤、不要再哀痛了!

又唱歌安慰他们说:我和你们都一样是远离家乡的人,蛮人的语言谁也听不懂,是死是活都难以预料!如果我死在这个地方的话,你就带著你的儿子和仆人,前来跟从我吧!我和你们一同到处遨游、到处嬉戏,驾著紫色小老虎、乘著彩色的龙螭,登上高处、眺望故乡而悲泣、而抽咽。如果我能够活著回去,你的儿子、你的仆人仍与你相随。道旁的坟墓重重叠叠他们大多是从中原流离到这儿的人。你可以和他们相互招呼,叫啸流连!餐著风饮著露,不会让你们挨饿的。从早到晚,可以和麋鹿做朋友,可以和猿猴共同栖息。你就安心地住下去吧!不要在这个地方做恶鬼来害人。

他突然发现了以前从未发现的一个事实,他钻研军事、探究理学、浸染佛道、苦读辞章,都是他成为圣贤的理想与残酷现实的较量。每一次现实把他击倒在地,他都能够站起来,而且每一次比倒下前更强大。

他说:“我已超脱得失荣辱,只是还无法超脱生死。”他为自己准备了一副石棺,每天用静坐的方式让自己静寂。他问自己:“如果是圣贤,遇到此等遭遇会如何做?”圣人也是凡胎肉体,也食人间烟火,他很快发现没有圣人处于他所面临的绝境,孔子周游列国也只是挨过饿,周文王虽坐过牢但衣食无忧,他找不到标杆,他必须自己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的确,人类文明的进程有个永恒的定律:所有伟大的灵魂都会经历非比寻常的砥砺与淬炼。摩西被放逐渺无人迹的沙漠,才有了《摩西十诫》;耶稣在颠沛流离中悟得大道;默罕默德在放逐地创建伊斯兰教……

06

在公元1508年,亚洲日本幕府内讧风暴趋于平静;在欧洲,罗马帝国军队进攻威尼斯共和国失败;中美洲,西班牙人把非洲的尼格罗人运到西印度群岛为奴,美洲黑奴由此诞生;未来的宗教精神领袖马丁·路德在威顿堡大学慷慨激昂鼓吹自己的宗教思想;而在中国广西柳州农民起义被血腥镇压,山东曹州的起义烽火正在燃起;在边远的贵州龙场的不毛之地,对华夏以及世界文明产生深远的心学的已经冉冉升起。1508年一个春天的夜晚,王阳明突然从梦中惊醒,像着了魔一样大喊大叫:“是了!是了!圣人之道原本从每个人心中求取,完全满足,格就是正,正其不正,便归于正。心外无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由心此推,直至国治而天下平。”

想到这里,王阳明一声长啸,划破寂静夜空,这就是心学开篇之“龙场悟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王阳明如何完成从绝境到辉煌的逆袭

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之一就是能量小的会被能量大的吸引。不断有人前来 ,听他讲学传道,开始是附近土著乡民,慢慢超越贵州,蔓延全国,甚至外国人也慕名而来聆听教诲。在他1529年离世时,门徒万计。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都是他忠实的拥趸。300多年后,在王阳明心学影响下日本发动了举世闻名的“明治维新”,一举跻身世界强国。除了文治,王阳明立下赫赫战功无数,灭南赣多年难除匪患,平宁王朱宸濠叛乱,无不体现他超人的胆略和智慧。成为一代宗师,既立德、立言又立功的儒家大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