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隆·戈登之所以場均得分持續下滑,除武切維奇外,還和兩點有關

阿隆·戈登之所以場均得分持續下滑,除武切維奇外,還和兩點有關

說起阿隆·戈登,你能想起什麼?恐怕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起的都是其勁爆兒的扣籃。是呀!15年他和扎克·拉文在扣籃大賽的對決堪稱近10年來最精彩最刺激的一屆,甚至沒有之一。如果單論扣籃難度、觀賞性,阿隆·戈登絕對是頂級的存在。

但是,刨去扣籃的話,作為14年的首輪4號秀,阿隆·戈登能讓我們銘記的地方太少了。究其原因,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以本賽季為例,在出戰58場場均33分鐘下,貢獻14.4分7.6籃板3.7助攻,這樣的數據放眼全聯盟只能說中規中矩。不過,實事求是的說作為一個內線球員,籃板和助攻還是不錯的,只是這場均得分拖了後腿。

阿隆·戈登之所以場均得分持續下滑,除武切維奇外,還和兩點有關

早期的阿隆·戈登還是有著不俗的得分能力的,在17-18賽季場均的17.8分甚至一度接近20+,但從17-18賽季開始的近三個賽季,其場均得分是呈現逐漸下滑的趨勢的,這讓很多人不解?如果說一個賽季的下滑有偶然因素的話,那麼連續下滑顯然就不是偶然性那麼簡單了,肯定有必然性的存在

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阿隆·戈登場均得分連續下滑的呢?

在我看來,首先一點就是武切維奇的崛起。在12年被交易到魔術後,因為球隊剛剛失去霍華德這個強力中鋒,在內線幾乎無人可用的情況下,給予武切維奇很多的表現機會——前三個賽季場場首發不說,場均出場時間都在30分鐘以上。而武切維奇也很好的把握住了機會,在實力不斷提升下,數據也是水漲船高。更重要的是場均助攻在3.0次左右的情況下,還展現出了大個子球員少有的策應能力,這說明有成為進攻核心的潛質,不但能自身終結還能成為軸心成為戰術的發起者和策應者。

阿隆·戈登之所以場均得分持續下滑,除武切維奇外,還和兩點有關

事實也如此,在經過幾年的持續進步後,武切維奇是現階段魔術內線終結最穩定的點,與此同時開發出的中遠投在確保得分手段更多的情況下,更能保持住很好的得分效率。論得分能力的話,武切維奇就是現階段魔術的第一人,不但場均19.5分領跑全隊,效率上的每回合0.287分同樣是第一

因為武切維奇的崛起,準確的說是近三個賽季的突飛猛進,讓阿隆·戈登得到的機會不在像以前那麼多了。雖然說出場時間還是和以前差不多的30分鐘左右,但出手機會卻是逐漸遞減的,

從14.9次下降到13.4次再到本賽季的12.5次

阿隆·戈登之所以場均得分持續下滑,除武切維奇外,還和兩點有關

出手機會的減少必然會影響到得分,畢竟得分多與少的潛在條件是出手機會的多與少,出手機會多必然創造得分的機會也就多,因此得高分的幾率就大,反之亦然。這也就是為何即便是諸如詹姆斯、字母哥這樣的聯盟頂級巨星,想要得高分也要依託於足夠的出手機會才可以做到的主要原因。

武切維奇崛起這點在我看來是外因,屬於阿隆·戈登自己不可控的。拋去這點的話,還有兩點在我看來也是導致其場均得分不斷下滑的,我稱之為內因

阿隆·戈登之所以場均得分持續下滑,除武切維奇外,還和兩點有關

第一點、中遠投能力有限。自14年進入聯盟後,憑藉著超強的爆發力和運動能力,籃下一直是阿隆·戈登得分效率最高的地方——

遇到比自己矮的身高有優勢,遇到比自己高的,彈跳可以起到很好的彌補作用。因此新秀賽季就有著63.5%的投籃效率表現,但了17-18賽季更是突破70%+,來到了71.8%,這已經可以領跑聯盟85%以上的球員了。

但17-18賽季之後,阿隆·戈登籃下命中率開始出現下滑,上個賽季降到了67.1%,本賽季雖然提升到了70%,但這更多的是因為在此區域出手比減少導致,換言之效率的上升是通過產量的下滑換來的。之所以造成籃下命中率下滑,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中遠投能力有限

阿隆·戈登之所以場均得分持續下滑,除武切維奇外,還和兩點有關

生涯至今,在代表中遠距離的10-16英尺、16英尺-3分線、3分線外三個區域中,阿隆·戈登的出手比分別為11.3%、10.5%和32%,合計53.8%,相應的命中率為36.6%、29.4%和31.8%。看得出來各區域的出手還是比較平均的,但是投籃效率上卻有著很大的區別——籃下投籃效率很優秀,中遠投上非常一般

這就造成被對手研究透後,很容易被針對性防守。說白了,生涯早期對手不瞭解你的特點、能力,因此無法根據這些去做針對性防守,但是一旦掌握後就很好做出針對性防守了。這也就是為何一些新秀球員初入賽場表現的很搶眼,但過段時間後表現開始逐漸下滑、甚至很業餘,這就在於特點被對手研究透後進行了針對性的防守。此時就要求球員要不斷提升實力,增加自身特點以此來走出對手的針對性防守

體現在阿隆·戈登身上就是對手研究透後,更多的對他內線進攻進行針對性防守,由此帶來的就是剛才所說的籃下投籃效率下降。在最有把握的進攻方式命中率都下降的情況下,再加之中遠投也並不穩定,由此帶來的必然是得分的下降

阿隆·戈登之所以場均得分持續下滑,除武切維奇外,還和兩點有關

阿隆·戈登要破開目前這個“局”其實也簡單,那就是把中遠投練出來。以本賽季為例,如果10-16英尺、16英尺-3分線、3分線外的命中率不是35.8%、16.1%和30.1%而是45%、40%和40.1%(各提升10%),對手勢必不敢只針對性防守內線了,不然的話在中遠距離上可以面臨著輕鬆的得分機會。說白了,豐富出手的區域,能讓對手起到顧此失彼的作用——防外就防不了內,防內就防不了外

。由此這得分能不上來嗎。

第二點、改打位置。考慮到只有2米03,阿隆·戈登14-17年都是主打小前鋒的位置,但從17年後更多的出現在了大前鋒的位置上。雖說同屬“前鋒範疇”,但兩者有著很大的區別,小前鋒主要以外線進攻為主,對中遠投能力要求較高;大前鋒主要以內線進攻為主,對內線進攻要求較高

阿隆·戈登之所以場均得分持續下滑,除武切維奇外,還和兩點有關

看似讓阿隆·戈登由小前鋒改打大前鋒是讓優勢最大化同時減少暴露不足的地方,實則“拆東牆補西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打大前鋒意味著阿隆·戈登時常要面對比自己高很多的內線球員,雖然優秀的爆發力和運動能力能一定程度上彌補身高上的不足,但這和之前主打小前鋒所面對內線是不一樣的:打小前鋒只是攻到籃下時才會和內線球員接觸,也就是說特定時刻下爆發力和運動能力能起到彌補作用,但現在這樣主打大前鋒時刻和內線球員接觸,所起到的彌補作用就沒那麼明顯了,不然為何還要有身高優勢一說

阿隆·戈登之所以場均得分持續下滑,除武切維奇外,還和兩點有關

由此在優勢不能最大化而身高劣勢逐漸凸顯的情況下,帶來的就是更加促進籃下命中率的下降。以低位進攻為例,因為主打大前鋒近三個賽季進攻回合比確實在不斷增加,但得分效率卻幾乎沒有任何進步。按理說這種近距離接觸籃筐的進攻方式,對於內線球員來說應該效率不會太低,但在阿隆·戈登身上卻沒有體現出來。這就如剛才所說,優勢發揮不出來的情況下身高劣勢被不斷放大,說白了,對手的身高臂展能像一張大網一樣罩住阿隆·戈登,由此得分效率能高嗎!

整體來說,阿隆·戈登之所以場均得分持續下滑,除和武切維奇有關外,還有自身的中遠投能力有限、改打位置有關。當然這兩點歸納起來其實就是中遠投能力有限這一點,如果做到這點的話,那麼阿隆·戈登完全就可以重新回到三號位了。

阿隆·戈登之所以場均得分持續下滑,除武切維奇外,還和兩點有關

就像剛才所說,在武切維奇這個外因無法控制的情況下,後兩點的內因是可以控制的,但阿隆·戈登卻沒有做好,由此帶來了被對手研究透、改打位置對自己不利的情況出現。這樣的情況在NBA也比較常見,以阿隆·戈登同屆7號秀蘭德爾為例,生涯第二個賽季就打出了場均兩雙數據(起點更高),但此後始終沒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就在於和阿隆·戈登一樣在缺乏中遠投的情況下被對手研究透了,而自己也始終沒有把投籃練出來,就此始終進步不大。在我看來,兩人不論是誰,如果把中遠投練出來的話,再加上不錯的籃下進攻效率和身體條件,早就進入全明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