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天灰濛濛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

——《十里長街送總理》

1976年1月8日,

周恩來總理在京逝世,享年78歲。

他的一生,

沒有子女、沒有房產、沒有墓地 ,

兩袖清風鞠躬盡瘁,

是真正意義上的偉人。


在紀念週恩來同志誕辰120週年的座談會上,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

“周恩來,

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

不朽的名字。

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

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轉眼間,周總理已經離開我們45年,

《十里長街送總理》中的畫面

依然歷歷在目,

他的音容笑貌依然留在人們的心中。

今天,《人民畫報》以一組珍貴照片,

帶您一同回顧周總理當年的崢嶸歲月,

紀念,緬懷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1898年3月5日,

周恩來出生於

一個破產的封建家庭。

家與國的雙重衰敗,

給了他深刻的生命感受和歷史記憶。


少年時的他,在課堂上

毅然說出自己的理想,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個理想,他實踐了一輩子。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19年五四運動時,周恩來同志在天津。


1920年至1924年,

周恩來先後到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

早在赴法國之前,

《共產黨宣言》便令22歲的周恩來

在思想和信念上深受觸動。


經過反覆地學習和思索,

周恩來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

確立了共產主義信仰。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20年至1924年,周恩來先後到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這是周恩來同志在巴黎。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22年,周恩來同志在柏林。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24年至1926年,周恩來同志先後擔任中共兩廣區委員會委員長、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


1921年春,周恩來加入了

旅法的共產黨早期組織,

同年7月,旅歐共產黨早期組織與

國內北京、上海等共產黨早期組織一道,

共同發起創建了中國共產黨。

 在確立信仰的過程中,

周恩來也收穫了愛情。


 1923年,鄧穎超突然收到

周恩來從法國寄來的一張明信片,

在這張印有李卜克內西和

盧森堡畫像的明信片上,

周恩來寫道:“希望我們兩個人將來,

也像他們兩個人一樣,

一同上斷頭臺。”


這段有關愛情和斷頭臺的回憶,

是周恩來和鄧穎超生死與共的愛情盟誓。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25年8月8日,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廣州結婚。


那個年代,沒有鮮花,

沒有鑽戒,沒有誓言......

但牽了手就是一輩子,

一不小心就白了頭。


甜美的愛情和堅定的初心和使命,

後來伴隨著他們

一起走過了半個多世紀,

直到生命的終止。

前進的道路,雖難,卻幸好有你。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60年8月,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同志陪同美國朋友埃德加•斯諾參觀密雲水庫。


1922年8月,

周恩來在《共產主義與中國》一文中說:

“共產主義在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國,

實負有變更經濟制度的偉大使命。”

“我們必須預備著,從事著,

也永遠不許忘掉。”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長征到達陝北的周恩來同志。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周恩來同志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全權代表,同蔣介石進行了談判。這是周恩來同志從西安回到延安時在機場留影。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同志任黨中央的代表,長期駐在國民黨政府所在地重慶。這是周恩來同志在重慶曾家巖50號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地。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46年11月16日,周恩來同志在南京梅園新村17號中共代表團會議室舉行最後一次中外記者招待會。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49年3月,周恩來同志在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


1949年10月1日,

周恩來總理在天安門城樓上,

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盛典。

在開國大典的閱兵式上,

他沉思良久:

“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


70年彈指一揮間,

新時代的中國早已是山河無恙,

國富民強,

我們的飛機再也不用飛兩遍。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49年10月1日,周恩來總理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盛典。


新中國成立後,

周恩來成為了“周總理”,

擔負起“共和國大管家“的重任。

新政伊始,在艱辛探索的過程當中

周總理放眼大局發展,

發佈了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4年9月,在中南海懷仁堂,

周總理向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作政府工作報告:

“全國的勞動人民正在

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英勇奮鬥,

迅速地改變著我們的祖國的面貌。

我們一定可以經過幾個五年計劃,

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的

現代化的工業國家。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54年9月,周恩來總理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時常出入於國際政壇

風口浪尖的周總理,

還是一個卓越的外交家。


1955年4月,周總理出席萬隆會議。

在這場國際關係史上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會議上,

周總理當機立斷,抓住時機發表演說,

闡述新中國的外交理念。

第一句話,就擲地有聲: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

而不是來吵架的。”


經過數次力挽狂瀾,

周總理將會議

一步步引向求同存異、

和平共處精神的勝利。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55年4月,周恩來同志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席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首屆亞非會議。


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

周恩來總理在陳毅副總理的陪同下

訪問了阿爾巴尼亞

以及非洲十個國家、亞洲三個國家,

進一步加強了中國人民

同這些國家人民的友誼和團結。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來總理在陳毅副總理陪同下訪問了阿爾巴尼亞以及非洲十個國家、亞洲三個國家,周恩來總理結束訪問回到北京時,受到首都群眾的熱烈歡迎。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64年11月,周恩來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參加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7週年慶祝活動。這是周恩來同志從莫斯科回到北京時,受到毛主席、朱德委員長及首都人民的熱烈歡迎。


多年過去,周總理的外交風格

依然被很多外交人士提起和學習。

那些關於周總理

外交智慧、外交藝術的小故事,

也早已家喻戶曉。


分管新中國外交26年,

到周總理逝世前,

總共有107個國家與中國建交

他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求同存異等外交思想,

至今仍在指導中國的外交工作。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61年4月,周恩來總理、賀龍副總理親切會見松崎君代等日本乒乓球運動員。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71年,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與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團長交談。


1970年5月30日,周總理

對人民畫報社送審稿件作具體批示。

他把《人民畫報》作為他的“試驗田”,

指示畫報守好“對外宣傳這個陣地”。


此後直到1971年底,

周總理都會在百忙中親自審閱

《人民畫報》稿件。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周恩來總理在閱讀《人民畫報》。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人民畫報》1977年1月專輯封面。1977年1月,《人民畫報》以專輯形式刊發了周恩來同志生平事蹟的多幅珍貴照片。


在周總理的心中,人民有千鈞之重。

日理萬機的他,從未忘記關心

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千方百計地為群眾排憂解難。

他時時刻刻提醒大家:

“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的”。


為解決百姓的糧食問題,

他時常工作到凌晨三四點,

而在他擔任總理的26年間,

總共只穿了三雙皮鞋。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58年6月,周恩來同志在北京十三陵水庫參加勞動。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60年2月,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同志在海南島參觀華僑農場時與少先隊員在一起。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61年5月,周恩來總理在河北省磁縣農村調研。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65年7月,周恩來總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農場,與前來邊疆參加建設的上海知識青年們親切交談。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66年10月,周恩來總理在北京接見石油戰線先進單位代表時,同大慶油田的“鐵人”王進喜親切握手。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周恩來總理與各族青年一起高歌。


1966年3月8日,

地處華北平原的邢臺地區

發生了6.8級的強烈地震。

周總理連夜召開緊急會議,

次日,他抵達災區,

與民眾一同對抗天災。


進入災區後,一位農民

將水倒入帶有殘留菜葉的碗遞給周總理,

他接過碗,直接飲下,

沒有一絲拒絕和多餘的芥蒂。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66年3月9日,在河北省邢臺地區發生地震後的第二天,周恩來總理親臨災區慰問災區人民。


日理萬機的周總理,將一生奉獻給祖國,

而他卻漸漸積勞成疾。

1972年4月6日,

周總理陪同馬耳他代表團去南京訪問。

沒有人知道

他的身體已經發生了變化。

一個多月後,他被確診為膀胱癌。

而此時的他,還在為國民經濟

日夜奔波操勞。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74年9月30日,周恩來總理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5週年的盛大招待會上致祝酒詞。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75年1月,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在20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的宏偉目標。


從覺悟社到巴黎共產主義小組,

從黃埔軍校到南昌起義,

從領導第三次武裝起義到遵義會議,

從長征到三大戰役,

從鄭州黃河花園到邢臺地震,

周總理的身影一直

都在忙碌著,從未停歇。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周恩來總理在辦公室辦公。


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總理任期,

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離去,骨灰灑向祖國大地,

身後沒子女也沒財產,

卻有十里長街百萬群眾灑淚送別。


1976年1月11日下午4時30分,

靈車載著周總理的遺體前往八寶山火化。

寒風凜冽的長安街頭上,

站滿了男女老少,

人群擁擠中哭聲、喊聲一片,
十里長街、百萬人群臉上灑滿了淚水。

為一生為國為民而操勞的

周總理送行。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王昆、郭蘭英懷念周恩來。


敬愛的周總理啊……

一張張照片,我們讀懂了您,

更讀懂了您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情。


百餘年前,19歲的周恩來

在去往日本留學之前,

為送別他的同學寫下寄語:

“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

這是周恩來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國夢。


一別45載,這盛世,如您所願

▲1963年3月5日,周總理在中國外文局與《人民畫報》專家魏路絲談話時的音容笑貌。


百年辛酸已成過往,

歷史翻開新的一頁。

今天,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

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

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從新中國,到新時代,

這是您為之鞠躬盡瘁的初心,

這是我們必將賡續奮鬥的夢想。


敬愛的周總理,

這盛世,如您所願,

山河猶在,國泰民安。

圖片來源 | 中國專題圖庫

編輯 | 王伊奕、吳亮

校對 | 袁夢

值班審校 | 黃麗巍


分享到:


相關文章: