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童文潔“吼式”教育法,為何成了家長戒不掉的癮

以高考為題材的電視劇《小歡喜》自開播以來,廣受大家的好評。劇中海清飾演的媽媽童文潔算是一個開明的母親,她陪伴孩子,支持孩子的夢想。但童文潔教育兒子方一凡時,

永遠是以“先吼為主”,吼完後才會去看問題。

第一集中,方一凡因為成績差和同學打架,被請家長。童文潔到學校看到兒子送給老師一隻烏龜,並在烏龜背上寫上“方一凡”,童文潔難掩憤怒,見到兒子第一反應,就是大吼一聲“方一凡”,然後追著兒子滿校園跑。

《小歡喜》童文潔“吼式”教育法,為何成了家長戒不掉的癮

之後,童文潔認識到吼叫不能教育孩子,她答應不對兒子吼,可是,面對兒子的問題,她總是忍不住要吼。

《小歡喜》童文潔“吼式”教育法,為何成了家長戒不掉的癮

方一凡想考藝校,童文潔吼著告訴兒子不可能。在懷疑兒子和喬英子談戀愛,雙方對峙過程中,童文潔還是以吼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能談戀愛。

《小歡喜》童文潔“吼式”教育法,為何成了家長戒不掉的癮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童文潔發現方一凡成績並沒有進步,她在餐廳不顧周圍的人,抓住方一凡衣服開始吼,然後把兒子拽到補習學校。

童文潔的“吼式教育法”對兒子起到教育作用了嗎?我看並沒有。

方一凡面對媽媽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只會吼自己時,他開始吼媽媽:“童文潔,我告訴你,從今天開始我不學了,你自己去上那學。”

《小歡喜》童文潔“吼式”教育法,為何成了家長戒不掉的癮

許多時候,家長因為被孩子的行為遷怒,於是,用吼叫的方法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改正錯誤,按自己的要求生活,但"吼叫"似乎不會起到教育作用,反而使孩子的問題變得更嚴重。

01、吼叫,不是教育,而是讓孩子變得更糟糕

當你向孩子吼叫時,孩子在想什麼?也許,他什麼都顧不得想,已經被你面目猙獰的樣子,咆哮的語言嚇得膽戰心驚。等他反應過來,他更多的是對你的不滿,以及被你糟糕情緒引發的各種心理問題。

心理學家默娜·舒爾說:“如果父母用呵斥和命令的方式管教孩子,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辭上表現出攻擊。”

你吼孩子要好好吃飯,也許孩子會變得更加不好好吃飯,你吼孩子學習不努力,孩子會更加不愛學習。畢竟,沒有哪一個人喜歡被別人以呵斥的方式改變自己。

相比於孩子的反抗,家長的吼叫給孩子造成的更深危害,是孩子心理上的。長期被吼的孩子會自卑,不相信自己,做事唯唯諾諾,不敢探索,他們甚至把父母的吼叫方式沿用到自己孩子身上。

《小歡喜》童文潔“吼式”教育法,為何成了家長戒不掉的癮

02、是什麼激起了家長的吼叫欲?

為什麼家長明知對孩子吼叫不好,可就是戒不了呢?

一個朋友對我說,她無數次警告自己不要朝孩子吼、不要朝孩子吼,可當孩子不聽自己話,用手把碗裡的飯抓的到處都是,把東西亂扔時,自己的怒火瞬間就被點燃,控制不了地對孩子大吼大叫。

那麼,到底是什麼在激發朋友,激發無數家長忍不住對孩子吼叫?

美國教育專家羅娜·雷納在她的著作《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裡給出了確切的原因。她將父母對孩子的吼叫原因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日常因素,第二方面是深層原因。

在日常因素中,作者認為“外部觸發器”和“不斷升級的想法和情緒”,這兩點共同導致了父母控制不住爆發情緒。

外部觸發器指:來自自身以外的一些因素,直接導致自己想要發脾氣。比如:孩子亂扔東西、撒謊、學習不認真、哭鬧等。

不斷升級的想法和情緒指:面對外部觸發器時,自己腦海裡加工形成的各種想法。比如:為什麼忙碌的總是我?我付出這麼多,怎麼是這種結果?孩子這樣做,會害了他的一生!

《小歡喜》童文潔“吼式”教育法,為何成了家長戒不掉的癮

朋友忍不住對孩子吼叫,觸發器就是孩子用手把飯抓的到處都是,家裡東西亂扔。我問她,為何看到孩子的這些行為她就會對孩子吼,朋友說她看見孩子這樣做,

就想到自己每天得面臨繁重的家務,還有對丈夫不分擔的憤怒,這其實就是她“不斷升級的想法和情緒”。前者是導火索,後者是燃料,這兩點共同導致朋友情緒爆發。

因此,當父母說看到孩子不聽話、不好好學習、早戀自己就控制不了想吼,其實這只是刺激源,不是最終吼的原因。

在《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面對方一凡和喬英子疑似早戀,方圓反應並不激烈,而童文潔則是對孩子大吼。這是因為在方圓眼裡,早戀是青春期孩子會經歷的一種事,只要正確引導不會對孩子有大的危害,而在童文潔認知裡,早戀會造成孩子學習下降,甚至影響孩子一生,自己腦海裡出現的各種糟糕畫面,讓童文潔怒火中燒,對孩子吼叫。

所以,孩子的行為和你內心伴隨著著的不斷升級的想法和情緒,導致你控制不住想吼!但想和孩子和平相處,不再用吼叫教育孩子,家長需要尋找觸發自己吼的深層原因。

《小歡喜》童文潔“吼式”教育法,為何成了家長戒不掉的癮

羅娜·羅納在《不吼不叫》裡指出,觸發父母吼的深層原因有,遺傳性吼叫、遷怒於人、內心感受、自身健康等。

  • 遺傳性吼叫:當一個人從小是在父母的吼叫中長大的,那他很容易繼承父母的吼叫,習慣性地將它運用到孩子身上。
  • 遷怒於人:比如將與他人交往中,內心感到的氣憤發洩在孩子身上。他人可能是朋友、配偶、自己的父母等。

我媽每次看到我的房間亂,她就會朝我吼。在和媽媽溝通中,她說我外公在她小時候管她很嚴格,她臥室裡東西怎麼擺放,外出時間都有明確規定,只要媽媽違反規定,外公就會懲罰她。雖然媽媽很煩外公做法,但她從不敢說。後來,她就將對外公的不滿遷移到我的身上。

  • 內心感受:當你想要對孩子吼時,你需要感受一下自己那一刻內心是什麼樣的感受,悲傷、失望、孤獨、自卑、羞愧等等。

閨蜜的媽媽在閨蜜小的時候,特別喜歡把閨蜜和朋友家的孩子做比較,而且對比的結果大都是閨蜜不如人,這造成了閨蜜從小就自卑,並且因為不如別人好而感到羞愧。閨蜜有了孩子後,孩子在和別的小朋友玩時,只要出現落後的情況,閨蜜就會忍不住吼孩子,你怎麼這麼慢?你怎麼這麼笨。其實,她在吼孩子時,是內心升騰的自卑、羞愧,促使她想將對自己的不滿傳遞給孩子。

  • 自身健康:當身體不夠健康時,比如失眠、內分泌失調、疾病等,人就會出現躁鬱現象,孩子的風吹草動就會讓自己想發脾氣。

家長想讓自己徹底擺脫對孩子吼叫,以溝通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就需要看見自己吼的深層原因,然後開始反思自己,從而做出改變。

《小歡喜》童文潔“吼式”教育法,為何成了家長戒不掉的癮

03、如何戒掉“吼叫癮”,心平氣和地面對孩子?

當吼叫已經成了你和孩子溝通交流時自動開啟的裝備,你該如何做呢?做到以下三個方面,你也能成為心平氣和的媽媽,

1、當你被孩子激怒,想要朝她吼時,給自己一分鐘調用A-B-C-D-E法則。

A-B-C-D-E法則是羅娜·羅納在《不吼不叫》裡提出來的。

A:自問(Ask)

B:呼吸(Breath)

C:平靜自我(Calm yourself)

D:確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E:同理心(Empathize)

具體怎麼操作呢?當你要對孩子吼叫了……

停!別吼,給自己一點時間,來進行A-B-C-D-E訓練。

  • 先自問:可以問問自己此時的感受是什麼?比如,我很煩躁,看到孩子亂扔東西,我就想起做不完的家務,丈夫的不管不顧。最後再問問,我現在能否接受自己的感受?
  • 再呼吸:呼吸可以讓一個人回到當下的,不被腦海裡出現的各種想法牽著鼻子走。呼吸時一定要放慢速度,平心靜氣地呼吸4—5次。
  • 然後平靜自我:等溫和地呼吸幾次,大腦基本可以進行思考了,這時靜下心,關掉自己腦海裡不斷升級的想法和情緒,既然和孩子無關,那現在需要處理孩子的問題,其餘的,之後再處理。
  • 接著確定孩子的需要:孩子把飯抓的到處都是,東西亂扔,為什麼呢?他可能需要媽媽的陪伴。孩子打別人為什麼呢?他可能受不了委屈,需要反擊對方。總之,家長要學著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
  • 最後同理心:把自己想象成孩子,孩子不好好學習,可能是因為課業複雜。亂髮脾氣,是因為大人要求太多了。當家長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感受孩子的情緒,那孩子會因為被理解了而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家長們也就不會朝孩子吼叫,而是陪孩子解決問題。

A-B-C-D-E法則,可以讓你在想要吼叫時放下心中的各種執念,就事論事,看見孩子的需要。如果你能每次在想要朝孩子吼時,調用A-B-C-D-E法則,不久,你就可以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問題,而不是,習慣性地被各種原因激起想要怒吼的心。

《小歡喜》童文潔“吼式”教育法,為何成了家長戒不掉的癮

2、當你被孩子激怒,並且已經朝孩子吼了,你該向孩子道歉

見過一些家長,每次吼完孩子都很自責,但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自責的同時,下一次繼續調用同種方式。其實,只要你能在對孩子吼完,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你也能慢慢改掉吼的習慣,方法就是“向孩子道歉”。

《道歉的力量》一書中,作者貝佛利·伊格爾給出了道歉的方法簡稱3R:

1、後悔(Regret)

2、責任(Respossibility)

3、補救(Remedy)

  • 後悔:許多家長吼過之後都會後悔,但往往把這份後悔埋藏在心裡。家長需要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向孩子表示自己的後悔,孩子就不會把受到的傷害隱藏在心裡。
  • 責任:家長要向孩子坦誠自己錯誤的地方,承擔自己的責任。比如,孩子打碎了花瓶,家長怒吼孩子沒用。家長事後要向孩子說明,打碎花瓶是不對,但罵孩子沒用則是自己的錯誤,是自己太生氣說的氣話。
  • 補救:道歉不能停留在口頭語言,要有補救的方法,比如和孩子通過文字、約定懲罰等方法,來減少自己吼叫的次數。

每次向孩子吼完,沒有反思,沒有和孩子交流溝通,那下次遇到同樣的事,還會向孩子吼叫。家長需要在向孩子吼後,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地方,對孩子表示自己後悔的心情,承擔自己的責任,並通過和孩子交流溝通補救的方法。如果家長每次吼完都有一個對自己錯誤進行道歉的過程,那家長就會在反思中,看清自己吼的原因,並不斷減少自己吼的頻率。

《小歡喜》童文潔“吼式”教育法,為何成了家長戒不掉的癮

3、父母要擁抱受傷的自己,接納自己

父母也曾都是孩子,成長的路上有自卑、無助、壓抑、憤怒。這些負面情緒無處安放,大人往往就會將它投射在沒有還擊能力的孩子身上。

如果你因為自身原因、生活壓力,對孩子吼了,請不要過於自責,因為你也是受傷者。我們需要做的是每次吼孩子後,看看自己內心深處是怎麼的心理狀態。當你因為自己不夠好,而吼孩子不夠好時,記得接納自己的不夠好,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當你因為工作壓力大,吼孩子貪玩,記得撫慰努力的自己。當你因為沒有安全感,而吼孩子不聽話,記得強大自己。

孩子惹你吼的行為,並不是真正讓你咆哮的原因,學著接納自己內心的感受,看見自己的需求,活好自己,孩子也將變得那麼惹人喜愛。

《小歡喜》童文潔“吼式”教育法,為何成了家長戒不掉的癮

希望,每一個愛吼孩子的父母都能堅信,“吼”不是無法控制的。只要自己認識到吼孩子的危害,並能一步步作出努力,就會發現,糾正自己吼叫孩子的問題,也是在療愈自己內心的傷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