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簡要原則,先了解人性的陰暗,再期待光明

有同學跟我聊天,說她存了一筆錢,被親戚借去投資(給利息),最近親戚說投資失敗了,也就是,這筆錢沒有了!

辛辛苦苦存的錢,沒了,同學愁的不行。

安慰她說,你只是借錢給親戚,他虧是他的問題,但是借的錢,還是要還的。

她為難,說父母不同意她要,怕傷了親戚間的感情,讓她認了。

她自己不甘心又礙於親情,左右為難,跟我也只是吐槽吐槽。

這個社會,有時候太善良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臉皮厚吃死臉皮薄的,除了得到一句善良,其他什麼都沒落下。

人際交往簡要原則,先了解人性的陰暗,再期待光明

(一)善良多存在沒有利益糾葛之下

在我10幾歲的時候,有一次家裡一群人聊天,我在旁邊寫作業,聽她們聊家長裡短。

大意是附近一條新修的公路,路面修的窄,有個三叉口,兩邊的樹沒砍,往來的車輛視線盲區,有個青年酒後騎摩托車上路,一沒注意,跟對面小轎車撞上,人沒了。

鄰居阿姨講著最後是摩托車全責,對方轎車撞的也不輕,好在裡面的人沒事。

接下來的對話才是高潮。

阿姨說,這家已經去小轎車家鬧了三次,她還跟著去一次,開始只賠2萬,現在改口給6萬了!

我沒忍住,接話:不是怪摩托車自己嗎,怎麼他父母還去小轎車家要錢?

阿姨很自然的說:就是人沒了,才去鬧啊!轎車家不管怎麼說,他們人沒事,以後還能賺錢,我們這家人沒了,父母再不撈點錢,人財兩空,以後還怎麼活。

我看著一屋子平時都十分和善的鄰居親戚,感覺被上了一課,這不就是訛人嘛,怎麼好意思呢!

人際交往簡要原則,先了解人性的陰暗,再期待光明

等我長大,見到一些社會陰暗面,總會回憶當年的畫面。

平日裡看起來純樸善良的人,那是在沒有生存壓力的情況下,如果面臨生存壓力或者利益糾紛,人性所有的惡都會被釋放出來,那是本能求生欲,如果活著都是問題,還要什麼臉面呢?

我不敢揣測這類人到底佔比多少,但心理又隱約覺得,錢財惱人心,在上海,看了很多期《老孃舅》,期期都是兄弟姐妹爭奪房產尋求調解。

要求他們講骨氣,道德,廉恥,他們想的是先生存,鬧一鬧,鬧點是點。

更別說其中的利己者,就像小時候聽的那個故事,鼓動摩托車主父母去轎車家鬧事的,都是他們身邊的至親,而這些至親的動機,在親情隱藏下,還有一個問題:

老年喪子的窮親戚,又老又病,再沒有點錢,以後靠什麼生活,只能找周圍親戚借,不借說不過去,借了,又沒個頭,所以幫他們跟著鬧,也是幫自己。

太陽底下有黑暗,能做的,是保護自己。

人際交往簡要原則,先了解人性的陰暗,再期待光明

(二)一個人的品行可能和年紀沒有關係

剛上高中的時候,班級組織打掃衛生,我跟一個女生分到一組,兩個人很快熟悉起來,做什麼都結伴,女生長的特別漂亮,穿的也好看,稱班花也不為過吧。

有一次,中午一起吃飯,她被人叫出去了,我幫她買了一份飯,自然的想,後面她把飯錢還我就行了,可是沒有,這樣的事情有幾次,我才明白過來她的金錢觀跟我不一樣,幫她付錢,她不會還。

值日也是,她是組長,但是每次值日都最後來,有一次她又最後來,一個同學說,還剩個垃圾,讓她去倒,她立刻很為難的說肚子不舒服,叫我幫她。我知道她故意的,卻不知道怎麼拒絕,硬著頭皮去了。

人際交往簡要原則,先了解人性的陰暗,再期待光明

她這一些習慣讓人不舒服,但也沒有到不交往的地步,真正讓我不想和她做朋友的是一次週末,她來宿舍找我,說帶我去看好玩的,還說特別好,不去後悔,卻不說要一起幹什麼,我忍不住跟著去了。

兩個人走了很遠,到了一家影樓,才知道她要拍藝術照,讓我陪她拍照,她怕我不來,故意不說做什麼。

真正震驚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影樓化妝桌上有很多飾品,她趁人家出去的功夫,拿起桌子上一把髮卡,要往我兜裡塞。

我被她的舉動愣著了,趕忙往後面退。她居然偷東西。

人際交往簡要原則,先了解人性的陰暗,再期待光明

以後,我有意跟她疏遠,偷東西的事情,在我從小接受教育概念中是不能接受的行為。

但實際上,她很多行為都表現出品行不好,佔便宜,耍心機,偷東西,那時我們才15歲。

後來她又快速的找了另外女生結伴,有次我穿一件新大衣,同學都說很好看,她在一旁說,有什麼好看的,脖子那麼短,,,,,正好被剛進教室的我聽見,想到自己以前,真是傻的可以。

心機和嫉妒不只在成年人的世界才有,最怕太過單純。​

人際交往簡要原則,先了解人性的陰暗,再期待光明

(三)幫助別人,要適可而止

看過一個貼主分享家事,她媽媽是老大,外公外婆去世的早,長姐為母,擔起家裡的負擔照顧兩個弟弟,連帶著弟弟的孩子,出錢出力,掏空小家填補,直到弟弟家的孩子畢業,都給安排進了好單位。

接下來的劇情發生了翻轉,之前對他們家唯唯諾諾的舅媽,變得趾高氣揚起來,沒有了一點感恩之心了,還有舅舅家的孩子,也不提曾經大姑的幫忙,讀書時候放假還來拜年,工作之後,連他們家門都不登。

帖子很火熱,有人說養了白眼狼,還有人說貼主媽媽自身問題​。

人際交往簡要原則,先了解人性的陰暗,再期待光明

有個典故說唐朝李勉在開封當縣令的時候,遇到一個囚犯,對方十分有才華,一時心軟就赦免了對方。

後來李勉在河北與這個囚犯重逢,對方十分熱情邀請他到家裡做客,囚犯問他的妻子,我們應該如何報答李大人的救命之恩呢?

囚犯老婆說:“送他一千兩絹布夠不夠?”囚犯覺得不夠,不足以報答當初的救命之恩。

囚犯老婆一聽報個恩這麼貴,就說,我們報不起這個恩,還是把李大人殺了吧。後來是囚犯家下人不忍心,將實情告訴了李勉,李勉連夜離開了。

大恩如大仇,當恩情實在無以為報的時候,會給受恩者太重的道德壓力,最後就以仇恨的方式發洩出來。

人際交往簡要原則,先了解人性的陰暗,再期待光明

《菜根譚》那句話: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要感德,無怨便是德。幫別人,不要希望對方感恩圖報,要是有這個心理,多半會徒增不自在。

寫在最後:

人生在世,有些問題自己能解決最好,而有些問題我們需要適當忍受,解決的關鍵在於,在現實和自己的心情之間找到平衡點。

任何事情,都要相對看,別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先了解黑暗,再期待光明。

人際交往簡要原則,先了解人性的陰暗,再期待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