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的是一个太过谨慎,不敢冒险的人?其实我们都错了

在诸葛亮首次北伐时,魏延提出从子午谷奇袭长安的计划,但诸葛亮认为该计划过于冒险,没有采纳。陈寿因此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认为诸葛亮用兵谨慎偏多,缺乏应变策略。但是,诸葛亮用兵真的是保守而缺乏变化的吗?我们从诸葛亮用兵用谋的几个典型例子,看看诸葛亮是否真的太过谨慎,不敢冒险。

诸葛亮真的是一个太过谨慎,不敢冒险的人?其实我们都错了

谋取荆州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三国志》

诸葛亮真的是一个太过谨慎,不敢冒险的人?其实我们都错了

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不久,荆州牧刘表病逝,幼子刘琮代领荆州牧。曹操大举进攻荆州,刘琮准备投降。刘备南逃到襄阳的时候,诸葛亮居然建议刘备乘现在就进攻刘琮,就能够得到荆州了。这是诸葛亮出山以来有记载的第一计,这计策可谓是十分冒险的。多年以后,庞统谋取益州提出的上策: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可以说就是诸葛亮谋取荆州的翻版。这两个计策其实非常冒险,所以刘备都没有听从。诸葛亮提出如此激进冒险的计策,谁还能说诸葛亮谨慎呢?

身使东吴

诸葛亮真的是一个太过谨慎,不敢冒险的人?其实我们都错了

诸葛亮居然敢孤身一人出使东吴。他要促成孙权与刘备的联盟完全可以随便派遣一个使者去就行了。然而他却敢亲身赴险,去说服孙权。虽然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公约,可是被斩杀的使者还少么,乱世又有谁遵守这规矩?诸葛亮就不怕孙权把他扣押下来甚至直接杀了献给曹操?同样不只是诸葛亮冒险,同样让刘备陷入冒险。当时曹操据有百万大军,又新的荆州,兵势正胜,以张昭为首的江东氏族都想着不战而降。这种情况下,孙权随时有可能直接把刘备抓了献给曹操。当时交州士燮和刘备关系很好,比起联合孙权,更稳妥的计策不应该是先南奔交州么? 诸葛亮提出如此激进冒险的计策,谁还能说诸葛亮谨慎呢?

声东击西
诸葛亮策反新城太守孟达,又故意透露给魏国,把司马懿绊在新城。又让赵云派遣疑兵出箕谷,把曹真骗到箕谷。随后出祁山,突袭陇西,兵不血刃拿下三郡。看似顺利的诸葛亮的计划其实每一步都凶险重重。只要有一步被识破,比如曹真识破赵云的疑兵,而同样用疑兵去拖延赵云。主力直接支援陇右,诸葛亮如何抵抗?诸葛亮使用如此激进冒险的计策,谁还能说诸葛亮不敢冒险呢?

两头之蛇
春,汉诸葛亮遣其将陈戒攻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建威,淮退,亮遂拔二郡以归。——资治通鉴

诸葛亮真的是一个太过谨慎,不敢冒险的人?其实我们都错了

诸葛亮把魏国主力吸引到陈仓以后,居然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战而退。(当时刚刚打一个月不到,除非是有意为之,诸葛亮北伐不可能只带那么点粮草)撤退中途,顺便安排了追击的王双,之后没有直接退回汉中居然跑向建威方向。与此同时另一边陈式部突袭魏国武都、阴平。郭淮想来救援二郡,诸葛亮又神兵天降到建威,郭淮害怕被包饺子,仓皇逃窜。诸葛亮轻而易举夺取武都,阴平,还差点把郭淮包饺子了。兵力本来就不足的北伐军居然敢二分兵力,采用俩头蛇战术,诸葛亮使用如此激进冒险的计策,谁还能说诸葛亮不敢冒险呢?

奇袭郭淮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三国志》

诸葛亮真的是一个太过谨慎,不敢冒险的人?其实我们都错了

曹真十八万大军伐蜀,蜀汉兵力一共十万。按正常逻辑,理应拼尽全力守卫汉中。如此危险的情况下。诸葛亮居然敢大胆分兵给魏延主动出击陇西。结果魏延在阳溪吊打了郭淮,打出了名震天下的阳溪大捷。魏延能够成功,与诸葛亮对他的信任难道没有关系么?有人说阳溪大捷是魏延的功劳,与诸葛无关。可是魏延用兵大胆,诸葛亮能够如此毫无保留的信任支持魏延奇兵突袭郭淮,不也体现了诸葛亮本身的冒险么?诸葛亮使用如此激进冒险的计策,谁还能说诸葛亮不敢冒险呢?

上邽割麦
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 ——《资治通鉴》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军事上是很冒险的。其实郭淮已经预料到了诸葛亮会来上邽麦区抢麦子,早就做好了准备。诸葛亮居然把所有主力都调去上邽抢麦子,假装攻击祁山,骗得司马懿救援祁山,居然敢跑到上邽去抢麦子。如果司马懿识破诸葛亮调虎离山的计策,知道祁山空虚,不在被动防守,无论是主动出击祁山大营或者跑回上邽阻击诸葛亮,诸葛亮都会陷入危险之中。结果上邽之战,诸葛亮大获全胜。

再看诸葛亮的几次进兵北伐,皆进退自如,处于"制人而不制于人"的地位,除第一次北伐因用人不当导致局部失败外,其他几次都处于上风,需要回军时则安然退回,并曾设计杀掉追击的张郃、王双等魏将。所以说诸葛亮并非只是谨慎,该冒险的时候还是会冒险的。


参考文献:司马光《资治通鉴》、陈寿《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